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精美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精美教案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2.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二、整体感知1.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注意以下多音字:斗挨大血发弹空没4.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三、细读感悟(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2)交流讨论: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2.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交流读懂了什么?情况万分危急,白求恩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3)重点理解白求恩说的话,思考、讨论: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的?怎样理解“不是你们的客人”?(4)指导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3.自学第4自然段,小组交流。

(三)学习第5自然段1.齐读课文。

2.讨论:“三天三夜”与工作了“69个小时”,你体会到了什么?四、整合全文,巩固提高1.分组朗读描写“环境”和白求恩“表现”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想。

五、积累和运用找出课文中带有“陆续、继续、连续”的句子,想想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再用这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六、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课外收集周围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模仿课文,以“——就是阵地”为主题交流并进行练笔。

板书设计:27 手术台就是阵地情况:危急→更危急→十分危急白求恩:镇定→坚守阵地→争分夺秒对工作认真对同志热忱国际主义精神(教学反思参考1)手术台就是阵地本课讲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从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个小故事,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当时战争形势的严峻,对人物的描写也很细致,通过白求恩的语言、动作等,突出了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上课伊始,我就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学会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帮助学生选择了几个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

课文的重点是2—4自然段,思考白求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动手术的?他是怎样表现的?请学生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文中写人物语言、动作等的句子,体会把人物写立体的写作方法。

这样把环境和人物表现结合起来,学生很快就能准确找到文章的重点语句,并结合人物的精神品质来说,表达的比较完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但有些同学有疑也不敢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唤醒他们沉睡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教学反思参考2)手术台就是阵地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

教材蕴含的情感要靠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情感的纽带就联结、沟通、牵动在教材——学生——老师之间。

”由此可见,情存在于教材,启动于老师,学生披文方可入情、出情。

只有情情相激,才会使学生激动、兴奋、活跃,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气与智慧。

也只有情动才能“辞发”,想象才会展翅,真正融入教材,在语言文字中畅游,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从而有效地把阅读教学教出个性。

如读《手术台就是阵地》时,我先要学生读画出描写当时白求恩所处的危险而恶劣的工作环境的语句。

再读画出在这三次一次比一次危险的境地里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语句。

然后把白求恩工作的情景与当时恶劣的环境结合在一起,用音乐渲染当时危险的环境,用口头语言和身势语言配合烘托,把学生带到白求恩工作的小庙里,画面就在学生眼前,同学们就是白求恩身边的工作人员,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变话为画,不由自主地走入白求恩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忠于职守,一心只想着伤员的英勇献身精神中去,去争分夺秒地工作,去请求不要撤离小庙,……从而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心灵的震憾。

学生这一情感形成过程,是老师讲、灌、析都无法代替的。

如有感情地读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特别是读到“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学生读得态度坚决,铿锵有力。

不是老师一句“请同学们读出白求恩为了救死扶伤,为每一位伤员的生命着想,坚守阵地,不怕牺牲的感情”就能到位的。

非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想、读中品,抓词析句,反复揣摩,层层推进,深入体验。

而老师必须同学生一道卷入课文,给予启发与点拨,或恰如其分地给予示范,使学生真正走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于“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读出环境一次比一次恶劣,白求恩在这样的环境中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但这位加拿大医生心里只有伤员,唯独没有自己的英雄形象,读出白求恩可歌可泣的动人画面,从而形成三情共鸣,优化读的质量与效果。

情让学生自己抒是阅读教学应体现的本质特征,也是真正落实人文精神的关键。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课文特点:这是一篇纪实性记叙文。

记叙了白求恩在战斗形式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成阵地,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事迹,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三次环境描写及之相对应的三次人物描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白求恩对卫生部长所讲的话的含义,尤其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

一、导入明标。

1、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手术台就是阵地。

请同学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13、手术台就是阵地)2、师口述并用投影打了本课学习目标。

1、读课文,抓词语,了解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学习白求恩的伟大精神。

2、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坚持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事的?3、师归纳总结:课文的题目:手术台就是阵地,课文2-4自然段集中讲述了白求恩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在前线抢求伤员的经过,可以合并成为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

4、指读课文一和五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板书:第一段:(1)第二段:(2-4)第三段:(5)6、请学生回忆分段的方法,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如下:师打了投影:1、通过课文,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课文表现主要内容的段落,即:重点段。

3、思考其它自然段各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4、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分段方法,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板书:先找出重点再分段三、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事件背景。

指名一人读第一段,其他人思考:通过读这一段,你了解什么?四、学习课文第二段,了解白求恩的事迹,体会白求恩的伟大精神。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节:用“___”划出描写战斗情况的句子,用“___”划出描写白求恩表现的句子。

思考:从中计懂了什么?(板书?情况表现)(2)集体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①抓住“几发炮弹、小庙前、弹片、烟雾”等词语,体会出战斗形势很紧张。

板书“几发炮弹小庙前弹片烟雾②抓住“敏捷、十分镇定”等词理解白求恩医术高明、临危不惧、不考虑个人安危的品质。

板书:敏捷十分镇定(3)教师归纳总结:战斗形势这样紧张,白求恩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但他心中只有伤员,坚守在手术台前是那样镇定从容。

(4)指导朗读。

(5)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分角色读。

(6)打出投影,总结学法。

一读了解内容二找重点词语三议深入理解四读体会感情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采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形式学习。

①学习这自然段主要抓以上词语理解:情况:不断盘旋不断在周围爆炸表现:低不继续做手术板书以上词语。

②重点指导学习理解白求恩说的四句话。

指名学习角色读卫生部长与白求恩的话。

理解上级命令、甚至恳求白求恩撤走,白求恩完全可以服从命令,但他为了给伤员做手术,坚决不走。

默读、指名读、齐读、反复读白求恩说的四句话,思考:白求恩为什么不肯走?引导学生体会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事业的伟大的精神。

③指导学习读这一自然段。

(2)第四自然段完全自学后讨论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