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计划优秀9篇心理辅导工作总结篇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校认真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为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针对这一目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全员重视,增强意识学校订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教师之间经常传阅学习,更新观念,增强对心育的认识。
一学年以来,我校老师都充分地意识到心育的重要性,也较自觉地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心理知识讲座。
这学期我校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感恩教育等一系列讲座活动。
2、班级上课、个别辅导与辅导。
认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设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
3、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
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等。
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4、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当我们发现学生心理出现一点不好的苗头时,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深切地感受着大家对心理辅导工作的需求和认可,也体会着帮助苦闷中的学生走出烦恼的喜悦,我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励,为广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援助。
心理辅导工作总结篇二心理辅导老师:谷晓慧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新课程改变精神,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学期,我担任心理辅导老师,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常规工作: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
开放心理健康辅导室,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可以通过预约商定好时间,辅导老师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细化求助过程,留好记录;尝试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3、多做宣传增加学生的信任,让学生知道遇到自己无力解决的问题时如何求助;针对普遍问题开展专题宣传或讲座。
14、加强辅导室的建设,增加功能设施,精心设计好部室文化;面向学生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二、开展讲座:在学校的安排下,开展了一次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讲座。
三、个人提高:利用工作之余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与同行交流,及时自我反思,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
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篇三一、活动目的加深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解决一些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帮助同学们树立健康心理意识,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培养健康、健全人格。
二、活动主题: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典范校园三、活动对象:全体学生四、活动时间:20xx.5.3——20xx.5.30五、活动内容:(一)心理健康月活动启动仪式活动时间:20xx.5.3下午活动时间活动对象:高一、高二心理委员、班长活动形式:召开动员大会——宣布心理健康月活动启动及相关系列活动具体安排。
(二)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参赛年级:高二年级时间:5月3日——5月20日要求:围绕高中生学习生活主题选择相关心理知识、案例等,内容积极健康。
其中手抄报版面编排合理;文字信息量占整版面的75﹪或以上;绘画小报和征文围绕主题不要走题。
每班于5月16日前上交2份作品予以参评。
5月17日——5月20日进行优秀心理手抄报评选。
5月23日——5月30日进行优秀心理手抄报展览。
(三)心理减压团体辅导1、活动背景及意义: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变得紧张,为给即将迎战高考的高三学子们科学调试心理,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决胜高考,开展心理减压团体辅导活动,让他们轻松减压,宣泄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活动主题:释放压力,从容冲刺——高三年级心理减压团体辅导3、活动目的:通过短时间的气球游戏活动,达到放松心情、减压助考、凝聚意志、调适心态的目的。
4、活动时间:5月9日—5月13日下午5、活动地点:同心楼五层心理团体辅导室6、活动方式:学生自愿报名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篇四活动时间:20xx年11月23日活动目标:1、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学的常识,能对照自己,克服一些不良的心理。
使学生更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2、通过与学生交流消除心理障碍,消除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
3、增强学生“我自信,我成功”。
4、掌握健康心理对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重点:消除不良心理,创设良好心境,增强自信心活动难点:消除学生不健康心理。
课前准备:1、音乐2、幻灯片(演讲稿)活动过程:一、导入用中外名人的成功例子导入“心理健康辅导课”主题二、提问“什么是心理健康?”(课件展示内容)根据例子讨论。
三、心理健康表现,(课件展示内容)教师适当举例阐述。
四、讨论“为什么心理健康是成才的基础?”五、怎样克服不良心理?(课件展示内容)课后分小组讨论。
把结果交到我办公室。
六、五分钟放松练习。
(课件展示内容)七、小结:八、预告下一次主题。
“克服紧张焦虑心理,提高学习成绩”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篇五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现根据邯郸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为指导,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进一步加强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制度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发和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开展学生个别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二、具体措施:(一)健全组织机构1、为加强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局决定成立武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以及指导中心。
指导中心负责统筹规划、协调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业务活动。
业务活动室设在武安市教研室。
2、各乡镇教育办、直属学校也要相应成立小组和指导中心,负责具体工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资源库,健全教师工作档案。
4、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和指导。
聘请著名心理教育专家到我市讲学,或组织专兼职教师外出学习、参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
5、培养一批新生力量,把热衷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备相关专业基础的人员,调整补充到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来,并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6、对全市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校级干部、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
(三)发挥学校教育作用7、上好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
保证全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并做到每所学校都要“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咨询室、有咨询活动”。
8、抓好各学科渗透。
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努力营造“尊重、信任、理解、成功”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
9、创新活动载体。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广泛开展针对性强、吸引力大、参与面广、互动性高的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0、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科研规划,设立专项课题,围绕“心理健康与学生全面发展”“问题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等问题,开展课题招标,加强应用研究,总结科研成果,指导教育实践。
1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教研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和比赛活动,组织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秀方案和典型个别咨询案例集,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课题专项调研,调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学的积极性。
(五)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12、建立完善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
要把健康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列入学生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更加注重心理素质与道德素质的兼修。
13、建立完善以“全员育人”为方向的教师评价机制。
对班主任、德育工、心理健康教师在岗位津贴、学习进修、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市级骨干教师和名教师评定上,要把心理健康作为单独学科。
14、建立完善校长和学校评价机制。
在校长评价方面,对心理健康教师配备、课程设置、科研项目和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全方位评价,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把手”工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折不扣地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15、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互动联动机制。
要通过定期召开由学校牵头,家庭、社区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交流会等,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信息和情况进行通报,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者之间的有效对接,努力形成立体化、开放式的教育格局。
16、充分发挥家校联合教育作用,积极搭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合作平台,通过普及家长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座谈讨论、网上咨询等方式,积极探索家校合作互补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