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19·湖南省郴州市生物一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C)A.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应包括该草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B.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C.人工湿地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有不同的生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应包括该草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A正确;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如苔原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弱,B正确;人工湿地能消除污染、净化水源,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同深度有不同的生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故选C。
2.(2019·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高三期末)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药,以鸭子采食杂草代替除草剂,以鸭子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以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混水效果来刺激水稻生长的稻田种养生态系统。
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之处:如在鸭子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定期召唤回棚以便防雨、防高温等的管理。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但没有增加新的食物链B.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C.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D.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解析]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可能也会增加新的食物链,A错误;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农田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了空间,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不会出现抗药性,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C正确;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D正确。
3.(2019·安徽省淮南市生物二模)有人研究某弃耕多年荒地中的一条食物链:植物→田鼠→鼬。
据测定,植物大约能把1%的日光能转化为净同化量,田鼠大约能吃掉2%的植物,而鼬能捕杀大约31%的田鼠。
植物、田鼠、鼬呼吸消耗量占各自总同化量的比例分别是15%、68%、93%。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该生态系统的植物光能利用率为1%B.由植物到田鼠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C.该群落植物的优势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D.田鼠总同化量的32%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解析]根据题干分析,“植物大约能把1%的日光能转化为净同化量”,而植物光能利用率=净同化量+呼吸作用量,A错误;根据题干分析,“田鼠大约能吃掉2%的植物”,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而能量传递效率以同化量计算,B错误;根据题干分析,“弃耕多年荒地”上的优势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C错误;田鼠呼吸消耗量占总同化量的比例分别是68%,则田鼠总同化量的32%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D正确。
故选D。
山东省临沂市生物二模)某森林地区U型山谷地表植被遭严重火灾,人工栽种4.(2019·植物(甲坡面)和自然恢复(乙坡面)多年后,前者植被覆盖率和物种数明显大于后者。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A.人工栽种植物提高了甲坡面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如果时间允许、气候适宜,两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C.随时间推移,群落中先存在的物种会被后侵入的物种完全替代D.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解析]人工栽种植物(甲坡面)多年后,植被覆盖率和物种数增加,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降低,A错误;如果时间允许、气候适宜,两坡面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时间推移,群落中先存在的物种会被后侵入的物种优势替代,而不完全取代,C错误;人工栽种植物加速了甲坡面物质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B。
5.(2019·河南省六市生物二模)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所示曲线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已知种C为自养生物。
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的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C→B→A可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一条食物链B.草原上某植物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应进行随机取样,适当缩小样方面积C.在图2中,a=c+e+g+h+iD.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必须要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C→B→A可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一条食物链,A正确;草原上某植物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应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错误;在图2中,a=c+e+g+h+i,C正确;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必须要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D正确。
故选B。
6.(2019·安徽省合肥市生物二模)如图表示某长期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的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植物积累的能量为c+e+g+h+i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d+gC.b中的物质和能量都被微生物利用D.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传递效率为f/a[解析]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为a,a=b+c=d+e+c=f+g+e+c=h+i+g+e +c,即可以表示为c+e+g+h+i,A正确;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粪便中能量,因此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用g来表示,B错误;b中的物质和能量被植食动物同化和微生物利用,C错误;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传递效率为f×100%,D错误。
故选A。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7.(2019·江苏省宿迁市高三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B)A.食物网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放养鱼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复杂性C.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D.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解析]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A错误;放养鱼属于消费者,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食物链或食物网)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B正确;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土壤中的无机物(亚硝酸等)转化为能供给自身能量的有机物维持自己的生活,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C错误;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越大,D错误。
故选B。
8.(2019·北京市通州区高考生物一模)丝瓜是一年生攀援藤本,一棵植株上能结多个果实。
它喜较强阳光,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
在某块丝瓜地中主要生活着两种小型昆虫(甲、乙)。
如图为在某年度丝瓜生长期间调查该瓜地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两种昆虫是捕食关系,甲的营养级较高B.推测7~9月份应该是一年中丝瓜大量结果的时期C.由丝瓜和这两种昆虫及生活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D.统计该瓜地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需用标志重捕法[解析]两种昆虫是捕食关系,乙捕食甲,甲的营养级较低,A错误;乙捕食甲会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减少,故推测7~9月份应该是一年中丝瓜大量结果的时期,B正确;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环境,C错误;统计该瓜地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需用样方法,D错误。
故选B。
9.(2019·北京市房山区生物一模)东美鸣角鸮(一种猫头鹰)在繁殖期喜欢将一种盲蛇(体型似蚯蚓)带回巢内,这种盲蛇不但不会伤害雏鸟,还会吃掉巢里的蚂蚁、苍蝇等昆虫及其幼虫和蛹。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东美鸣角鸮与盲蛇相互选择、协同进化B.在繁殖期,东美鸣角鸮与盲蛇为共生关系C.在盲蛇照看下,东美鸣角鸮雏鸟存活率更高D.捕不到盲蛇,东美鸣角鸮会捕某种蟒蛇作为替代[解析]东美鸣角鸮与盲蛇相互选择、协同进化,A正确;在繁殖期,东美鸣角鸮与盲蛇为共生关系,B正确;在盲蛇照看下,东美鸣角鸮雏鸟存活率更高,C正确;捕不到盲蛇,东美鸣角鸮是否会捕某种蟒蛇作为替代,题目中无此信息,D错误。
故选D。
10.(2019·福建省南平市生物二模)为了研究水生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作用,研究人员从某城市内河中取水样分别设置水葫芦、鲢鱼、“水葫芦+鲢鱼”等不同处理组进行实验,分别取样检测水体中总磷浓度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对照处理的水体中不含水生生物,总磷浓度上升B.第2、3、4次检测结果显示水葫芦单独处理能降低总磷浓度C.为保护内河生态环境稳定,需控制水葫芦和鲢鱼的投放数量D.“水葫芦+鲢鱼”的处理方法,对水体中磷去除效果要优于水葫芦单独处理[解析]对照处理的水体为从某城市内河中取水样,其中含有水生生物,总磷浓度上升,A错误;从坐标图中来看,第2、3、4次检测结果显示水葫芦单独处理能降低总磷浓度,B 正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为保护内河生态环境稳定,需控制水葫芦和鲢鱼的投放数量,C正确;从坐标图中第3、4组可以看出“水葫芦+鲢鱼”的处理方法,对水体中磷去除效果要优于水葫芦单独处理,D正确。
故选A。
11.(2019·河北省唐山市生物二模)高密度水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
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A.鱼塘富营养化水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B.藻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C.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主要是被稻田中的生产者利用D.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解析]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营养,A正确;藻类与稻田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B正确;鱼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主要是被稻田中的分解者利用,C错误;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过程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C。
12.(2019·天津市河北区生物二模)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属于食肉类动物,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如图为小型犬浣熊种群相关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如果对小型犬浣熊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使用标志重捕法比较适宜B.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则小型犬浣熊种群数量在b~c时期不断减小C.小型犬浣熊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最低处于第二营养级D.若曲线表示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死亡率-出生率)的变化,则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在a~b时期不断减小[解析]小型犬浣熊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对其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需要使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若该曲线表示小型犬浣熊种群的增长速率,b~c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则种群在b~c时期处于增长阶段,B错误;小型犬浣熊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最低处于第二营养级,C正确;若该曲线表示小型犬浣熊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的差值,则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在a~b时期不断减小,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