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饲料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发酵饲料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发酵饲料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黄竹; 姜丹; 王丽娟; 唐日益; 曹岩峰; 解桂香; 李桂娟; 丁毅【期刊名称】《《畜牧与饲料科学》》【年(卷),期】2019(040)010【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发酵饲料; 乳酸菌; 酿酒酵母菌; 海兰褐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作者】黄竹; 姜丹; 王丽娟; 唐日益; 曹岩峰; 解桂香; 李桂娟; 丁毅【作者单位】沈阳丰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辽宁沈阳 110164; 喀左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辽宁朝阳12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6; S831.5发酵饲料是指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通过有益活菌的生命代谢,使饲料原料中难以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如脂肪、多糖和蛋白质等,降解成较易利用的有机酸和小肽等小分子物质,形成有益活菌含量高、气味浓香、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发酵饲料[1]。

其中,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等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和改善养殖环境等作用[2-4]。

该研究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饲料,通过考查其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相关指标,评价发酵饲料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及产蛋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发酵饲料在畜牧饲料行业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发酵菌种的来源及制备发酵用乳酸菌和酿酒酵母菌,由沈阳丰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将乳酸菌和酵母菌接种于MRS 和PDA 固体培养基上,37 ℃培养36 h。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37 ℃培养18 h。

从斜面培养基中挑取一环培养物接种于5 mL MRS 和PDB 肉汤培养基中,37 ℃静置培养16 h。

将一级菌接种至100 mL MRS 和PDB 肉汤培养基中,37 ℃培养11 h 后作为发酵菌种,并将其按一定比例接入适量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培养。

乳酸菌和酵母菌培养物均为液体菌液,有效活菌数按每毫升中活菌量计,乳酸菌≥1.0×109 CFU/mL,酿酒酵母菌≥0.5×109 CFU/mL。

1.2 发酵饲料的制作发酵饲料的配方为:豆粕38.0%,玉米36.5%,麦麸4.5%,米糠粕20.5%,葡萄糖0.5%;水分含量为30%;菌液接种比例为:乳酸菌20.0 mL/100 g,酵母菌10.0 mL/100 g;发酵条件为:pH 值=4.2,发酵温度37 ℃,发酵时间48 h。

1.3 试验日粮基础日粮参照1994年第9 版美国NRC《家禽营养需要》和海兰公司蛋鸡营养标准配制,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4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选取336日龄海兰褐蛋鸡600 只,其生长状况基本一致,随机分为4 组,每组150 只,3 个重复,每个重复50 只。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每100 kg 基础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3、5、8 kg。

试验周期为4 周,在同一鸡舍内进行,供试鸡群在3 层全阶梯式笼内饲养,每笼8 只,各组鸡笼上下位置均等,日光照16 h,自由采食、饮水,饲养管理条件相同。

各组蛋鸡每天饲喂4 次(6:15、11:00、14:00、18:00),喂料前称量,周末按照重复分别统计耗料量;每天采蛋2 次(10:30、17:00),捡蛋后按照重复分别进行记数、标记和存放,计算产蛋率。

表1 蛋鸡产蛋期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MJ/kg注:代谢能为计算值,其余营养指标均为实测值。

原料玉米豆粕棉粕菜粕鱼粉石粉食盐氯化胆碱磷酸氢钙1%预混料含量64.71 19.20 1.70 2.00 1.50 8.00 0.30 0.09 1.50 1.00营养水平代谢能粗蛋白赖氨酸蛋氨酸钙有效磷含量11.30 16.30 0.65 0.41 3.60 0.301.5 测定指标与方法1.5.1 生产性能指标的测定:试验期间以重复为单位,每天记录蛋鸡的采食量、产蛋个数和产蛋重量,每周按重复计算总采食量、产蛋率和料蛋比。

1.5.2 蛋品质指标的测定:试验期间每周抽样,各组随机抽取20 枚蛋,测定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哈氏单位、蛋黄重量、蛋黄颜色和蛋黄指数。

