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式1 、左脚开立,与肩同宽。
2 、两臂掤举,达于肩平。
3 、沉跨按掌,落掌跨旁。
开始时是个开立步,蹲下是马步。
二、野马分鬃1 、旋跨揽掌,丁步抱球。
2 、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3 、坐步翻掌,扣步揽园。
4 、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5 、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6 、坐步翻掌,扣步揽园。
7 、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8 、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第一步:转腰抱手收脚,两手上下合抱,好像抱球的样子;第二步,转身上步;第三步,弓步分手。
注意:分鬃时上手不过肩,下手不过腰,按在跨侧,手心向下。
上手的手尖与眼同高,碗部与肩同高,手心向上。
眼睛注着前手的指尖。
本步中前腿曲弓,后腿蹬直,是典型的弓箭步。
体重放在前腿,两腿的沉重大概是七比三。
三、白鹤亮翅1 、跟步抱球,合气化一。
2 、重心后坐,分靠列采。
3 、左脚点地,虚步亮掌。
第一步,向前抱手,后脚向前跟半步,脚掌落地。
第二步重心后移坐腿转腰分手。
第三步,转向前方,虚步转腰落地。
本虚步,前脚掌虚点地面,体重大部分在后腿。
前后腿的沉重是二比八。
注意:1、以上三式为第一组的动作主要是抱和分,野马分鬃与白鹤亮翅都是如此,要掌握这个规律。
抱的时候,两手半屈抱圆,好像抱着一个大的球,既不要贴近自己的身体,上手不过肩,下手不过腰,上下手相对。
分主要是下手拉住他,是踩,上手主要是伸在对方的液下或臂下,是靠,力点是前臂章,攻防中是分靠的动作。
2、身体要自然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不要前屈,也不要后仰2、长豢放长击远,挺胸收腹,太极拳松柔自然,以意念为主,在柔和松当中圆满、舒展。
3、太极拳松柔不软,是意念当中,在松柔当中有一种膨胀的力量。
所以太极拳有个术语叫棚。
四、搂膝拗步1 、转腰撇脚,收脚举臂。
2 、上步曲臂,弓步搂推。
以上两步三次。
注意:第一步轻轻的转腰撇脚,第二步摆手收脚,眼睛看后手与头同高;第三步上步曲臂收手到肩上耳旁,四弓步搂手推掌,前指间与眼睛同高;要推到中间的轴线上;旁边的手按在大腿的外侧;左腿在前右手推的弓步叫拗弓步,而野马分鬃同侧的弓步叫顺弓步。
五、手挥琵琶1 、按掌跟步,坐步捋带。
2 、转腰拧跨,虚步合臂。
第一步,后脚跟进半步。
第二步,重心后移,两手交错交换。
第三步曲步合手,成侧立掌。
本虚步中脚跟着地,。
六、倒卷肱1 、翻掌展臂,虚步开跨。
2 、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3 、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以上四次第一步,撤手转腰翻掌。
第二步,提脚退步,屈臂收手。
第三坐腿虚步推掌和。
注意:1、以上三式为第二组,手法主要是曲收前推,搂膝拗步与倒卷肱,攻防中的推是明显,而手挥琵琶则不同,他们之间的合臂的作用是明显的。
2、弓步与虚步是太极拳最主要的两种步法。
前脚尖是朝前的,后脚尖斜向前方45度到60度,所以也叫做丁八步,两个脚的夹角既不象“丁”字,又不象个“八”字,所以开步的时候,要注意扭后脚跟,身子向前方,而不是斜的。
这是杨式太极拳弓步与虚步的步型的规格。
弓步与虚步开步时,迈步如猫形的意思,轻提轻落,步法轻灵柔缓,也对腿的支撑力提出了很强的要求,对下肢的力量如桩提供了很好的锻炼。
七、左揽雀尾1 、转腰展臂,丁步抱球。
2 、猫步前探,弓步掤臂。
3 、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4 、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5 、坐步分掌,沉跨采按。
6 、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八、右揽雀尾1 、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 、丁步抱球,实左虚右。
