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调查报告(三)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一是支持企业建立健康市场信息网络,通畅市场渠道。
由市政府和主管部门按比例奖励性出资,引导全市10家主要水产品加工企业成立了市场监测网,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变化随机应变。
二是帮助企业实行自营出口,打通国际市场通道。
由市相关部门对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在争取自营出口权和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上全程服务。
近几年共争取开拓国际市场扶持资金2800多万元。
华山、莱克、禾亿、宝龙、星发等5家企业先后获得对美、欧、日、韩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欧盟卫生注册。
莱克公司和华山公司龙虾制品获得全球食品brc认证,产品可直接进入欧洲超市。
上述五家企业深加工产品70%实现出口。
(四)加强技术引导,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档升级。
一是引进优秀技术,实行产品业精炼加工。
XX年以前潜江市实现了龙虾食品的初级加工,精炼加工不够。
针对这种情况,潜江市积极为加工企业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实行产学研结合,目前已有武汉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加工企业合作,开发出了甲壳素、壳聚糖等10多种新产品。
二是改造传统工艺,实行纯洁生产。
在传统龙虾加工生产过程中,极易产生大量的三废物质,这些废弃物往往是一排了之,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
为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企业与有关部门专题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治污问题。
促进华山水产、莱克水产、宝龙水产、星发水产等重点企业投资数百万元改进了生产工艺,新上了环保设备,实行纯洁生产,净化了企业周边环境,为企业康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潜江市积极培植巨大品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对新注册水产品商标并取得国家商标局批复的,每个奖励3万元;获得湖北名牌、湖北著名商标的,每个奖励5万元;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每个奖励20万元;参加各类展销会并获将的,每个奖励1万元;对积极开展两认工作的,每认证1个产品给予XX元奖励。
二是鼓励加工企业扩规上市。
对荣获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胜利上市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
经过几年的发展,良仁、楚玉牌小龙虾、闽鑫牌鱼虾饲料被湖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认为湖北名牌产品,楚玉牌虾仁获武汉农博会金奖,潜江龙虾被确认为全省农民满意优质品牌,小李子、何凤仙油焖大虾品牌得到广漠消费者认可。
目前,潜江市正在申报潜江龙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同时,潜江市将无公害水产品开发作为建设重点和主要考核指标,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推行无公害水产品牌建设。
至2010年底,潜江市通过国家农业部群众基础认证的绿色水产品53个;通过湖北省无公害水产品地认证的17个,面积制订水产品养殖、加工质量标准14个。
这些以龙虾为核心的水产品牌的培育与树立,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潜江水产品深加工的影响力,为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六)建设板块基地,确保龙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龙虾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潜江市十分重视龙虾板块基地建设,一方面出台各类奖励办法,鼓励农户发展小龙虾、鮰鱼和黄鳝养殖;另一方面把发展三大产业、一鱼一虾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严重考核范畴。
从XX年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拿出资金120万元,按照每亩10元和40元的标准分别对发展小龙虾野生寄养的养殖户进行奖励。
鼓励龙头企业自建养殖基地,如莱克公司自建养殖基地六个,跨潜江、仙桃、洪湖、天门等地,面积达15000多亩。
在建设板块基地的同时,潜江市还十分重视康健养殖建设。
万亩;按照借鉴、创新、发展的思路,结合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标准,制订和完善了水产品无公害养殖的相关技术标准。
同时,建立了登记制度、处方制度、用药记录制度、休药期制度、渔药准入制度等5项制度,多形式地开展科技入户工作。
(七)拓展中介服务,不断健康龙虾产业运作机制。
潜江市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产业化运行机制,相继组建成立了水产品产销协会、龙虾养殖协会、特种水产养殖协会、荆楚渔业合作社等17家水产品中介组织,拥有会员8000余人。
网络全市万余农户。
初步形成了农户、中介、企业连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
2010年,潜江市组织5家龙虾加工自营出口企业与养殖户签订合同,建立了配套养殖的原料供应基地,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辐射面积3.5万亩,签约率达到80%以上。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潜江市水产资源在全省有优势但并不占强势,但通过几年的努力不仅使龙虾产业成为该市支撑产业,而且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其根源原因在于,潜江市在抓龙虾产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不断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坚持科技创新理念,在特色上做文章,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项目带动、科技引领、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将小龙虾发展成大产业的路子。
(一)龙头带动是关键。
