中国地理概况
(1)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 较的差异情况。 (2)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 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图甲: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偏低 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图乙:该区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 期偏多,增加的百分率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第(2)题,东北地区 作物一年一熟,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春季气温低,春播会推迟,生 长期也会缩短,影响农业生产。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纬度高,气温 低,蒸发少,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暴 雨 洪 涝
除西部 降水强度大,时 一些沙 间短,形成洪涝, 漠地区 夏秋 我国南方(和东 以外的 部)地区多大暴 广大地 雨和特大暴雨 区
空气干燥,土壤 缺水,使突出的 干 华北、 冬春 世界性问题,影 旱 西北 响经济发展和社 会安定
(2016· 芜湖模拟)下图为安徽省 2013 年 5 月降水距平百分率(5 月降水量与 5 月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除以 5 月多年平均降水量)。 读图完成 1~2 题。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我国河流的基本特征 (1)我国河流众多 (2)水量丰富:年径流总量26600亿立方
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居
世界第五位。 (3)水能蕴藏量极大: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 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2、外流区与内流区 外流河-- 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区-- 外流河的集水区域(流域) 内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区-- 内流河的集水区域 水 系-- 所有干流和支流构成的排水系统 分水岭-- 分隔两大水系的山岭或高地
洪涝灾害
低洼地排水,疏浚 河流,增加入海口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 地膜覆盖等 雨雪天气
地区
季节
特点
防治措施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 和对策,实现防洪保险 等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 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 环境,在干旱多发地区 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 展农业水利设施建设, 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 制度
风 风大,大气含 春秋两季, 沙 沙量大,能见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 三北地区 以春季最 度低,影响范 林还草 天 严重 围广 气
及时预报,做好台风 过境的准备,建立健 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 规体系,营造沿海防 护林,提高公众的灾 害意识
台 东南沿海 夏秋 风
狂风暴雨
地区 梅雨 江淮地区
季节 春末 夏初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 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 、冬麦,棉花(苹果)
黄河中下游大 暖温带 部分地区和新 疆南部
秦岭—淮河 亚热带 以南,青藏 高原以东 热带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 季稻,双季稻加冬油菜或冬小麦 水稻,油菜(柑橘、茶叶)
滇、粤、台的 南部和海南省
水稻一年三熟,橡胶 ,甘蔗(热带水果)
湿润地区
新疆西北部有半干旱区分布 原因是____________ 受来自北冰洋和大 西洋的气流影响
黑龙江西北也有湿润区 纬度高, 蒸发小 原因是 __________
干湿 干湿状况 地区 湿润 区 半湿 润区 半干 旱区 干旱 区 >800mm
主要分布地区
东南大部、 东北的东北部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 原东南部
3、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影响降水:山地的一侧多迎着夏季风的来向,因而产生地 形雨,背风一侧则降水减少。 影响气流运动:我国许多高大山脉两侧地区的气候截然不 同,主要是地形对气流的影响。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制约河流的流向和影响河流的落差。地势西高东低,决定 了河流自西向东流人海洋,一、二级阶梯相对高差大,使 河流上游落差增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3)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地形对植被的影响一方面反映在山脉阳坡与阴坡的植被差 异上,另一方面表现为植被随高度增加而发生有规律的垂 直变化。
(1)“三停” ①“一停”是 5 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E), 南部沿海进入 雨季。 ②“二停”是 6 月份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D), 长江中下游 “梅雨”到来。 ③“三停”是 7、8 月份停留在华北、东北地区(C),东北、 华北多雨。
