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精品大观(三)

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精品大观(三)

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精品大观(三)《中国当代书法大观》,是一部集当代著名书画家书法作品的著作,全书共收集了116位中国当代名家的书法精品,这些作品极其珍贵,件件都是精品,在其它地方极难见到,希望大家欣赏后对学习书法有所帮助。

篆刻《中国当代书法大观》本书主编是著名画家阎正先生。

本书顾问为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

红学家、书法家周汝昌先生为书作序。

本书封题由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题写。

本书扉题一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本书扉题二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

《中国当代书法大观》封二封三下面这3张图片之所以每一次发文时在正文前重复出现,是因为这几位书法大家的题写实属难得一见,目的是为了让没看到的朋友们都能欣赏到,同时也是体现了这本书的珍贵!舒同为《中国当代书法大观》书写题扉启功为《中国当代书法大观》书写题扉沙孟海为《中国当代书法大观》税额题扉本文这次还是按顺序选取了21位书法名家的作品,21位书法家分别为:刘子善、刘云泉、刘自读、刘叶秋、刘炳森、刘海粟、刘艺、刘江、刘顺、朱关田、朱复戡、朱焰、邢士珍、沙曼翁、沈鹏、沈延毅、沈觐寿、李长路、李志敏、李苦禅、李宗海。

《中国当代书法大观》名家书法精品正文:一、刘子善。

刘子善,一九二六年生,安徽全椒人,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金石学会副长,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安徽分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出版有《刘子善书法选集》、《刘子善书正气歌楷草两体》等著作。

刘子善先生德艺双馨,凡认识他的人,对其人品、书艺无不钦佩有加,他从不将书法作为邀名射利的手段,而是作为人生应有的一种修养,他的创作,是在完善自我艺术的同时来完善自我人格的过程。

二、刘云泉,号鲶公,斋馆锄园、朵庐,一九四三年生,四川省射洪人。

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评审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

三、刘自读,亦署自独,号迟斋,嵯峨山民,后改为自椟,一九一三年生,陕西三原人。

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协陕西分会常务副主席,陕西于右任书法学会名誉副会长,西安终南印社顾问,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安工业学院教授。

刘自读先生早年师从贺伯箴。

擅篆、隶、行草,尤以篆书见长。

所作篆书注重用笔,中锋平直,藏头护尾,风神洒脱,并将他来自《绎山碑》一类小篆的均衡、对称、稳定、平正特征融入金文大篆,而又将大篆旁逸斜出、活泼的特征在均衡、稳定的原则下加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完成了他篆书。

四、刘叶秋(1917-1988),原名桐良,字叶秋,号峄莘,因文章均署名“刘叶秋”,故以字行,一九一七年生,北京人,建国后在天津津沽大学、北京政法学院等校任教。

一九五八年调到商务印书馆参加《辞源》的修订编审,修订本《辞源》主编之一。

后被聘为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一九八〇年被聘为南开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著作有《中国字典史略》、《历代笔记概述》、《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国古代的字典》、《常用字书十讲》、《古典小说笔记略丛》、《孔尚任和桃花扇》等。

刘叶秋先生工诗词古文,兼精书法篆刻及鉴定名家书画,先生论书法最重楷书,谓不精作楷,不足以称书家;习字贵以恒,一日不能间断,且贵在少,在慢,则神思专精,落笔不苟,收功转速:多而快,则笔倦意怠,潦草终篇,不能持久。

其教学生习字,主张从欧书入手,取其严谨峭劲以打基础;继学虞世南,取其圆腴含蕴,锋芒内敛籍增厚重之致;最后摹李北海、赵孟頫以飞动之姿,救板滞之失。

尝言一切艺事,皆无定法,心知其意,融会贯通,自成风格,始为大家,书拙不足为病,俗乃为病。

五、刘炳森(1937年-2005年),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

一九三八年生,河北武清(现划为天津武清)人。

书法家,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作品有《刘炳森楷书千字文》、《刘炳森隶书千字》、《刘炳森隶书板桥道情》、《刘炳森选编勤礼碑字帖》、《刘炳森主编中国书法艺术》、《刘炳森主编中国隶书名帖精华》、《刘炳森隶书杜诗》、《刘炳森楷书滕王阁序》、《刘炳森隶书历代游记选》等。

刘炳森先生书艺以隶、楷书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

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刘体隶书”。

六、刘海粟(1896年-1994年),名槃,字季芳,号海翁,一八九六年生,江苏常州人。

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

刘海粟先生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劲头,冲闯进浩瀚无际的艺术大海的。

先生擅长油画、国画、美术教育,他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钢筋铁骨,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

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刘海粟先生书法从师于康有为,本来刘海粟是学颜鲁公的,而康有为不赞成他从颜体入手,理由是“写字要下功夫,按理要从钟鼎、石鼓伊始,这需要从幼年练起,你现二十出头,又当美术校长,工作繁忙,可以先写《石门颂》、再再临《石门铭》”。