1.6 数据分析采用SPSS 9.1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以P〈0.05(差异显著)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分析2.1 发酵饲料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发酵饲料1周后,各试验组的生产性能指标均有小幅度提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由表3可知,饲喂发酵饲料第2 周,试验Ⅱ组的产蛋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P〈0.05)增加,而试验Ⅱ组的其他生产性能指标和其他组别的全部生产性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由表4可知,饲喂发酵饲料第3 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产蛋数和总蛋重均显著(P〈0.05)提高,而试验Ⅱ组的其他生产性能指标和其他组别的全部生产性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由表5可知,饲喂发酵饲料4周后,试验Ⅱ组的产蛋数、总蛋重、产蛋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P〈0.05)提高,并且料蛋比显著(P〈0.05)下降,而试验Ⅱ组的总采食量和其他组别的全部生产性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以上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饲料,具有改善蛋鸡生产性能的作用,并且综合来看,5%的添加量效果最佳。

表2 试验第1 周各组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 kg,枚,%注:同列数据肩标*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无*标注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下表同。

组别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总采食量431.2±4.23 431.7±4.14 432.1±4.89 432.7±4.06产蛋数3 222 3 227 3 256 3 239总蛋重193.0±1.04 193.5±1.25 194.0±1.36 194.0±1.52料蛋比2.235±0.130 2.231±0.110 2.227±0.140 2.230±0.090产蛋率92.1 92.2 93.0 92.5表3 试验第2 周各组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 kg,枚,%组别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总采食量431.5±4.56 431.9±4.42 432.4±4.26 432.3±4.78产蛋数3 220 3 232 3 264*3 243总蛋重192.9±1.67 193.7±1.57 195.0±1.48 194.4±1.54料蛋比2.236±0.150 2.229±0.090 2.218±0.1202.224±0.160产蛋率92.0 92.3 93.3 92.7表4 试验第3 周各组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 kg,枚,%组别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总采食量431.7±5.04 432.9±4.64 433.5±4.89 433.0±5.12产蛋数3 227 3 239 3 287*3 256总蛋重192.9±1.45 194.5±1.66 196.1±1.72*195.0±1.68料蛋比2.237±0.180 2.226±0.160 2.211±0.2002.221±0.110产蛋率92.2 92.5 93.9 93.0表5 试验第4 周各组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 kg,枚,%组别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总采食量431.0±5.03 431.6±5.15 433.9±5.08 431.4±4.97产蛋数3 224 3 241 3 294*3 259总蛋重192.7±2.04 194.8±1.87196.6±1.69*195.0±1.74料蛋比2.236±0.090 2.216±0.1202.207±0.170*2.214±0.110产蛋率92.1 92.6 94.1*93.1表6 各组海兰褐蛋鸡蛋壳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 cm组别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平均厚度0.356 26±0.043 0.360 54±0.040 0.370 22±0.034 0.36810±0.038蛋壳强度4.32±0.38 4.54±0.31 5.07±0.26*4.70±0.242.2 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饲料对蛋品质的影响2.2.1 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饲料对蛋壳品质的影响:由表6可知,试验Ⅰ、Ⅱ、Ⅲ组蛋壳的平均厚度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蛋壳强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组达到显著水平(P 〈0.05)。

2.2.2 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饲料对鸡蛋新鲜度的影响:哈氏单位和蛋黄指数都是衡量蛋新鲜度的重要指标。

由图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发酵饲料的各试验处理组,其鸡蛋的哈氏单位均有提高的趋势,其中,试验Ⅱ、Ⅲ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

由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的蛋黄指数均有上升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以上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可以有效改善鸡蛋的新鲜度。

2.2.3 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饲料对蛋黄品质的影响:由表7可知,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饲料后,各试验处理组的蛋黄重量、蛋黄宽度、蛋黄高度和蛋黄颜色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可能与试验周期较短有关。

3 讨论发酵饲料中富含大量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其中,乳酸菌和酿酒酵母菌为主要优势菌,其代谢产物可将复杂多糖、脂肪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降解成易被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有利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进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动物生产性能[5]。

马晓婷等[6]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乳酸菌,当添加量为150 mg/kg 时,平均日产蛋重、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商品蛋合格率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并且料蛋比较对照组极显著(P〈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