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晶体熔化与水的沸腾(解析版)备战2021年中考物理经典小题考前必刷(通用版)1.晶体熔化(1)晶体:冰、钻石、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和所有金属等;(2)非晶体:玻璃、松香、蜂蜡、沥青、塑料、橡胶等。
(2)晶体的熔化特点: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时是固液共存态;②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3)晶体熔化规律实验常考问题:2.水沸腾规律(1)一切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2)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它们都是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即都属于汽化现象,液体在蒸发和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一、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能发生的汽化现象;二、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来实现。
要减少液体的蒸发,就采取相反的措施。
(4)水沸腾规律实验常考问题3.重要知识点1.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
2.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
3.液化两种方式: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不可将"压缩体积"简称为"加压")。
4.理解“白气”和“白雾”: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所以,凡是看得见的“白气”、“白雾”都不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小水珠)。
在一般情况下,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即形成“白气”,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水滴。
夜间气温下降,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
凝结在空中的尘埃上形成“雾”,凝结在地面物体上则形成“露”。
难度:★★★☆☆建议用时: 15分钟正确率: /141.“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
关于这些小孔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豆腐遇冷收缩形成的;B.豆腐受热膨胀形成的;C.豆腐里面的水先汽化膨胀,后液化形成的;D.豆腐里面的水先凝固膨胀,后熔化形成的【答案】D。
【解析】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豆腐冷冻时这些水分就会凝固为小冰晶,同时体积变大,这些小冰晶将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待豆腐解冻后,小冰晶熔化为水,就留下了很多小孔。
故选D。
2.寒冷的冬天,室外的水缸、河面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
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下列几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又可进行探究的问题是()。
A.为什么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B.为什么盐水不结冰而水结冰;C.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有什么关系;D.盐水的凝固点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C。
【解析】此题中的问题是:在同样情况下,室外的水缸、河面的水都结冰了,而腌咸鸭蛋的盐水却没有结冰。
这说明水和盐水是不同的,即河水与盐水的含盐量不同,两者的差异可能就是导致两者凝固点不同的原因,据此可提出探究问题:盐水的凝固点和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选项中的BD价值不大,A探究难度较大。
故选C。
3.如图所示,某同学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根据图象可知()。
A.冰的熔点是0 ℃ B.冰属于非晶体C.冰熔化过程需要15分钟 D.熔化过程冰要放热【答案】A。
【解析】AB.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的过程中,保持0 ℃不变,即冰的熔点是0 ℃,冰为晶体,故A正确,B错误;C.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冰熔化过程需要10分钟,故C错误;D.冰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4.给一定质量的海波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海波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 B.bC.c D.d【答案】C。
【解析】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海波的质量,从开始加热到开始熔化的时间会增加,但是海波的熔点不变,由图象可知,b、c、d加热至开始熔化所需要的时间均变长,d熔点变高,c熔点不变,b熔点变低。
故图象c符合题意。
故选C。
5.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 ℃~60 ℃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答案】B。
【解析】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而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 ℃~60 ℃,故A错误;由图知道,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应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B。
6.100 ℃的水蒸气通过100 ℃的水,水蒸气和水将()。
A.水蒸气会减少;B.水会减少;C.水和水蒸气的多少都不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答案】C。
【解析】两物体间要产生热传递,则两物体间必须存在温差,100 ℃的水蒸气通过100 ℃的水,由于水蒸气和水的温度相同,故不会发生热传递,在和外界没有热交换的情况下,两者的状态不会发生变化,水蒸气和水的多少与原来相同,都不发生变化,故选C。
7.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第5 min时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晶体;固液共存。
【解析】由图可知,该物质熔化图象上AB段与时间轴平行,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3 min到第7 min,因此在第5 min时晶体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8.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____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______(选填“降低”或“升高”)温度。
【答案】液化;降低。
【解析】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1.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____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51 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____状态,海波熔化用了__________min。
得出的结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下而上;(2)均匀受热;(3)固液共存;3;保持不变。
【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海波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由表格知,第6 min时,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为固液共存;熔化的时间为:7 min–4 min=3 min;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海波在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小明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表格中除时间和温度栏目外还缺少一个应记录的栏目是____。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熔化特点是____;试管中物质在E点的内能____ F点的内能。
根据图像分析,该物质在AB阶段时的比热容____在CD阶段时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39;非晶体;状态;吸热温度不变;小于;大于。
【解析】(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9℃;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
该表格中除时间和温度栏目外还缺少一个应记录的栏目是蜡的状态;(2)分析图象可知,冰达到一定温度开始熔化,故冰是晶体,在BC段,是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此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虽然在熔化过程中在E点时和在F点时的温度并没有升高,但它一直在吸收热量,因此,该物质E点时的内能小于在F点时的内能;因为Q=cm△t,所以c=Q/m△t,因为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相同,由图象知,升高的温度相同,都是4℃,加热时间之比为1:2,所以吸收的热量之比为1/2,从而计算得比热容之比为1/2,所以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CD段的比热容。
3.如图甲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2 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
(3)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100 ℃,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答案】(1)减小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2)94;3)如下图所示;(4)99;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5)低于。
【解析】在实验时,为减少热量的损失,需在烧杯上加盖.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作图时,利用描点的方法,首先将各个点表示在图上,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
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掌握大气压对沸点的影响,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知道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