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园林

外国园林

第一章第三节外国园林的特点外国园林具有代表性的是东方的日本园林,15世纪中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后的欧洲园林,包括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园林等,近代又出现了苏联和美国的园林绿化。

它们在风格上各有特色。

一、日本园林——缩景园日本庭园特色的形成是与日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与艺术趣味,以及与日本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

日本庭园在古代受中国文化和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后又受到日本宗教的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了日本民族所特有的“山水庭”,十分精致和细巧。

它是模仿大自然风景,并缩景于一块不大的园址上,象征着一幅自然山水风景画,因此说,日本庭园是自然风景的缩景园。

园林尺度较小,注意色彩层次,植物配置高低错落,自由种植。

石灯笼和洗手钵是日本园林特有的陈设品。

日本传统园林有三类:(一)筑山庭“筑山”即所谓鉴赏型“山水园”。

“筑山”又象书法一样,分为“真”、“行”、“草”三种体,繁简各异。

它是表现山峦、平野、谷地、溪流、瀑布等大自然山水风景的园林。

传统的特征是以山为主景,以重叠的几个山头形成远山、中山、近山及主山、客山,以流自山涧的瀑布为焦点。

(二)平庭一般布置于平坦园地上,有的堆一些土山,有的仅于地面聚散地设置一些大小不等的石组,布置一些石灯笼、植物和溪流,这是象征原野和谷地,岩石象征真山,树木代表森林。

平庭中也有枯山水的做法,以平砂模拟水面。

(三)茶庭茶庭只是一小块庭地,单设或与庭园其它部分隔开,一般面积很小,布置在筑山庭或平庭之中,四周设富有野趣的围篱,如竹篱、木栅,有小庭门入内,主体建筑为茶汤仪式的茶屋。

茶庭中亦有洗手钵和石灯笼装点。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台地园意大利是古罗马中心,经过15世纪中叶文艺复兴,造园艺术成就很高,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园林风格影响波及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

意大利独特的园林风格——台地园,一般依山就势,分成数层,庄园别墅主体建筑常在中层或上层,下层为花草、灌木植坛,且多为规则式图案。

园林风格为规则式,规划布局常强调中轴对称,但很注意规则式的园林与大自然风景的过渡,即从靠近建筑的部分至自然风景逐步减弱其规则式风格,如从整形修剪的绿篱到不修剪的树丛,然后才是大片园外的天然树林。

意大利多山泉,便于引水造景,因而常把水景作为园内主景之一,理水方式有水池、瀑布、喷泉、壁泉等。

植物以常绿树为主,有石楠、黄杨、珊瑚树等。

在配植方式上采用整形式树坛、黄杨绿篱,以供俯视图案美,很少用色彩鲜艳的花卉。

以绿色为基调,不眩光耀目,给人以舒适宁静的感觉。

意大利园林代表——朗俄脱别墅三、17、18世纪的法国宫苑法国在与意大利的战争中接触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及园林艺术开始影响到法兰西。

法国民族独特的园林风格——精致而开朗的规则式园林。

路易十四建造的宏伟的凡尔赛宫苑,是这种形式杰出的代表作。

这种园林在水景方面,多系整形河道、水池、喷泉及大型喷泉群。

为扩大园林空间,增加园景变化,取得倒影艺术效果,常在水面周围布置建筑物、雕像和植物等。

因法国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多落叶阔叶树,故常以落叶密林为丛林背景,并广泛应用修剪整形的常绿植物,大量采用黄杨的紫杉作图案树坛,草花运用比意大利丰富,常用图案花坛,注意色彩变化,并经常用平坦的大面积草坪的浓密树林,衬托华丽的花坛。

行道树大多为悬铃木之类,路旁或建筑物附近常植物修剪整形的绿篱或常绿灌木。

四、英国风景园18世纪出现的英国风景园,崇尚自然,为世界园林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英国园林大多数以植物为主题。