二十年代末,刘海粟先生开始摆脱康有为康体的束缚,逐渐表现自己的书法艺术个性。

七、刘艺(1931年-2016年),原名王平,别署王实子,一九三一年生,台湾台中市人。

书法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军事博物馆中国红色文化书画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刘艺先生自幼便受到父亲的熏陶和教导,7岁起便开始练习书法,习书有七十余年的历史,书法精于今草、章草,兼擅行、楷、隶、篆诸体。

2011年,荣宝斋按原作1:1完美合璧两岸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刘艺先生为卷首题跋“丹青国宝,山水合璧”。

八、刘江,原名佛奄,号湖岸、知非。

一九二六年生,四川万县人。

书法家、篆刻家,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执行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出版有《刘江篆刻选》、《刘江篆书唐诗百首》等六种。

撰有《论甲骨文书法》、《略论唐宋元官私印》、《论气》、《吴昌硕艺术精神》等论文四十余篇,著有《中国印章艺术史》、《篆刻技法》、《篆刻形式美》等。

刘江先生先得潘天寿教授书法、篆刻,后篆刻师诸乐三、法吴昌硕。

进而追探古玺、印之神韵,尝以卜文、韩金文入印,偶参九叠文笔意,并熔封泥、陶范于一炉,在浑穆中求灵动,朴拙中寓雄秀。

九、刘顺(1851年-1998年),一九五一年生,河南省安阳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殷契印社副社长,安阳甲骨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刘顺书法篆刻集》、《刘顺诗抄》等。

刘顺先生擅长四体书,能诗文,善绘画,工篆刻,尤其以甲骨文书法见长,其甲骨文书法被中南海、陕西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省文史研究馆、深圳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十、朱关田,字曼倬,一九四四年生,浙江绍兴人,书法家,篆刻家,书法史家,一级美术师。

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兼秘书长,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职。

著作有《颜真卿传》、《唐代书法考评》、《隋唐五代书法史》、《唐代书法家年谱》、《朱关田书历代咏物诗帖》、《思微室印存》等。

朱关田先生自幼喜欢书法,为学书法,以瓦钵当砚,清水为墨,方砖代纸,棕帚作笔,废寝忘食,三十余年如一日。

后凭着深厚的功底,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得著名书画篆刻大师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朱家济等亲授。

加上他在文、史、经、哲方面都下过很大的工夫,从而为当代书学构筑了一座敦实的隋唐书法史大厦,而独步于中国书坛。

十一、朱复戡(1902年-1989年),五十岁前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浙江鄞县人,朱复戡艺术研究室主席。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外艺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印社副社长、山东省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书协对外交流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书法专家点评班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艺术学院教授、原济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济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海南省海口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著作有《静龛印集》、《复戡印存》、《朱复戡大篆》、《朱复戡金石书画选》、《大篆字帖》等。

朱复戡先生书法四体俱佳,尤擅篆籀,厚重朴实,别具风格。

幼承庭训,涉猎经史,好习书画。

师从吴昌硕,篆刻得吴昌硕亲自传授。

亦与冯君木、罗振玉、康有为等交往甚密,获益良多。

十二、朱焰(1917年- 1995年),一九一七年生,江苏省沛县人。

曾任山西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国书协山西分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山西分校副校长、中国书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山西分会艺术顾问、山西美协理事、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美协春蕾画会会长等职。

朱焰先生1936年参加革命,为老红军战士,被誉为红军书法家,朱焰先生既是一位书法家,同时还是一位中国花鸟画画家。

他的书法,植根于颜真卿而又融众家之长,具有点划雄劲苍顽、结字奇特险绝、布局豪宕浑然的风貌。

其结字章法极富画意和鲜明的律动感且长于开辟博大雄强的艺术境界,以独特的艺术个性著称于书坛。

十三、邢士珍,字浮石,一九三七年生,河南辉县人,书法家。

1955年起任职于河南师范大学,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后任《中国美术》总编审。

邢士珍先生学书由唐楷着手,再及魏碑、行书、篆书、大草。

楷书方面,对其影响最大的是欧阳询的《黄埔诞碑》、李邕之《岳麓寺碑》,行草攻临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鸭头丸》等,魏碑则得力于《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篆书习《石鼓》,汉隶学之于《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

邢士珍先生埋头治学,极少参加展览。

十四、沙曼翁(1916年-2011年),字寐翁,别号苦茶、听蕉、补斋,满族,祖姓爱新觉罗,原名古痕,一九一六年生,江苏吴郡人。

书法篆刻家,金石学家,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东吴印社名誉社长、新加坡中华书学会评议委员、菲律宾中华书学会学术顾问等职。

沙曼翁先生八岁学书,14岁练刻,书法酷爱褚遂良,印宗秦汉。

稍长,临王羲之行草,学石鼓、钟鼎文,旁涉汉碑、秦诏版、甲骨文、简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