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湘教版(篇1)第五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4、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5、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6、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7、初步分析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

同时,增加课堂趣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

?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

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学生看图回答叙述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

提问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学生回答叙述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

[新课教学]提问样开始认识一个大洲?情景提示如,你第一次要去某个同学家,你要先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小结认识一个大洲,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然后再了解这个地区有“什么”,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再分析“为什么”这个大洲有这些“什么”?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归纳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小结亚洲位置可以有两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亚洲的跨过的纬度、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

第二种是相邻位置,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右舍”。

这两种方法也可用来描述其他的地区!拓展请同学们阅读,请你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转承同学们的迁移能力很强!同学们也注意到,大洲的范围很大,又包括很多国家,大洲内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

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通常把大洲分几个较小的区。

比如亚洲,通常分为六个区。

【活动】“眼明手快”:读图亚洲地理分区,举手抢答。

1、这个国家属于亚洲的哪一个区?2、这个国家与中国接壤吗?我们基本上认识了亚洲的位置与范围,就像看到一个人的轮廓,接着,就要走近,看看这个人的相貌,也就是了解亚洲有“什么”。

请同学们听一首歌,你能从歌声中了解到亚洲的“什么”?活动放音乐《亚洲雄风》学生回答讲述歌声中歌颂了亚洲的山峰,亚洲的河流,亚洲的人等等。

板书二、地形与河流提问能看着《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山脉和河流吗?提问注意观察一下,河流的源头一般在哪里?学生读图回答提问往低处流,河流流过的地形都有什么?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江,其他的河流呢?学生读图回答提问现在,你来归纳一下,亚洲的地形分布特征是什么?也就是,在亚洲的范围内,哪一部分地势高,哪一部分地势低?河流的分布特征呢?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屋脊”,四周是比较低矮的高原和低平的平原,整体上是“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

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

请同学们阅读7页图D六大洲海拔比较。

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中国测量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世界最低的死海也在亚洲。

请同学们阅读,看看死海有什么特色!亚洲范围广大,南北跨纬度90多度,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东西距离也是七大洲中最长的;地形复杂,有世界最高的山峰,也有世界最低的陆地。

那么亚洲的气候呢?生活在亚洲的居民,他们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一样吗?展示图片: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疆的绿洲为什么这三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什么因素影响了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学生讨论回答请同学们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数一数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几种?对比背投上,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数一数世界的气候类型有几种?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学生读图回答为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如此复杂多样?学生讨论回答亚洲大陆的东部、东南部、南部,又哪些气候类型?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读图回答为什么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季风显著?主要成因是什么?【展示】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小结亚洲东部是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雨;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降水较少。

比如,热带季风的印度孟买的降水季节变化。

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如果某一年,夏季风很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那季风气候区会怎样?如果夏季风很弱,带来的降水很少,那又会怎样?学生讨论回答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亚洲沿海以季风气候为主,那亚洲的内陆呢?学生读图回答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分析非洲气候的特点。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一个学生代表一种气候,提问最喜欢哪一种气候?为什么?提示: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读图说出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读图指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名称、位置,知道其中哪些国家属于亚洲。

?读图比较各洲人口数大小和人口增长快慢。

能力目标?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世界和亚洲的净增人口数。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沉重压力,搜集材料,归纳整理,撰写以此为主题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亚洲人口的数量和增长;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大洲分布图》让学生比较各大洲的大小,说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相比又是怎样的状况呢?指导学生读图,问: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们亚洲,不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而且也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新课讲授指导学生读图,教师提示从三个方面分析:①人口过亿的国家中,按人口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哪些。

②各大洲有哪些国家人口超过一亿。

③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哪几个,各属于哪一分区。

学生可能分析不全或不知道各国的大体方位,教师要做出必要的提示。

出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湘教版(篇2)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

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学生七嘴八舌:略[上课]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

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

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

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教师总结] 正是由于区域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所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活动] 完成书本P.3活动。

[过渡] 首先我们学习了解的是北方地区。

[课件展示] 北方地区图。

(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

)[师生互动]1.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管辖的省级行政区,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在图5.2中,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渤海、黄海、黄河、淮河、黑龙江、松花江。

3.让学生自读课本P.4~5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提问] 根据所了解到的知识,请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出示表格: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农业工业秦岭—淮河以北东北三省两河、两山京津陕甘宁(苏、皖、内蒙古)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2个丘陵)平原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机械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重要农业区:二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重要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过渡] 同学们,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地,人类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感情,请问,以下两幅图(课前准备两幅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种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学生回答:黑土地、黄土地;东平平原、黄土高原。

[教师] 对了,两种土地都有各自的特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结合手上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结合我国干湿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分析)[总结归纳] 略[播放视频] 《黄土高原》[提问] 壮观雄伟的黄土高原,我们已经看过了,谁能概括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学生回答]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提问]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师生互动] 一起阅读书本P.6活动2的案例。

[学生回答] 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活动] 完成书本P.6活动。

[小结] 同学们,学习完北方地区,我们得到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说,教师作最后总结)。

[总结] 北方地区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因此,我们要记住: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要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