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物电梯安装过程记录记录杂物电梯安装过程的质量自检记录如下:1.开箱检查记录2.井道测量及放线记录3.安装质量自行检查记录4.电梯安全保护装置自检记录单位:XXX用途:XXX食堂工程编号:2013-6-1生产指令号:5.6米4/4/4落地式杂物电梯额定载重:300KG控制方式:微电脑提升高度:12米曳引比:1:1XXX高:1000mm层站数:梯种4门型式:单开门开门宽度:1000mm额定速度:1.0m/s轿厢尺寸(mm):1000*1000*1200安装质量自检记录:序号技术内容技术条件自检结论1 承重梁埋入承重墙内超过中心线≥20 合格2 承重梁埋入承重墙内深度≥75 合格3 承重梁两端必须用混凝土可靠固定。
设备备用无此项4 抱闸间隙。
200 ≤0.7 合格5 抱闸抱合时,紧密均匀,松开是动一致。
无此项无此项6 导向轮与曳引轮二端面的平行度公差。
200 ≤±1 合格7 导向轮的垂直度公差。
0.5 ≤0.5 合格8 曳引轮的位置偏差。
前后≤±2,左右≤±1 合格9 曳引轮的垂直度公差。
0.3 ≤0.3 合格10 曳引机减速箱内的润滑油质。
SYB1103----62S 齿轮油30#符合合格11 曳引机减速箱内油位。
GB443----64 油标中线合格12 曳引机、限速器上各轴承油杯及油量。
机械油30#油标中线符合合格13 电动机轴承位内的润滑油质。
无此项无此项14 电动机轴承位内的油位。
无此项无此项15 限速器绳轮的垂直度公差。
≤0.5 合格16 限速器绳索至导轨的距离(两个方向)的偏差。
≤±5 合格17 限速器绳索在电梯运行时不应触及夹绳钳。
是合格18 限速器张紧装置底面距底坑地平面的距离。
见备注栏符合合格19 抱闸松闸器应挂在机房墙上。
无此项无此项20 曳引机飞轮上应标出电梯上下行。
无此项无此项备注:限速器张紧装置底面距底坑地平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具体数值见设计图纸。
填写最大间距,要求导轨架距离在1.5-1.6米之间,符合要求。
2、对于轨道预留孔线凿孔尺寸及形状,详见备注栏。
3、导轨架的水平度公差应符合要求。
4、直埋式导轨架的埋入深度应大于等于120,且对于200×200以内的钢筋混凝土墙应深度为240×240深150,并要求工脚螺栓与钢筋焊接。
5、螺栓固定式导轨架的地脚螺栓埋入深度应大于等于120.6、导轨架的焊接应为双面焊。
7、所有焊缝应除焊渣后涂防锈漆。
8、导轨顶端距楼板间隙应符合要求。
9、导轨底端应支撑在底坑地面。
10、T型导轨接头处局部缝隙应小于等于0.5.11、T型导轨接头处全长不应有连续缝隙。
12、T型导轨接头处的台阶修光长度应大于等于200-250.对于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要求两侧对垂直线的偏差应小于等于0.7/5000,两条T型导轨间,侧工作面相互偏差应小于等于1/整个高度,两导轨间内表面距离偏差(整个高度上)详见备注栏。
对于三轿,轿厢底盘平面的水平度公差(货梯测轿厢地坎)应小于等于1/1000,反绳轮与轿架上梁间的间隙相互差值应小于等于1,反绳轮的垂直度公差应小于等于0.3.对于客梯和货梯,要求有轿门一侧轿壁的铅垂度公差应小于等于1/1000,轿门立柱的铅垂度公差应小于等于1/1000,轿门横梁的水平度公差应小于等于1/1000,轿门门扇与门柱,门扇与门扇间隙应符合要求,轿门导轨的铅垂度公差应小于等于0.5,轿门导轨与轿门地坎槽,在导轨两端和中间三处间距的偏差应小于等于±1,门滑轮组上偏心挡轮与导轨下端之间的间隙应小于等于0.5,轿门门扇下端与地坎间隙应小于等于4.无格式错误,但有明显问题的段落已经被删除。
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靴:1.导靴与导轨间隙符合要求。
2.弹性滑动导靴,两面弹簧伸缩之和。
3.固定滑动导靴与导轨端面间隙之和。
XXX:1.安全钳楔块面与导轨侧面间隙。
2.两楔块间隙均匀。
3.瞬时式安全钳的提拉力。
4.安全钳楔块面与导轨侧面间隙。
5.两楔块间隙均匀。
6.渐进式安全钳控制杆提拉力。
六缓:1.轿厢下梁与对重底的碰板至缓冲器的距离符合要求。
2.缓冲器中心对碰板中心偏移。
3.在同一基础上,两缓冲器顶面高度差。
4.油压缓冲器活塞垂直度公差符合要求。
曳引绳:1.曳引绳表面清洁,无打结扭曲松股等。
2.曳引绳头组合螺母应调整至各绳张力相近,其相互差值符合要求。
3.制作绳头的工艺应符合要求。
八保:1.各种安全保护开关必须可靠牢固,但不得使用焊接。
2.极限开关打板应无扭曲变形。
3.极限开关打板安装垂直度公差符合要求。
4.极限开关上下碰轮应转动灵活。
5.开关碰轮与开关打板接触过程中,碰轮边至打板边的最小距离符合要求。
6.开关打板在压动开关碰轮过程中,不应有卡阻,在开关动作后,碰轮应略有压缩余量。