3 、猫步前探,弓步掤臂。
4 、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5 、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6 、坐步分掌,沉跨采按。
7 、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以上二个揽雀尾是第三组的动作。
揽雀尾是各式太极拳中都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动作。
时间较长,手法复杂,实际上是包含了三个动作。
首先第一个手法是抱和分,看起很象第一组的野马分鬃,但是它表现出来的意义与野马分鬃是截然不同的。
野马分鬃叫分靠,这个地方叫棚手。
棚是膨胀是棚架是充满,这里的意思就是把你的手臂好像一个盾牌放在你的体前,来保护自己,来承接对方。
所以它的分向前,手心向内,力点在手臂的外侧,像围墙一样把自己保护起来,来承接对方。
第二手法是把手摆到前面,把对方给拉回来,两只手由前向后向下向后摆动,但是太极拳不叫做拉,叫捋(lu),顺势轻轻地把对方拉不过来,而不是生拉硬拽。
第三个动作是两手合在此胸前,把对方给挤压出去,手与两臂由屈而伸,当然还是孤形棚满,力点也是前臂的外侧挤压。
第四个动作,再收回来,再推出去,双手齐发,在太极拳里面,叫做向前按。
与第二组的推掌的区别是,推掌是从后面卷肱向前推,按是由前引进使对方落空,化而后发再推,这种孤形的行化后发的转换,这种推我们叫做向前推按,推按沉肩顶头。
所以揽雀尾这个动作包含了棚捋挤按四个动作,这些手法充分地体现了太极拳引进落空,借办使力,以柔克刚的特点,完全地随取就伸地进行攻防,在动作当中注意太极拳的要义即分清虚实,随着手法的变化,你的重点不停地在两条腿之间移动,屈蹲蹬伸,不停在变化还要配合你的手法,这样分清虚实,用你的腿和腰,配合表现你的攻防手法。
同时在锻炼的价值上也加大了桩步和腿的力量的训练。
请大家一定要注意下肢、腰与手的配合。
九、单鞭1 、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 、丁步抱球,猫步勾手。
3 、转腰绷臂,弓步推按。
十、云手1 、后坐翅脚,扣步右采。
2 、收脚掤园,并步合臂。
3 、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4 、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十一、单鞭1 、丁步云摆,猫步勾手。
2 、转腰掤臂,弓步推按。
第四组的包含以上三个动作。
这组动作手法的特点是云手,云手就是手在你身体的前边或体侧,或在你的头顶画一个圆形,武术的术语叫做云,表面看来手在你的身体前后上下画一个圆圈,但是它有深刻的攻防含义,云就是拨开,这里的云手,是两只手交叉划圆,变成了两个立圆的摆动。
单鞭出现两次,它与云手都是太极拳的代表性动作。
单鞭其实也是一个云手,只不过它不是作为主要的最终的攻防目的,而是云过去以后抓住它最后推它,变成了云摆,刁手,推掌,这是这组动作的一个特点,云拨或者云转。
这组动作也出现了第二种的手形型,勾手,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屈腕,我们前面出现的都是掌,五指自然分开,虎口撑圆,掌心内含,力点常常在五指的掌根,外沿,用手去推,去挤,去按都是用掌。
勾手也是武术中常用的手型,勾手,有的时候是把他抓住,这叫刁勾,还有的时候是把他拨开,勾开,这样常常也做成勾手,在陈式太极拳中常常用勾顶去击打,用这种手背捏成勾去击打对方,南拳常常叫做鹤嘴用勾尖去奔啄,所以勾手有不同的用法。
在做云手的时候一定要配合你的腰和腿,在武术中叫做周身相和,手眼身法步法密切配合,左转左云,眼睛向左看,右转右云,眼睛看右手,勾手看前掌,转腰云手,不能只做手,不转腰。
头也很重要,要总看着表现你攻防目的的上面的手,翻掌的时候力量转成掌沿,把对方拨开。
手腰腿眼处处呼应。
云手时,高不过头,下不过裆,收脚时两脚并步距离20公分左右,叫小开步,向右云翻掌出脚开步叫侧行步。
单鞭定式的一定要沉肩顶头展臂。
十二、高探马1 、跟步翻掌,坐腿曲臂。
2 、卷收按掌,虚步沉跨。
十三、右蹬脚1 、提脚穿掌,弓步分掌。
2 、提膝合抱,蹬脚分掌。
十四、双峰贯耳1 、转腰合胯,提膝托手。