英国风景园的特点是以发挥和表现自然美出发,园林中有自然的水池,略有起伏的大片草地,在大草地之中的孤植树、树丛、树群均可成为园林的一景。

道路、湖岸、林缘线多采用自然圆滑曲线,追求“田园野趣”,小路多不铺装,任游人在草地上漫步或作运动场。

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采用“对景”、“借景”手法,对人工痕迹和园林界墙,均以自然式处理隐蔽。

从建筑到自然风景,采用由规则向自然的过渡手法。

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常以花卉为主题,并注意小建筑的点缀装饰。

英国风景园在植物种植丰富的条件下,运用了对自然地理、植物生态群落的研究成果,把园林建立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创建了各种不同的人类自然环境,后来发展了以某一风景为主题的专类园,如岩石园、高山植物园、水景园、沼泽园以及以某类植物为主题的蔷薇园、百合园等,这种专类园对自然风景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对造园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英国园林——皇家植物园邱园五、美国国家公园18世纪90年代,美国又先后开辟了四个国家公园,到现在美国国家公园共有40处,占地五六百公顷。

国家公园内严禁狩猎、放牧和砍伐树木,大部分水源不得用于灌溉和建立水电站。

在大自然景区,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多处宿营地和游客中心,为科学考察和旅游事业提供了很大便利。

六、前苏联园林绿化古典园林受意大利、法国规则式影响颇深,在园林中有明显的中轴线,宽阔的绿化广场和林荫道,主体建筑前均有气魄雄伟的规则式花坛、喷泉群和水池。

现代重视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将城市和郊区各类绿地进行合理布局,重视工业企业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建设。

意大利园林通常以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即以文艺复兴时期(见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和巴洛克时期(见巴洛克建筑)的意大利园林为代表。

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一,但别墅不起统率作用。

它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采用规则式布局而不突出轴线。

园林分两部分:紧挨着主要建筑物的部分是花园,花园之外是林园。

意大利境内多丘陵,花园别墅造在斜坡上,花园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在台地上按中轴线对称布置几何形的水池和用黄杨或柏树组成花纹图案的剪树植坛,很少用花。

重视水的处理。

借地形修渠道将山泉水引下,层层下跌,叮咚作响。

或用管道引水到平台上,因水压形成喷泉。

跌水和喷泉是花园里很活跃的景观。

外围的林园是天然景色,树木茂密。

别墅的主建筑物通常在较高或最高层的台地上,可以俯瞰全园景色和观赏四周的自然风光。

意大利园林常被称为“台地园”。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自然美重新受到重视。

城市里的豪富和贵族恢复了古罗马的传统,到乡间建造园林别墅居住。

佛罗伦萨附近费索勒(Fiesole)的美第奇别墅(1458~1461)是比较早的一座。

它依山坡辟两层东西狭长的台地,上层植树丛,主建筑物造在它西端,下层正中是圆形水池,左右有图案式剪树植坛。

两层台地之间高差很大,因而造了一条联系过渡用的很窄的台地,以绿廊覆盖。

这座园林风格很简朴,虽有中轴线而不强调,主建筑物不起统率作用。

16世纪上半叶在罗马品巧山造的另一所美第奇别墅,园林的风格也很简朴,以方块树丛和植坛为主。

在两层台地间的挡土墙上筑很深的壁龛,安置雕像。

上层台地的一端有土丘,可远眺城外的野景。

主建筑物也造在台地的一侧。

16世纪中期是意大利园林的全盛时期。

这时期普遍以整个园林作统一的构图,突出轴线和整齐的格局,别墅渐起统率作用。

基本的造园要素是石作、树木和水。

石作包括台阶、栏杆、挡土墙、道路以及和水结合的池、泉、渠等,还有大量的雕像。

树木以常绿树为主,经过修剪,形成绿墙、绿廊等。

台地上布满一方方由黄杨或柏树构成图案的植坛。

花园里常有自然形态的小树丛,与外围的树林相呼应。

水以流动的为主,都与石作结合,成为建筑化的水景,如喷泉、壁泉、溢流、瀑布、叠落等。

注意光影的对比,运用水的闪烁和水中倒影。

也有意利用流水的声音作为造园题材。

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有埃斯特别墅(建于1550年,见彩图)和朗特别墅(建于1564年)。