7.极限开关和强迫缓速开关安装位置,使轿厢超越上下端站停止的距离符合要求。
感应器:1.感应器与感应板安装应垂直、平正,插入时两侧间隙应一致。
2.感应器插口端面与感应板的间隙符合要求。
3.感应板能上下左右调节,螺栓可靠固定。
电线管:1.电线管敷设时,各层没有接线箱。
2.电线管槽内敷设导线的总面积符合要求。
永磁感应器和电动机:无此项。
1.电缆敷设和绑扎每层电缆敷设和绑扎都应符合合格标准,如果有一层不合格,应填写不合格表格。
对于电缆槽,其深度应不超过60%,对于电缆管,其填充率应不超过40%。
2.电缆架的安装井道电缆架应该安装在电梯正常提升到1/2加1.5米的井壁上。
轿底电缆架的安装方向应与井道电缆架一致,避开缓冲器。
电缆绑扎应均匀、牢固、可靠,绑扎长度应在30到70之间。
电缆不应有打结波浪扭曲现象,而且多根电缆安装后长度应该一致。
电缆的长度,在轿厢压缩缓冲器后略有余量。
3.电源开关和接地电源开关应该安装在靠近机房门口,并且应该有用户提供的接地(零)端。
电源开关底板的边距地面高度应该在1.3到1.5米之间。
电控屏上的元件内外标记应该清楚齐全。
厅门指层灯和召唤箱的安装应该齐整,面板完好无缺。
厅门指层灯和召唤箱安装完毕后,应该用水泥砂浆固定牢靠。
4.接地技术内容接地电阻应该小于等于4欧姆,而且必须完成接地的部位包括电控屏曳引电动机、轿厢线槽、各层指层灯箱各层召唤箱、各层厅门横梁、中线箱、轿顶按线箱、轿顶检修箱、轿内操纵箱、轿内指层灯箱和底坑检修箱。
各接地处,均应有接地标志。
5.绝缘强度动力线路、控制线路、信号线路和照明线路的绝缘强度应该采用500V、100M绝缘电阻计进行测试。
门安装质量自检记录对于门的安装质量,需要进行自检记录,包括以下内容:电缆敷设和绑扎、电缆架的安装、电源开关和接地、接地技术内容以及绝缘强度。
每个检查技术内容应该有相应的编号,并且需要记录实际情况、自检和互检结果。
文章中存在的格式错误已被删除。
以下是修改后的文章:厅门地坎的水平度公差应符合技术条件1/1000.厅门地坎高度应与楼板最终地平面相同。
厅门地坎与楼板平面之间应有1/100至1/50的过渡斜坡。
厅门门套立柱的垂直度公差和横梁的水平度公差应≤1/1000.厅门导轨与地坎槽在导轨两端和中间三处间距的偏差应≤±1.厅门导轨的垂直度公差应≤0.5.厅门门扇下端与地坎间隙应为6±2,门滑轮组上偏心挡轮与导轨下端间隙应≤0.5.门扇与门套,门扇与门扇之间的间隙应为6±2.电梯安全保护装置自检记录:序号检验项目检验内容检验结果备注1 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在断相或错相时,能切断控制电路符合2 厅门锁与轿门电气联锁装置任何一个厅门未关,电梯不能启动符合3 停电或故障时,轿厢慢速移动曳引电动机尾部应装有盘车手轮,措施,并标有电梯上下行相应转向;机房墙上应挂有抱闸松闸器安全窗打开时,电梯不能启动符合4 安全窗及电气联锁开关安全窗打开时,电梯不能启动符合5 超速保护装置电梯慢速下行时,人为动作限速器,安全钳开关应立即动作,电梯停止运行;人为接通安全钳开关,并使限速器压绳钳继续压紧钢丝绳,启动电梯下行,曳引绳应打滑符合6 撞底缓冲装置轿厢撞底主缓冲器全部压缩,对重不能碰到井道顶部结构;对重撞底主缓冲器全部压缩,轿厢不能碰到井道顶部结构符合7 上、下强迫换速开关人为断开自动换速线路,上、下强迫换速开关,应能使电梯换速符合8 上、下限位开关上、下限位开关应在电梯超程50---80时切断控制电路符合9 极限开关极限开关应在电梯超程130---180时切断动力电路。
手拧紧极限开关闸轮符合10 急停开关轿内、轿顶、井导底坑的急停开关,能使电梯马上停止符合修改后的文章已经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以使其更加易于理解。
11井道底部有通道时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使用重装有安全销来保障安全。
以下是导轨检验记录:挡数。
主导轨距(误差≤2 mm)。
付导轨距(误差≤3 mm)。
主导轨平行度(误差≤0.5mm)。
实测结果0.3 mm。
付导轨平行度(误差≤1 mm)。
实测结果0.5 mm。
导轨对角线误差≤3 mm292827262524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1 1 1 1 1 1111110.510.5111实测对角线结果2 mm在11井道底部有通道时,必须采取措施来保障安全。
一种方式是使用重装有安全销。
以上是导轨检验记录。
在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主导轨距误差不超过2毫米,付导轨距误差不超过3毫米,主导轨平行度误差不超过0.5毫米,实测结果为0.3毫米,付导轨平行度误差不超过1毫米,实测结果为0.5毫米,导轨对角线误差不超过3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