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书笔记(15篇)《名人传》读书笔记1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名为《名人传》的书,作者罗曼·罗兰在书中主要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讴歌了他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崇高精神。
其中,使我触动最大的人物是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
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但他表现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
他不惜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和小提琴。
1792年12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刻苦学习。
可之后贝多芬的听觉越来越衰退。
他的感情也因此而终结。
但是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
在受到世人瞩目的同时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相继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应对生活苦难,贝多芬并没有屈服,而是靠自我的努力,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音乐之风,同时创造了世界顶级音乐宝典,他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使我深受感动、敬佩万分。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又使我联想到中国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编撰过程,前苏联作家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作历程,当代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刻苦学习精神,等等这些人的经历不仅仅印证了这句诗词,更在感召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一代代有志者。
当然也许我们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不能一时得到什么回报,此时的你,千万别灰心丧气,相信:奋斗就有收获,也许我们没有到达理想的现实,可毕竟我们收获了一段精彩的人生历程,其实历难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至上光荣。
是啊,命运应是掌握在自我手中的,不管你的身体在遭受着如何的痛苦,不管你的命运有多么坎坷,不管你的人生充满多少风风雨雨,只要你能努力战胜自我,那么完美的未来便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人生务必有拼搏,有奋斗,才可能取得成功。
这便是我读了《名人传》所感悟到的。
《名人传》读书笔记2“读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不错的,于我而言,读书,便像是体验他人的人生,这本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同样使我深有感触。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一个妇孺皆知的音乐家,一个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不朽者,打开《贝多芬传》,生命的烈火扑面而来。
良好的听力,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傅雷所言“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灰,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灰”。
然而贝多芬不仅未死,反而蓬勃而生,重塑那个灰暗的世界,为了人类,重奏华美乐章。
他不屈,他反抗,他将自己的全身心献给了创造的艺术,获得永生。
贝多芬的一生除了病痛,还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
他敢于突破,敢于创造,和他那个时代的人们一样,贝多芬也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摆脱了灰心丧气的深渊,重新又达到了希望的顶点——为经典升华,同时奏响黎明。
他像雅努斯神一样有两张脸,一张脸面朝后,向古典主义做最后的顶礼膜拜;一张脸面朝前,向未来召唤,是19世纪的领路人和导师。
你知道贝多芬的力所推动的是什么吗?锻炼这股力的烘炉又是什么?——受苦,奋斗,为善。
“愈使我受苦的我愈欢喜。
”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追求完美,一个影响了三个世纪的艺术家的传奇,一个最接近神的巨匠。
翻阅《米开朗基罗传》,仿佛被神圣之光洗礼。
罗曼·罗兰在此传结末处提及,他曾经纠结于是否要掩藏这些大人物悲苦的深渊。
他最终没有,所以我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有喜有悲的米开朗基罗,伸出手触碰那令人窒息的,神圣的痛苦。
他幼年丧母,青年时流亡,经历过革命,感受过惨绝人寰。
他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鼻子低扁,眼睛锐利却小,在文艺复兴这么一个讲究容貌漂亮和仪容的时代,他十分的不讨喜。
他的才华虽使他受人敬重,但也使他常被嫉妒,同时沦为权利的玩物——他的一生都在被一任又一任的教皇差遣。
到生命的末端,他只能把自身寄托于虚无的宗教。
浮生苦厄,他生无可恋,日复一日地期待着死的解脱。
他是痛苦的,被世界逼得痛苦,被自己逼得痛苦。
他的一生和艺术相连,到死的前一刻,他仍在完成他的雕塑。
这种痛苦,很神圣。
对于他,一切都成为痛苦的题目,甚至爱,甚至善——“我的欢乐是悲哀。
”这些种种,堆积成巅峰。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这份痛不欲生的呐喊,使我震撼无比。
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否定恶,否定产生恶的社会根源,正如高尔基所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读着《托尔斯泰传》,便能感受到一种悲壮。
托尔斯泰出生于名门贵族,从小便受到贵族式教育。
但他并不专心于学业,反而迷恋于社交生活,进而很快感受到自己出身的优越性——他想改变这种现状。
他拥有财富和地位,但他却因此感到羞愧;他同情底层人民,却又对他们缺乏信心。
他,厌倦生活,厌倦社会,得不到支持,精神始终孤独,但他也始终在奋斗,他坚信:“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
”是的,列夫·托尔斯泰为真理而进行的斗争不是为了拯救自己,而是为了拯救全人类。