埃斯特别墅在罗马东郊的蒂沃利。

主建筑物在高地边缘,后面的园林建在陡坡上,分成八层台地,上下相差50米,由一条装饰着台阶、雕像和喷泉的主轴线贯穿起来。

中轴线的左右还有次轴。

在各层台地上种满高大茂密的常绿乔木。

一条“百泉路”横贯全园,林间布满小溪流和各种喷泉。

后来,在巴洛克时期又增建了大型的水风琴和有各种机关变化的水法。

这座园林因此得名为“水花园”,园的两侧还有一些小独立景区,从“小罗马”景区可以远眺三十公里外的罗马城。

花园最低处布置水池和植坛。

朗特别墅在罗马以北96公里的巴尼亚亚,它以水从岩洞发源到流泻入海的全过程为基本题材。

花园最高处的树林中,从岩洞里流出的一股泉水,顺坡而下,形成喷泉、链形叠落渠、瀑布、河流等,构成中轴线。

最后在底层平地形成水池,池中央有出色的雕像群。

四周有绣花图案的植坛。

主体建筑位于中层台地上,为一对小别墅,分居中线两侧,保持了中轴线的完整。

巴洛克时期16世纪末至17世纪,建筑艺术发展到巴洛克式,园林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新的变化。

这时期的园林追求新奇、夸张和大量的装饰。

园林中的建筑物体量一般相当大,显著居于统率地位。

林荫道纵横交错,甚至应用了城市广场的三叉式林荫道。

植物修剪的技巧有了发展,“绿色雕刻”的形象更复杂。

绿墙如波浪起伏,剪树植坛的各式花纹曲线更多,绿色剧场(由经过修剪的高大绿篱作天幕、侧幕等的露天剧场)也很普遍。

流行用绿墙、绿廊、丛林等造成空间和阴影的突然变化。

水的处理更加丰富多彩,利用水的动、静、声、光,结合雕塑,建造水风琴、水剧场(通常为半环形装饰性建筑物,利用水流经一些装置发出各种声音)和各种机关水法,是这时期的一大特点。

比较著名的实例有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1598~1603)和迦兆尼别墅。

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在罗马东南郊的弗拉斯卡蒂。

主建筑物在中层台地,面宽达100米,前面是伸展更宽的大台阶和三叉式林荫道,后面水从高坡处经链式叠落水渠和水台阶奔泻而下,中途压到一对石柱顶上,水从柱顶沿石柱表面的螺旋形凹槽流下,流入一座装有大量机关水法的水剧场。

迦兆尼别墅在卢卡北郊,花园平面轮廓由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像一面盾。

高处是大片丛林,中央被水台阶劈开。

丛林下缘一侧有绿色剧场。

低处是两层台地,种植成复杂曲线图案的黄杨植坛围绕着一对圆形水池。

这两层台地的外缘由两道绿墙形成夹道,里面的一道绿墙顶部修剪成波浪形。

虽然主要建筑物在园外,但中轴线上有一连串几个大双跑台阶,轴线仍然十分突出。

感受精湛的意大利园林艺术——埃斯特别墅游赏意大利的台地园被认为是欧洲园林体系的鼻祖,对西方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罗马人的生活方式,富豪权贵纷纷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别墅庄园。

这些庄园一般都建在丘陵或山坡上,为便于活动,就采用了连续的台面布局,这就是台地园的雏形。

在以后的发展中,意大利造园家们在起伏的地形上创造出非常动人的景观效果。

埃斯特别墅位于罗马东郊的蒂沃利乡村小镇上,是罗马三、四十所古典名园之一,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蒂沃利镇也是个著名的风景区,小城海拔140米,坐落在亚平宁山脉脚下。

许多皇帝,如图拉真、阿德里亚谋等,以及不少政治家、诗人和高级将领都在此建过别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