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2.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3.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4.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5.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
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
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A.0℃B.2℃C.4℃D.6℃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7.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温度达到-118℃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B.温度达到-38℃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C.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8.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东台地区冬季最低气温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A.(1)(2)B.(2)(4)C.(1)(3)D.(3)(4)10.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大约为4℃C.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90dB-100dB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11.将正在熔解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则()A.冰将继续熔化B.冰的温度开始逐渐升高C.水将逐渐凝固D.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能凝固12.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A.“雾凇”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C.“冰柱”的形成D.正在变小的干冰二、填空题13.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用温度计测量冬夜室外温度,读数如图乙,室外温度为______℃;如图丙,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某汽车速度表如图丁,则该汽车此刻的速度为______km/h。
14.如图所示,是某学校科技节上展示的一件作品,小明为此作了以下解说:这件作品是简易的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的性质而制成的,它的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内径的____有关;所用的测温物质是煤油而不是水,这是因为在其它条件相同和情况下,装煤油的玻璃管内液柱变化更为明显。15.夏天,西瓜切开后,常用保鲜膜覆盖切面,并放入冰箱,这样做的目的是减慢水分_______,从而使西瓜保鲜时间更长。
从冰箱里拿出西瓜时,发现保鲜膜上有水珠,水珠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6.黑龙江省一年四季分明,严冬季节在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冰花主要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攀登雪山时一定不能大声说话,震动或巨大的响声有时会使山上堆积的冰雪突然崩塌,这表明声波能传递______。
17.夏日吃冰棍能解暑,是因为冰棍熔化时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中拿出冰棍,撕开包装纸后,冰棍的周围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此时用舌头去舔冰棍,可能会被“粘”住,这是_______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
1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瓶中装的是空气,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夏天人坐在打开的电风扇下感到凉爽,若将此装置放在电风扇下,液柱将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若在瓶子上敷块湿纱布,液柱将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由此现象可知:人坐在打开的电风扇下感到凉爽,是因为______。
19.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
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碗中水______(会/不会)沸腾,其温度______(能/不能)达到沸点。
此时,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就会出现许多的“白气”,这是停火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_____(汽化/液化)现象。
20.该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_________热。
三、解答题21.6.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有弹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奶奶在制作冻豆腐时,先将新鲜豆腐放入冰箱冷冻;过了一段时间后再从冰箱里拿出冻豆腐,经过加热,冻豆腐变得蓬松多孔而富有弹性.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上述过程中豆腐中的水分先后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发生这两种物态变化需要“吸热”还是“放热”?22.在寒冷的冬天,我们经常把手放在嘴边向手上“哈气”,这样做可以感到手暖和些.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23.去年寒假期间,小聪到太原五龙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请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人工造雪”的成因.24.冬天,我们向手“吹气”感觉很冷,而向手“哈气”感觉很暖和,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25.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变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26.妈妈刚刚洗完衣服,她想让洗完的衣服快点干,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帮妈妈想到办法吗?_____【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一定质量的水凝固冰时体积变大,冰再熔化成水,就形成了小孔。
故选C。
2.D解析:D【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冰是液体水形成的固态物质;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的冰变成水蒸气;冰棍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
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冰,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属于升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B解析:B医护人员护目镜内侧的水雾是液化现象,而霜是凝华现象,露是液化现象,雪是凝华现象,冰是凝固现象,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C解析:CA .蒸发和沸腾属于两种不同的汽化现象,故A 错误;B .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则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才会发生,故B 错误;C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故C 正确;D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之一是液体的温度,而且沸腾过程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 错误。
故选C 。
5.C解析:C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热水的温度差100℃﹣50℃=50℃错误的温度差为96℃﹣50℃=46℃假如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1℃,则46℃需46格,它表示的真正温度差为50℃,也就是一大格表示5046℃;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 100℃﹣0℃=100℃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在温度计上的刻度为501009246℃℃=格 温度计的错误读数为 96℃﹣92℃=4℃故选C 。
6.C解析:CA .从图中可看出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故A 错误;B .CD 段该物质处于液态,故B 错误;C .由图可看出BC 段温度不变,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C 正确;D .从图中可看出该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第10分钟结束,熔化时间为6分钟,故D 错误。
故选C 。
7.C解析:CA .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因此-118℃的酒精是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118℃没有达到水银的熔点,水银为固态,故A 错误;B .水银的熔点为-39℃,-38℃高于水银的熔点,所以-38℃的水银是液态,故B 错误;C .铅的熔点为328℃,356℃高于水银和铅的熔点,所以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故C 正确;D .液态铅的沸点为1740℃,1739℃低于铅的沸点,所以此时铅还没有沸腾,此时应为液态,故D错误。
故选C。
8.B解析:B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变化范围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在23℃左右,故B符合题意;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C不符合题意;D.东台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在-2℃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解析:C【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1)冰雪融化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3)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体小液滴汽化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4)雾凇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