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梁山泊的好汉,也是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浪子燕青!为什么我最喜欢燕青呢?首先是因为他的忠诚,浪子燕青自十四岁就开始跟随玉麒麟卢俊义,他对待主人忠心耿耿,在卢俊义被官府捉拿之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和拼命三郎石秀一起劫法场,虽然没有成功,但为解救卢俊义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他与梁山泊素无来往,但当情势所迫,跟随玉麒麟卢俊义反上梁山之后,对梁山泊的事业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用自己的满腔热忱为梁山泊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忠诚值得所有人尊重。
其次,浪子燕青武功高强。
浪子燕青作为梁山泊上的另类英雄人物,武功非常强。
但和其他英雄相比,浪子燕青武功独具特色。
他专精与徒手格斗和搏击。
一对一的单挑,就连其师傅玉麒麟卢俊义也不是对手,可以说,如果是徒手格斗,浪子燕青打遍天下无敌手。
其武功不是以韬略(如豹子头林冲、双鞭呼延灼那样对行军布阵、统率三军深有研究,可以决胜于两军阵前)取胜,也不是靠神力(如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等人那样神力盖世,靠一身蛮力横扫千军)取胜,浪子燕青用的是巧劲,就像是中国内家功夫中的太极拳,四两拨千斤,是典型的内家功夫。
《水浒传》七十四回中,浪子燕青在泰安州打擂时,对手擎天柱任原身长一丈,貌若金刚,天生神力,其武功和花和尚鲁智深一样,走的是刚猛的路子。
靠着这一身横练功夫,擎天柱任原在泰安州摆擂两年未遇对手,而当他遇见浪子燕青时,才知道什么叫牯牛掉进水井里——有力使不上了。
由于武功路子相克,浪子燕青以巧取胜,只一个回合就将擎天柱任原打下了擂台。
还有,浪子燕青足智多谋,能力出众,功绩显赫。
浪子燕青不仅长相出众,还会说各地方言,对各个地方的人情世故也了如指掌。
正是由于他这些本事的存在,他才得以了解三教九流、各类人的心理状况,在解决问题时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切中每个人的要害,从而妥善解决棘手问题。
比如第七十三回中,因为误会宋江抢了刘太公的女儿,李逵砍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还要砍宋江的头,弄的梁山泊一场好乱,还是靠燕青居中周旋,并和李逵一起弄清了事件的真相,救出了刘太公的女儿,还了梁山一个清白,也解开了兄弟间的误会。
篇二:《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水浒传》里的那眼如丹凤,眉似卧蚕的黑三郎,大家还记得他么?他就是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他为人仗义疏财,慷慨大度,又孝敬父亲,因专结交各路英雄豪杰而着称。
他性格直率,凡事不卑不亢,宽宏大量,尤其是喜欢帮助别人,所以人送绰号及时雨。
我喜欢宋江,是因为他的讲义气。
在他还未上梁山时,就已经结交了众多好汉。
凡是有人来到他庄里,宋江不管是谁,必将送他好些银两,并安排吃住,从不厌倦。
别人有难,他必将支援,从不推脱,大义凛然,帮助别人排忧解难,并且因此而闻名山东和河北。
他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
好结交江湖上诸多好汉,所以有许多人都来投奔他。
记得晁盖刚死的时候,宋江身带重孝,他为了结晁盖的最后一句遗言,煞费苦心。
这对朋友的忠厚之心是非常难得的。
我喜爱宋江,是因为他的心胸宽广,为人正直。
他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愁眉不展,别人得罪他的事儿,一般也不会放在心上,不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生气。
记得他在京城,因阎婆惜不知羞耻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招惹他,他一气之下竟杀了阎婆惜,就是因为他正直,不想做贼般勾当。
我佩服宋江的人品,佩服他的人格,但使我更加震惊而敬佩的则是:那一百零七个英雄好汉都能够服从他的命令,并且他能够把这么多人都管理的井井有条,没有内乱,没有反叛,而且被捕来的人都能听他的入伙。
这让我很震惊。
宋江的管理方面让我很钦佩。
为什么那一百多人都会听他的呢?我想,这就是因为他的大度,他的机智,还有他管理方面独特的才能吧。
还有他相信每一个人,信任别人,这也许是重要的一点。
记得在大战高太尉军队的时候,高太尉被宋江捕到山上,可宋江却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相信了高太尉把他放了。
就是因为宋江的爽朗性格,他的军队才得以做到万众一心,为后来的“替天行道”打下了铺垫。
虽然宋江箭法比不上小李广华荣,智慧比不上智多星吴用,武艺比不上玉麒麟卢俊义,但是,他的管理才能却是这一百零八个人中最厉害的,也是最受大家爱戴的。
换句话说,宋江好比这一百单八将中的虎头,《水浒传》中因他而精彩!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讲义气、受人爱戴的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江苏常州钟楼区勤业中学初二:昌建伟篇三:《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在水浒一百零八将中,我最喜欢的是“入云龙”公孙胜,三十六天罡星之天闲星,道号“一清先生”。
在水浒中是这样描绘公孙胜的:生得一双杏眼,落腮胡须,身长八尺,相貌堂堂,乃蓟州人氏,自幼在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大家都呼他为公孙胜大郎。
后来师从罗真人,学得一身道术,善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
它最主要的故事有七星聚义、戴宗智取公孙胜、斗法破高廉、芒砀山降樊瑞等。
公孙胜淡泊名利,从来不要任何功名。
正因为他的性格让他选择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没有任何功名利禄,他无疑是梁山好汉中最幸福的人物之一。
道法惊天的公孙胜常与会妖术的强敌斗法,风云为之变色,而公孙胜最后总能轻松获胜,不愧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可以说他掌握着梁山战场上的“制空权”,所以梁山才会对他如此依赖。
公孙胜智慧过人,宋江刚上梁山他就借故下山探母不归,可见他早就料到梁山日后会在宋江的带领下接受招安。
这违背了他当初上山的初衷,但他仍然尽力帮助梁山。