(2)“两跳” ①“一跳”: 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 5、 6 月份)。 ②“二跳”: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再跳到华北、东北地区(一般 在 6、7 月份)。 (3)“一退” “一退”:即 9 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大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回 到长江以南;10 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
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
各地区的干湿状况?植被?农牧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降水和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干旱地区
㎜ 400㎜800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800㎜
200㎜
降水量<蒸发量:
③半干旱区 ④干旱地区
(2) 三条分界线 800㎜等降水量线 400㎜等降水量线 200㎜等降水量线
秦淮以南水系: 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 长,夏汛。含沙量小。 无结冰期。
原因:流经湿润区。雨季较长。植被较好。 最冷月均温高于0℃。
(2)内流河水文特征: ⑴主要内流河: 塔里木河、弱水 ⑵水文特征:
流量小。径流季节 变化大,多季节性 河流,年际变化小。 含沙量大。冬季结 冰。流程短。
⑶形成原因: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水量 较小。植被条件差。冬季温度在0℃以下。 ⑷主要补给:
气候和 植被 森林
农业生产 水田农业、
林业(水稻)
400800mm 200400mm
草原和森林 旱地农业 (小麦) 草原 畜牧业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 青藏高原西北
<200mm
荒漠
绿洲农业
3、 我国的气候特征
(1)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
热带
作物熟制 ≥10℃积温 一年一熟,早熟的 黑龙江省北部、 寒温带 内蒙古东北部 <1600℃ 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温度带 范围 东北和内蒙古大 中温带 部分、新疆北部
1600— 3400℃
3400— 4500℃ 4500— 8000℃ >8000℃
一年一熟,春小麦、 大豆、玉米、谷子、 高粱、亚麻,甜菜
塔里木盆地:如塔里木河等河流,其补给水源主 要是永久性高山冰雪融水。其温度越高,冰雪 融水量越大,汛期为夏季,如塔里木河的汛期 为7――9月 准噶尔盆地:水源补给为山地降水和永久性高 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 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因而夏季进入汛期
大兴安岭
内流区
巴颜喀拉山
阴山 贺兰山
祁连山东部 冈底斯山
外流区
(1)外流河分布概况 黑龙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三 太平洋水系: 珠江、澜沧江等。 大 印度洋水系: 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水 额尔齐斯河。 系 北冰洋水系: 黑龙江、乌苏里江等。 边 中俄界河: 鸭绿江、图们江等。 界 中朝界河: 北仑河。 河 中越界河: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2)我国的气候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雨热同期
气候特征及评价
特征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 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 重;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 旱灾害多; 寒潮带来严寒,大风、 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 造成水灾、风灾。 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 于农业发展 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 季风气 等生长不利;夏季暖热多 候显著 雨,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 有利
特点
防治措施
阴雨连绵——降水 降水多时——排水; 多;出现“空梅” 出现“空梅”天 天气——干旱 气——引水灌溉
组织抗旱,若有台 天气酷热少雨,抗 风雨形成可能缓解 旱任务艰巨 旱情 空气干燥,土壤缺 引水灌溉 水,河湖水位下降
伏旱
长江中下 7月 游地区 3-5 月
春旱 华北
华北、南 6-8 夏涝 方地区 月 倒春 东部季风 3-5 寒 区 月
1. 数据表明,该省 2013 年 5 月降水( A. 南方多北方少 B. 山地多平原少 C. 长江沿岸平原严重偏少 D. 全省大部分地区偏多 2. 图示降水特点可能严重影响该省( A. 长江沿岸平原水稻育秧 B. 淮北平原小麦播种 C. 山地丘陵地区的茶叶生长 D. 平原地区油菜成熟 )
)
C A
辽河、海河、黄河水系 (秦-淮以北): 水文特征:流量较小。夏 汛,汛期较短(黄河有凌 汛)。含沙量大。有结冰 期,但较短。 原因:流经区多为干旱、半干旱、 半湿润 区。流域内植被较差。雨季较短。位于暖
温带、中温带。
黄河的凌汛 ⑴凌汛形成的两个条件: ①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 高纬度 河套平原 ②冬季结冰 宁 夏 ⑵黄河凌汛分布河段: 山东境内 平 上游河套游平原、宁夏 原 平原,下游山东境内 ⑶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 ①冬季结冰时:由于下游先结冰, 上游后结冰,使得下游形成冰坝, 河水上涨,形成凌汛。 ②春季融冰时:上游先融化,下游后融化。下游形成冰 坝,浮冰向下游涌来,河水上涨,形成凌汛。
二、中国的气候
-16 -8 -16 -16 -16 -8 -16 0
28 28
24
-30
-24
24 24 24 24 16
16
28
-16
16
24
8 16 20
16
24 24 28 28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⑴积温:≥10℃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
⑵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暖温带
寒温带
中温带
高原气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