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煤业采空区治理方案(2)
山西晋煤集团晋圣坡底煤业有限公司
主斜井井筒下部采空区治理工程
施
工
方
案
施工单位:河南泰吉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04.09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山西晋煤集团晋圣坡底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晋城市西北5km的坡底村。
距晋煤集团约20km。
行政区划隶属晋城城区西上庄乡管辖。
井田距晋城市西环路约2km, 有简易公路与之相连,距太焦线晋城北站10km,距晋焦高速公路约20km,交通较为便利。
根据现场调查及钻探验证以后确定,在拟建主斜井区域地下存在采空区,特别是明槽段与暗槽段相邻处30米长度范围内采空区在井筒底板以下且距离较近,该段采空区埋深于自然地表以下约25~33米,对主斜井井筒影响较大,急需进行治理。
经调查,该区域曾进行过小窑开采,煤层开采及井下巷道分布情况不明。
在钻探验证的基础上,我单位进行了采空区治理方案的编制。
二气象及主要水系
治理区为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少雨。
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大小冲沟平时基本干枯无水,只有雨季时才有短暂洪流沿沟谷由西向东、东北,由中西部向南排出井田后,汇入
白水河及其支流,白水河向东南注入丹河,丹河一路向南在河南省与沁河汇合,向东注入黄河。
三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太行山脉南段,沁水盆地的南缘,地貌上属侵蚀山地,地形起伏不大,以低山丘陵为主。
区内沟谷发育,黄土大面积覆盖。
最高点为矿区东南部边界,海拔+938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海拔+788m,最大相对高差150m。
四施工条件
⒈交通:拟建场地距晋城市西环路约2km,,交通便利。
⒉通讯:项目部配备多部手机,通讯方便。
⒊居住条件:已解决。
⒋施工用电:已解决。
⒌施工用水:已解决。
第二节场区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层
井田位于沁水煤田晋城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东南部。
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广泛被第四系黄土覆盖。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对相关地层简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为含煤地层之基底,岩性为深灰、青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灰黄色、黑灰色泥灰岩、含次生石膏及侵染状黄铁矿,下部裂隙岩溶发育,并为方解石脉充填,局部为角砾状石灰岩,厚度一般大于100m。
井田东部出露于较多,西部偶有出露。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厚 3.24~17.37m,一般厚13.94m。
岩性主要由灰白色或兰灰色铝质泥岩、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组成,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二、构造
井田位于太行山复背斜西翼,晋获褶断带晋城段。
本井田位于白马寺逆断层的西侧,区内地层总体走向NE-SW,倾角8-12°,东部靠近白马寺逆断层地段和西部局部地段变化较大,倾角约为30°。
受区域构造影响,井田构造特点以褶曲为主,断层不发育。
褶曲构造构造线以北东—南西向为主。
褶曲构造由东掩—五门向斜组成。
三、水文地质
井田地处太行山脉南端西侧、沁水盆地的东南缘,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区,井田内总的地势为东南部较高,最大相对高差150m。
地表水系白水河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丹河支流,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和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
井口及工业广场周边标高均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雨季雨水不会经过井筒进入巷道。
井田主要含水层:
(1)、松散岩孔隙含水岩组(孔隙水)
区内第四系分布广泛,岩性主要为黄色亚砂土及红色亚砂土,含水层的厚度、水位埋深及其富水性差别较大,地表地势较高地段一般无水,而于地形低凹处赋存地下水,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大,而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及水质类型与前述相应的区域含水层组的情况基本一致。
水质类型为HCO3·SO4-Ca型水。
(2)、碎屑岩裂隙含水岩组(裂隙水)
该含水岩组主要指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岩组,砂岩裂隙较发育,砂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取决于砂岩的裂隙发育程度。
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含水层主要为粗粒砂岩及中细粒砂岩,局部为粉砂岩,裂隙较发育,是3号煤的主要充水来源,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水质类型属HCO3-Ca型水。
根据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交了《山西省晋城市城区西上庄坡底煤业有限公司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山西组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12~0.024L/s.m,渗透系数为0.032m/d。
第二章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的编制
第一节编制目的及依据
一编制目的
本场地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编制的目的是要指导治理工程的实
施,使治理后的场地成为适宜进行工程建设的场地,满足上部井筒的场地稳定性要求。
二编制依据
根据以往的治理经验,采用胶结注浆法治理,即在地表打孔,经过注浆泵、注浆管,将水泥粉煤灰浆液注入采空区及其上覆岩体裂隙中,浆液固化后胶结岩层裂隙带,同时采空区内的浆液形成的结石体对其上覆岩层形成支撑作用,阻止上覆岩层的进一步冒落,防止地面因冒落而引起的沉陷变形,保证拟建井筒的稳定。
所依据和参考的主要技术文件有:
1. 甲方提供的资料
2. 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
第二节治理方案
依据《矿山开采沉陷学》理论及煤矿“三下”采煤经验,结合国内多个采空区治理工程实践,一般采用全胶结注浆法。
全胶结注浆法是在采空区影响范围内,按一定孔距和排列方式,布设足量的注浆孔,用钻机成孔,经过注浆泵、注浆管,将水泥粉煤灰浆液注入采空区及上覆岩体裂隙中,浆液经过固化,胶结岩层裂隙带,同时采空区的浆液形成的结石体对其上覆岩层形成支撑作用,阻止上覆岩层的进一步冒落塌陷。
全胶结注浆法已在国内多个采空区治理工程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该方法施工相对简单,安全性高,施工工艺成熟,施工易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