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培培训教师心得体会(7篇)

国培培训教师心得体会(7篇)

2023国培培训教师心得体会(7篇)2023国培培训老师心得体会(最新7篇)紧急而又充实的国培培训立刻要结束了,作为参与国培方案的一名老师,你有了哪些心得体会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国培培训老师心得体会,盼望对您有所关心!2023国培培训老师心得体会【篇1】国培方案老师培训的学习期间,我仔细观看了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仔细做好学习笔记,乐观完成作业。

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努力将专家阅历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先将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我们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过硬的本事,带出一流的好同学,不遗余力地培育国家栋梁。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边学习边思索,坚持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坚持媒体运用技巧与业务专业相结合。

要保证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发扬求真务实,深钻细研学风,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要向实际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同学学习。

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教育技术真正地、更加有效地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思想。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老师,无论是从教学课件还是教学思维上,我们都应当运用信息,乐观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和引领性,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作用,使同学获得力量的提高。

三、更好地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事关教学活动的成败。

教学设计是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是集教学资源的搜寻、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教学方案的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形成等为一体的,具有目的性、方案性,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教学方案。

四、把握了正确选择教学媒体的技巧教学媒体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工具,我们要擅长学习,擅长运用。

要充分发挥教学媒体对教学的支持作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重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端详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的整合,结合教学设计,搜集资源,并制造性的设计、利用资源制作课件,支持自己的教学工作。

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和同事们共享设计和课件,学会评价资源,评价课件。

五、更进一步让我能够合理运用教学资源。

随着时代的进展,每一种新的技术都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转变了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同学的学习行为。

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上,我觉得要坚持教学资源的使用原则,坚持教学资源的作用表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留意:一是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软件。

二是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选择定位“在哪儿,往哪去,怎样去,学什么,如何学”,在每一个节点都面临着“找去路”的问题。

三是发挥好“主导”与“主体”的作用。

处理好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的“主体”关。

总之,我们传承中华文明,我们肩负历史重托,我们承载民族期盼,我们铸造明日辉煌!让我们乘长风,破万里浪,充分利用这次国培的有利时机,把学到的教育技术真正有效用于我们的工作实践,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教育事业再创新局面,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2023国培培训老师心得体会【篇2】在长春参与国培方案农村骨干老师短期培训。

时间长约半个月,共计80学时。

在这次培训中有十余位专家和优秀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的讲座,我们还到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现场观摩。

我们还进行了几次阅历沟通,完成经回到了了六份学习作业。

整个行程支配的特别紧凑,令人感到极为充实。

现在培训已经结束,我已自己的城市接着进行我自己的教学任务,但本次国培带给我的那份震撼与沉重却会长时间地回荡在我的心间。

本次培训中最接地气的专家就是李元昌教授,他在榆树市秀水中学从教,多年来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说: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尤其要关注,要关注他们走出学校后的进展。

他说:我们的教育要为农村的建设和进展服务。

他是陶行知先生的门徒,在自己的土地上践行陶行知的思想与理论。

初次见到李元昌教授,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穿的比较整齐的老农夫形象,很朴实。

一时间不会把他和教育专家这个名词联系到一起。

他的话语就像其人一样极为朴实。

但那话语就像绵绵细雨,悄无声息地滋润我的心田。

本次培训中最具亲和力的专家应是苏立康教授。

73岁了仍旧精神矍铄,活跃在讲台上。

从外表来看,她老人家就像个邻家老奶奶。

她微笑着告知我们老师要关注自身的进展,要刻苦的钻研学科学问和学科教学。

“多看点哲学书籍,学习一下结构论、方法论。

这样在教学中遇到一些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着人家多年来的阅历之谈。

最激进的当属张玉新教授。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当然是心直口快,他坦然:“我这人实在比较顺当,三十三岁进了高级,现在是特级老师,评了教授。