2 、落步后捋,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1 、身体后坐,垂肘分掌。
2 、扣步转腰,提膝合抱。
3 、蹬脚分掌,身体中正。
第五组主要包含以上四个动作,这组动作的特点常常是对称的画孤摆动,高探马的攻防含义大家都清楚了,此后出现了种腿法即蹬脚,脚尖勾起来用鞋底去蹬踹,两只手是为了平衡,主要是用脚去蹬对方,用脚或用腿进攻,我们叫做脚法或腿法,这里我们做蹬脚时候,我们希望达到水平或高于水平,一时达不到,也不要紧张,或为了高点破坏了你的身型,平时要通过不断的循序渐进,不断地加强腿的柔韧性锻炼,逐步地提高蹬脚的高度。
双峰贯耳,我们叫做贯拳,在拳击里面叫做摆拳,拳经过体侧画一个孤线向前上方去攻击。
两个拳同时出击,前行攻击力点在拳面,打对方的头即对方的太阳穴,经体侧孤线圈摆注意沉肩顶头。
这也是这组里面出现的一种新的手形即拳,武术中的在大手型之一,拳是五指圈握在掌心,五指压在食指与中指的第二个关节上,力量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这里用的是贯拳,后边还有板拳、打拳。
十六、左下式独立1 、摆手收脚,勾手沉跨。
2 、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3 、左脚碾地,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式独立1 、落脚摆手,勾手沉跨。
2 、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3 、右脚碾地,提膝挑掌。
第六组叫做下式独立,下势是一个重心比较低的仆步,独立是一个重心比较高的独立步,这两种步型,一个是要比起势和弓步的重心较低,就是仆步,做法是一腿全蹲,一腿向向侧方面伸直,好像被子一样铺在地面上,两只脚全脚着地,既不可脚尖外侧掀起,也不可脚跟离地,臀部接近你的脚跟。
独立步是一腿自然站立,站稳,所谓自然站立是基本上站的,而不是屈的。
但是不是挺直,而是稍带一点缓冲的,稍点屈。
大腿提起屈腿提起高于水平,小腿垂直向下,脚尖内收。
上体保持中正。
以是是两个新的步型。
手的动作叫做穿掌,手顺着大腿穿过去,叫做穿伸,顺着手穿过去也叫穿伸,顺着身体穿过去也叫做穿伸,一般的穿掌,力点是在指尖,用手指尖去戳穿对方,这叫做穿掌,独立叫做挑掌,手从下向上挑起来,这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就是,用勾手抓住他,仆步把手伸到对方的裆下,或者直接戳穿对方的小腹或裆部,或者穿到他的下面去把他挑起来,起身的意思是再挑开对方,提膝用膝关节去冲撞对方,这就是武术中常说的远了用脚踢近了用膝去冲撞,挑开对方拿膝盖,用膝关节也是一个攻击的方法之一。
做仆步和做独立的时候,对一些初学者或上了年纪的朋友,有一些困难,在做的时候,可以下的不一定那么低。
上体保持半仆步,转动也可以。
由仆步转接独立步,要注意两个脚的捻转,仆步两个脚基本上平衡或稍外撇,接独立步前脚尖外撇后脚尖内扣,重心前移,然后合跨把后腿给提起来,轻灵稳定地向前独立。
左下式独立接右下式独立,仍然有一个落脚捻脚的过程,脚尖落后脚跟捻转,重心仍然放在左腿,再提起右脚伸出去,这样才能够做到很好看捻转和顺利的转接。
十八、左右穿梭1 、落步揽园,丁步抱球。
2 、猫步右绷,弓步架推。
3 、身体后坐,丁步抱球。
4 、猫步左掤,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1 、跟步前按,坐腿后捋。
2 、丁步提手,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背1 、转腰搭腕,翻掌提脚。
2 、猫步落胯,弓步分掌。
第七组主要包含以上三个动作,左右穿梭做的一只手上架一只手前推,上架的手要约高于头,臂半屈成孤,掌心向上,推的手掌,要推到胸前高不过头。
二十一、转身搬拦锤1 、身体后坐,扣步摆掌。
2 、丁步握拳,猫步搬拳。
3 、转腰扣步,滚肘摆掌。
4 、收脚拦掌,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1 、托掌后坐,松跨沉气。
2 、沉跨翻掌,弓步推按。
二十三、十字手1 、转身扣脚,弓腿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