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读书笔记简短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简短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简短摘抄大全教师读书笔记简短摘抄大全篇1教师,不能不读书,因为唯有书香能致远;教师,不能不读书,因为学生时刻在进步。

—————题记《走在行知路上》是乡村教育家杨瑞清先生所著。

书中平白的话语,平实的文字,平常的生活,平凡的岗位,就像杨先生质朴的话语一样平易近人,然而书中许多教育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遗忘,像《八颗柿子树的故事》、《夏令营中是较量》、《校园、花园、果园》、《守住宁静》等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从杨瑞清先生那些朴实的话语中我着实感到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毕业时,原本有机会留在城里的他,却主动和同学一起要求到最苦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当教师;“升迁”为的团县委副书记,却硬是“辞官”回到五里小学:“适合做青年团工作的人不少,不缺我一个,扎根乡村教育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个。

”从这句话中,我深深体会到杨瑞清先生对农村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探寻杨瑞清先生的成长历程,我深刻地感觉到,行知小学的成功之路,使我看到了坚忍不拔的信念力量,正是陶行知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正是他对陶行知思想的执着,才会让他选择到偏僻农村,三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我们每个老师在刚迈出校门时,都曾怀抱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但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转,这份理想已是慢慢变淡,渐去渐远,甚至不复存在,于是我们每天所从事的教学便成了工作,不再是一份事业,而以这样的心态对教育,只能出现职业的倦怠。

杨瑞清的成功,在于他对教育的美好追求,在于他但他始终如一地坚持,面对行知小学办不下去的挫折也不曾放弃,在困难前面,他选择了迎难而上,一种对教育的忠诚不渝地坚持。

在书中,杨瑞清始终把赏识教育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作为教育一个重要原则。

在他的言谈中时时会出现两个词:舒展和自信。

他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一生的生命状态,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幸福的感受能力。

让他们感觉到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让自己这一辈子幸福起来。

他还在书中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不仅爱孩子,还要爱孩子的家长,爱社区的老百姓,爱国家,爱人类。

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爱同学、爱父母、爱老师、爱社会,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源泉”。

杨瑞清先生在演讲中发出了这样的名言:农村教师可以不进城,可以不提拔,也可以不发财,但是不可以不自信,不可以不快乐,不可以不成长。

他还把教师的成长归结为20字成长准则: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精于思考,乐于动笔。

当杨先生把一所在中国有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五里小学办成蜚声国内、誉满国外的知名学校后,明确地提出京浦口区行知小学的学校目标:“上千农家子弟健康成长的现代校园;上万社区农民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众多城市学生尽情体验的乡村田园;无数有识之士热情共建的文化乐园”。

杨瑞清,这位走在行知路上最前沿的领路人,除了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敬佩外,还留给了我们对行知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行知思想的具体实践,也同时留给了我们对教育、对工作、对事业、对自己的思考,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他已经用自己的真实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尽管我们还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自信、执着和坚持,相信信念的力量,就一定会寻找到教育的“乌托邦”,收获理想的教育,办出学生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人民教育,让我们所有的岛城孩子都能享受最优质的教育,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之才!教师读书笔记简短摘抄大全篇2最近,我读了《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书,时光飞逝,两周的学习,使我如沐春风,收益匪浅。

郭老师在前言中写到:“这是我用10年时间写成的,但却是我自己和有志成为有品位的教师朋友们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一本书。

”。

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读完后,不禁掩卷遐思,这本书的确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去用心读的书。

本书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修炼教师的形象、精炼教师的生活、锤炼教师的专业。

文中讲到“修炼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修炼是一种对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炼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修炼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内在要求,是领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

”教师的修炼,其实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

每一项修炼都让我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哪些地方不完善,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完善。

每个修炼甚至都可以成为我们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领,但对教师的宽容这一节,我感受更为深刻。

宽容是一种意义上的严格。

宽容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别。

作为教师,我们在拥有宽容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

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学生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学生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

他们崇拜你、爱你。

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

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

如果说爱是一条河,那么宽容就是加载河上的一座桥,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为桥墩,以良好的教养为桥面,以广播的知识做路灯,以清明的才智做护栏,唯有如此,学生站在这座师德的桥面上才会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并对学习产生积极而热烈的情感。

教师读书笔记简短摘抄大全篇3标题:教师读书笔记:教育的智慧与艺术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读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投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和理解,也可以提升我们的教学技能和领导能力。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教育的智慧与艺术》的书,这本书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角色。

首先,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标题“教育的智慧与艺术”让我充满了期待。

教育的智慧,无疑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核心追求。

教育不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教育的艺术,则让我思考到,教育不仅仅是科学,它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智慧去创造。

书中提到了许多关于教育的重要观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教育即引导”。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引导学生探索世界、发现自我、发展个人能力的引导者。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强大的引导能力和深厚的情感智慧。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例如,“深度学习”和“问题导向学习”等方法,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最后,书中的“教师领导力”的观点也深深触动了我。

教师领导力不仅仅是指领导学生,更重要的是领导我们自己,追求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这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教育理念,意识到我需要更加注重自我提升,才能更好地影响我的学生。

总的来说,《教育的智慧与艺术》是一本让我深入思考教育的书。

它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和启发,是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展个人能力的过程。

这使我更加坚信,教育的智慧与艺术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核心使命。

教师读书笔记800字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教师读书笔记简短摘抄大全篇4题目:《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背景介绍:《教育的目的》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一部教育思想著作,该书深入探讨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对比与参照:与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同,密尔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体的能力和品格。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力和责任感的人。

深入分析:密尔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此外,密尔还强调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个体的品格,如诚实、勇气、正义等。

个人观点:我认为,密尔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具有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品格的人才。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帮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公民。

总结:《教育的目的》一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密尔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个体的能力和品格的培养,这对于我们当今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品格,帮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公民。

教师读书笔记简短摘抄大全篇5题目:《教育的艺术》读书笔记作者:吴昌顺摘要:本书作者通过讲述教育案例,阐述了教育的艺术。

作者认为,教育需要因材施教,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引导学生的自我成长。

作者还提出了“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强调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主题:教育艺术、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关注情感、引导自我成长、服务学生一、背景《教育的艺术》是一本由教育家吴昌顺撰写的教育著作,旨在探讨教育的艺术。

该书于2023年出版,已经发行了第1版,并在当当网等电商平台上受到广泛好评。

二、内容分析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教育艺术”、“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和“关注情感”。

在“教育艺术”部分,作者提出了“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强调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在“因材施教”部分,作者通过举例说明了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尊重个性”部分,作者强调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关注情感”部分,作者认为情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三、个人观点我认为,《教育的艺术》这本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它不仅阐述了教育的艺术,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艺术和挑战。

我认为,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需要因材施教和尊重个性。

同时,情感教育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结论总的来说,《教育的艺术》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教育著作。

它不仅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还深刻地阐述了教育的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