小龙虾能够漂洋过海,爬到欧美人的餐桌上去,收购价从每斤不到1元钱涨到最高每斤15元钱,成为农民增收的严重来源,龙虾壳变废为宝,附加值上升百倍,关键在于有一批龙头企业。
目前全市拥有10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达到位3.2亿元,2010年小龙虾加工量达6.7万吨,辐射潜江周边县市,带动80%以上的养殖户。
莱克水产食品品公司XX年开始自营出口,当年不到20万美元,2010年出口额3500万美元,持续四年摘得全省水产品企业出口桂冠。
华山公司自1997年开始研发虾壳深加工技术,目前已达到批量生产的水平,二期工程投产后可形成年加工10万吨虾壳废弃物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我省是水产大省,近年来通过实施水产加工五十百工程,已形成了年销售收入过3亿元企业3家,过亿元企业8家,出口创汇过1000万美元企业9家。
全省水产产业仍应坚持巨大龙头企业,提升品牌实力发展路子,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力争3-5年内形成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1家,年产值过5亿元企业5家,年创汇5亿美元。
(二)基地建设是基础。
2010年我国水产品加工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但潜江水产品出口仍达到8100万美元,比XX年年增12.5%,严重原因是潜江拥有一批水产品养殖基地,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使国外消费市场态势强大。
跨区域的基地建设,确保了龙虾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实现了从纯正消耗资源到综合开发利用,从加快产品开发到提高产品质量的转变,为水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今后我省小龙虾发展要着力建设50个重点县市的小龙虾养殖基地,优化区域布局,形成板块效应,形成潜江、仙桃、洪湖、天门、监利为核心的养殖圈,辐射带动全省300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到十一五末力争实现小龙虾产45亿元。
同时,要搞好苗种繁育基地建设,重点水产大县要实行1县1个苗种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年繁殖25亿尾苗种的生产能力。
(三)利益机制是核心。
小龙虾从野生寄养到人工繁殖,从河湖散养到稻虾连作,从满足人们的食用消费到产品深加工再到出口创汇,对于潜江市的农民来讲,过去闻所未闻,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从传统的种养产业转变为多种经营,能否带来高额回报,风险有多大,这些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得到切实解决,农民才有积极性。
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胜利的原因,不仅在于有龙头企业带动,产品有市场,还在于有专业合作社,能帮助农民解决技术、苗种等难题。
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真正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实现了与其他传统产品完全例外的生产经营方式。
我省在建设小龙虾利益共同体过程中应大力推广潜江经验,加快发展各类小龙虾养殖协会、产销协会、合作社等专业组织,以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协调各方利益,力争2-3年全省建立各类管理规范、带动作用强的小龙虾合作组100家,网络农户1万户,实现小龙虾利益共亨。
(四)科技创新是支撑。
我国小龙虾出口最早起源于江苏等沿海省份,但因为资源枯竭,出口锐减,整个产业迅速衰退。
作为后起之秀,潜江市由纯正出口小龙虾发展到产品深加工,路子越走越宽,最根源的原因在于科技创新,突破了小龙虾种苗关。
潜江市莱克公司与武汉水生所、华农等单位实行产学研结合,胜利开展了小龙虾人工繁育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每年可提供苗种1亿尾,对全省小龙虾发展起到严重作用。
同时,依靠科技创新,改变了养殖方式。
早在XX年潜江市就通过科技创新胜利解决了人工成片养殖龙虾技术,带来了龙虾产业的新飞跃,后来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重点抓了583户科技示范户,开展了新品种、新模式和康健养殖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养殖规模、产量和效益,农民积极性高涨。
其三,依靠科技创新,延长了产业链条。
自XX年开始,以华山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与武汉大学生等院校联合,开展产学研结合,开发出了甲壳素、何盐、壳聚糖等10多种新产品,并将相继上马,大大提高小龙虾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水产品加工业的创汇能力及延伸小龙虾产业化的产业链。
下一步我省小龙虾产业仍要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通过研发首先解决苗种不够的问题,积极创建国家甲壳素与壳聚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省小龙虾及甲壳素深加工产业基地,与有关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使全省小龙虾深加工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五)政府服务是保障。
潜江小龙虾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和支持。
在小龙虾规模养殖之初,通过以奖代补形式鼓励农户大规模养殖,发展一定规模以后,政府通过创办工业园、提供财政担保、减免税费、一对一服务等措施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现阶段主要工作是举全市之力发展小龙虾深加工产业,使之成为潜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
小龙虾及其深加工产业是我省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朝阳产业,尽管某些技术仍处研发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漠,我省应当作为农村重点产业来抓。
为此,一是要出台全省小龙虾发展规划;二是要出台优惠政策,尤其对华山公司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要给予倾斜政策扶持;三是各级金融部门要给予信贷贴息扶持;三是对出口创汇型企业要节制降低收费。
我省水产品检验费过高,政府又没有补贴。
建议参照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的办法对水产品出口企业实行政府补贴,以减轻出口企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