并为梁山培养了“混世魔王”樊瑞这个出色的法师,为梁山储备了这么一位会道术的特殊人才。
公孙胜也是梁山泊掌管机密的军师,随众好汉接受朝廷招安、征伐辽国,旋即讨伐田虎。
田虎的军师乔道清以妖法打败梁山好汉,公孙胜道高一尺,破了他的妖法,把他收服,梁山好汉才顺利地消灭田虎,公孙胜位居首功。
就是这样一位淡泊名利,出神入化的好汉,最终选择了隐居山林,神秘地开始,神秘的结束。
不过,我想就是这样一份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感,才塑造了这样一个极具神话色彩的公孙胜吧。
篇四:《我喜欢的水浒人物之》我喜欢的水浒人物之——林冲外号豹子头,东京(现河南开封)人。
生性*耿直,爱交好汉。
武艺高强,惯使火尖枪。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林冲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
林冲这个人物家喻户晓,他的故事广为流传。
然而,林冲这个人物不是青天白日里从半空中掉下来的,他是从深厚的封建土壤中产生的。
林冲生活在北宋末年,这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国土面积偏小,四周有强敌侵扰,国内社会动荡,烽火四起,民不聊生。
面对国家的危难,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有志之士想通过变法来改善国家的困境,由于政治fu败,奸臣当道,变法惨遭失败。
封建统治者便变本加厉地盘剥人民。
宋朝天子宋徽宗腐化不堪,不务正业,为了粉饰太平,大兴土木,建明堂、修道观、造假山、征发役,国力耗尽,人民苦不堪言。
宋徽宗从江南征集奇花异石,用大船运往京城,花石纲使无数家庭倾家荡产。
宋徽宗成天歌舞游荡,贪图玩乐享受,生活糜奢,夜宿娼门。
他远贤人,近小人,重用蔡京、高俅等人。
这些奸臣在皇帝的支持下,放纵亲朋,鱼肉百姓,在朝中狼狈为奸,翻云覆雨,败坏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推向灭亡的边沿。
林冲生活在这个腥风血雨的朝代里,成为官场fu败的牺牲品。
林冲出身枪棒师家庭,他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原先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过着安分守己的小康生活。
然而,一个偶然的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林冲的妻子被高俅义子高衙内看中,林冲因为身份低微不敢得罪高氏父子。
但高俅父子泯灭人性*,为达到霸人妻室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要人性*命。
林冲再三忍让也不罢手,非把他置于死地不可,于是,一连串的打击倾泻到林冲头上。
林冲上山经历了一个十分痛苦的曲折历程。
作家写林冲的故事并不是一笔完成的,而是由远及近,一步步走来,整个故事围绕人物的命运展开,首尾相连,步步紧跟,变化多样,惊险迭出,引人入胜。
{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600字}.林冲出场是陪夫人到岳庙进香,这是一个人群杂乱的地方,他当时又离开了女人,跑到大相寺的菜园子看鲁智深打拳来了。
你看林冲生得什么模样: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双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
林冲这个打扮和相貌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这样的盖世英雄,偏偏遇到尴尬事。
号称花花太岁的高衙内,正在青天白日里调戏他的娘子。
这还得了,林冲何时受过这样的打击,正要动手,一见是高衙内,先自软了。
高衙内是何等人物?在东京倚势豪强,专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惧怕他,一个小小的教头,不在他的眼里。
他想怎样,就能怎样。
故事一开始,矛盾一出现,就提出一个决定林冲命运的大问题。
如果林冲是贪生怕死、卑鄙屈膝的小人,他会用一纸休书把娘子抖手送给高衙内,可他恰恰不是这样一个人。
他和高衙内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不能化解,无可救药,只能一步一步激化,达到高峰。
作者在措写这一忠奸的矛盾时,直线上升,一气呵成。
陆谦是高衙内的一条很会咬人的走狗,他以前是林冲的朋友,因为惧怕高俅高太尉,把林冲骗走去吃喝,又叫人骗走林娘子,演了一场调虎离山计,幸亏女使及时报信,林娘子才免遭奸污。
一计不成,又来一计。
高俅这个老贼亲自出马,插圈设套,豹子头上当,误入白虎堂,结果是充军沧州。
在去沧州的路上,董超、薛霸{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600字}.{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600字}.这两个贼子受人银两,在野猪林要害林冲性命,多亏鲁智深搭救。
到了沧州,高俅还是不放过林冲,又派陆谦前来,火烧草料场,要烧死林冲。
林冲忍无可忍,打死了陆虞候等人,雪夜连夜赶上了梁山,故事到了顶点。
《水浒传》从七回到十一回的五回中,表现了林冲上梁山的全过程。
在这五回中,林冲的曲曲折折、一涨一落、一张一弛,处处扯动读者的心,无不为林冲的命运担忧。
林冲的每个故事都十分精彩,下面来看林冲和洪教头比武一节:林冲想到:“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
”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作“拔草寻蛇势”。
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盖将下来。
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
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在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这一段描写十分简洁明了,形象地表现了林冲的武艺高强。
林冲是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他十分冤枉。
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
高衙内采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哄骗诱|奸,栽赃,发配充军、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