这全是托了教语文的福。

”他对先进语文教育很是不满。

“教了两轮高中,我快吐了。

我和领导说,去教学校吧。

”“在高中,我觉得同学语文学不好,全市学校老师的错;在学校,我又觉得是学校的错。

”“我算品出来了,为啥学校同学不爱写作文啊?全是学校闹的。

你说学校一二班级写啥作文啊?写出来也是大人语言的复述。

”最儒雅的当属宋胜杰教授。

他身材高大,但讲话却是特殊的温顺。

他是心特殊细的人。

他不喜爱坐在讲台上照稿念,而是捧着麦克风站在学员面前。

他的讲座看似信马由缰,但细品起来却是脉络分明。

他先讲了中考作文出题的状况。

又讲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留意的地方。

语言幽默通俗。

他的导入方式是从几串葡萄开头:“这葡萄不错,挺甜的。

我昨天买的时候想:这几串葡萄,加起来有一百多粒,应当是每人都能分到一粒。

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

有的人吃得多,那有的人就吃不着。

那我们就应当想,我们的同学是不是每堂课都学到学问了呢?”……“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教导,一个人有多胜利,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

”当我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激起我心中的很多感想。

我觉得我应当在一下几方面做好:首先是要从新端详自己的教育观。

这非常重要。

几位专家都说,我们要关注同学今后的进展。

而不是仅仅关怀同学的分数。

李元昌教授就说:“带上考试嚼子的千里马,也是只能当驴用。

”任玲老师也说:“当我们的课堂被分数绑架,一切欢乐都被剥夺了。

”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在“分数”与“欢乐”之间徘徊,迟疑不决,分数没见提高,欢乐也丝毫没体会到。

我想我应当努力追寻教育真正的真谛,我应当敬重教育,敬重教育规律,敬重同学的进展。

查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观的指引下方可实现。

其次是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活到老,学到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几位专家都提到了老师的专业进展。

他们在不同侧面告知我们如何进行。

但最重要一条是坚持读书。

李元昌教授就向我们推举读点哲学类的书籍,推举我们读陶行知的著作。

省教育学院的王鹏伟教授更是特地为我们推举了不同类型的书籍,并且一一向我们讲授那些书有哪些可读之处。

特别细心。

我自觉我读的书并不少,现在来看,还是不够,而且太偏了,不够全面。

我想,我应当不断地反思自己。

作为一名老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需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

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力量不仅是在学习中来,更应当在反思中提高,我们应当有敏捷的头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形成自己的教学套路,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们必需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还应当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学问,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冲突,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学问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就像李元昌老师那样。

我应当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不断变化的角色。

与时俱进是当前形式所要求。

新课程提倡同学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同学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量、猎取新学问的力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以及沟通与合作力量。

它还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要使同学的学习从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的引导和鼓舞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欢乐。

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进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意同学欢乐的学习,不强迫同学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意同学的需求。

同学不但主动欢乐的学习了学问,努力制造一个想说、敢说、喜爱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乐观的应答的环境,同学在交往中,在生活中沟通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进展,其他各方面的力量也得到进展。

为此,老师必需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同学,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

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同学们乐观、主动地学习,鼓舞同学大胆去学,真正让同学成为主宰学习的仆人,学习活动参加者、探究者与讨论者。

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新时期“发觉型、创造型、制造型、创新型”的同学。

我抱负中的教育应当是轻松开心的。

东北师大成教院院长于伟教授现在就成为我的偶像。

他在讲《什么是教育》中,真是举重若轻,谈笑间就把教育的真谛阐释的淋漓极致。

我突然想起《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所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哈,假如我教的同学也能这样,那该多好。

2023国培培训老师心得体会【篇3】国培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已接近尾声。

在这些天里,我明确了做老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抱负,更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了新课改的进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更感受了不同风格名师的风采。

他们深刻、睿智、幽默的语言不时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悟,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飞跃。

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体会:一、在学习中反思。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教导,一个人有多胜利,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

”当我听了专家的专题报告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

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

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究、解决,而不是躲避,由于盼望就在前面!听了老师们的讲座后使我在上课方面有了更深化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素养,为后来开展的讲课竞赛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此,我又一次在观念上、理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想,新课改的精神就像阳光一样,普照到了与之相关的每一人。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会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学问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恰当把握教同学成,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让我们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及鄙视的心情,心中不由联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古诗句的深深意境;深深地感受到身为一名教育者的魅力所在;在倾听他们的报告后,我的头脑中产生了无限思绪,似有一种无形的动力激励我们要喜爱我们的职业,真心对待我们的同学,勉励我们要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