他执行这项任务,从而成了英雄,而且几乎成了圣徒。
他为这项任务付出了生命,这使他成了一切人中最有人性的人。
崇高的他们,平凡的我。
在罗曼·罗兰带来的精神洗礼中,我要塑造非凡人生,去追寻先贤伟大的精神境界。
《名人传》读书笔记3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
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F与个人的行动。
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但是气来。
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校正时间的偏差。
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的,是自我同无形的抗争。
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
”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为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籍。
他们是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新时期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转》的结尾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
“确实,“用痛苦换来了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转》内在的紧张和动人心魄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到达了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永恒的精神光芒!《名人传》读书笔记4“读一本好书,使人一生受益”这句话说得没错,我用我的亲身经历见证了这句话。
我读了一本叫做《名人传记》的书,这本书讲了许多身患重病,却仍然在努力地做有意义的事。
比如:达尔文,他不顾病魔缠着他的身体,仍然努力地钻研课题。
还有爱迪生,他有一次在火车上做实验,引起了爆炸,还被人炸伤了耳朵,可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最终走上了成功之路,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发明家。
此外,还有许多人都是这样,他们不都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成功的吗?看到这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因身体原因而自暴自弃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合卷深思。
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上次,学校组织文明小卫队去观察生活中不文明的人,并且提醒纠正。
我也参加了这个活动,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像一盆冰凉的水浇灭了我的希望之火,于是我决定放弃。
可读了《名人传记》这本书之后,我才感觉自己是这样的渺小。
像一根针,这些名人以他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
也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努力,不怕困难,才能走向成功,登上巅峰。
读好书,好读书。
读一本好书,使人一生受益!《名人传》读书笔记5以前,我在书店里看书,知道有《名人传》这本书,我一看书名,便失去了看的兴趣。
“名人传”无非就是介绍一些名人的生平,无聊透顶,绝对没有童话、小说有趣,我便一次次与《名人传》失之交臂。
这次寒假,我特意从书店借来这本《名人传》,仔细阅读,时间长了,不仅发现《名人传》中介绍的人物、经历如童话般曲折、如小说般迷人。
特别是人物那一种种金子般的精神与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如贝多芬,遇到困难不气馁,勇往直前不退缩;米开朗琪罗,对自己的信念坚持到底,不放弃;托尔斯泰,对事物的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这个寒假,我从《名人传》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也应该是名著带给我的。
所以,我从《名人传》上得到,我应多读名著。
同学们,名著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一起“好读书,读好书”吧! 《名人传》读书笔记6最近,我读了一本由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写的《名人传》书中写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个名人的故事。
其中贝多芬的故事在我脑海中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贝多芬的童年就是一个悲剧。
贝多芬小时候,他的父亲,逼着他学习音乐,想激发他的音乐才能,全不顾贝多芬的感受。
有时他的父亲甚至把他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只留下一把小提琴给他,让他和小提琴一整天关在一起。
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堕落,他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音乐创作当中了,贝多芬以他过人的天赋,惊人的创作能力,很快的成名了。
当他正准备享受音乐带给他的幸福时,挫折又再次降临到贝多芬的身上——他的耳朵聋了。
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耳朵。
音乐是用耳朵听的,如果听不到音乐了,那他也做不了音乐家了。
对于贝多芬来说这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但贝多芬没有放弃音乐家的梦想,依然和挫折作斗争,他在这种被疾病困扰下既然创作出的来的不朽作品名垂青史。
我们应该学习贝多芬“永不向命运低头”这样的精神。
作为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
”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名人传》读书笔记7在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是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
这本书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
这些伟大的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具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不断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