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专题讲座(三) 热重分析中的物质成分的判断(精讲)-2022年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高中化学专题讲座(三) 热重分析中的物质成分的判断(精讲)-2022年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讲座(三)热重分析中的物质成分的判断(精讲)【考情分析】近年来“热重曲线”类试题均以试样热重实验曲线为依据编制。

试题以试样质量(剩余固体质量占原试样质量的百分比)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为载体,以图像和文字组合的形式呈现,考查内容以书写方程式、判断某温度时物质组成为重点,考查方式以填空、计算等形式较为常见,综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据的能力和元素守恒的化学思想等,促使学生对中学化学知识内涵的再次理解和体会,题型旨在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变形、转换的能力。

【核心素养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热重曲线”并解决实际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解释热重曲线的变化,揭示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分析热重曲线,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的重量变化,运用质量守恒的化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1. 结晶水合盐受热分解步骤加热结晶水合盐反应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脱去部分水,第二步是生成羟基盐或含水盐,第三步是生成金属氧化物;如果热重实验的气氛为空气,则加热过程中可能被氧化,反应将变得更复杂一些。

2.热重曲线试题分类(1)从失重的方式来分,热重曲线类试题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试样发生分解反应,以脱水、分解等方式失重,气氛物质不参加反应;第二类,试样发生氧化、还原等反应,以氧化、还原等方式失重。

当然也有试题形式上是两者的结合,但本质上可以分步处理,故仍属于上述类型。

(2)根据热重实验所选试样是否已知,热重曲线类试题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已知试样确定产物组成的目标思维法试题;第二类以未知试样需要确定组成的逆向思维法试题。

3.热重曲线图的分析方法坐标曲线题解题时可以拆分为识图、析图、用图三个步骤。

其中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

(1)识图。

识图的关键是三看:一看轴即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化学含义(自变量X轴和函数Y轴表示的意义),寻找X、Y轴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二看点即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点、终点、拐点、交叉点);三看线即曲线的走势(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波动、正态、偏态等变化)。

(2)析图。

分析图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通过联想,把课本内的有关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与图中的曲线和相关点建立联系。

(3)用图。

将相关的化学知识与图中曲线紧密结合,在头脑中构建新的曲线——知识体系,然后运用新的曲线——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

4.解题的方法思路(1)设晶体为1 mol ,其质量为m 。

(2)失重一般是先失水,再失非金属氧化物。

(3)计算每步固体剩余的质量(m 余)m 余m×100%=固体残留率。

(4)晶体中金属质量不再减少,仍在m 余中。

(5)失重最后一般为金属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得m 氧,由n 金属∶n 氧,即可求出失重后物质的化学式。

(6)根据失重后物质的化学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典例剖析】高频考点1 考查热重曲线中物质组成的判断例 1.正极材料为LiCoO 2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

但钴的资源匮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290 ℃时已完全脱水,则1 000 ℃时,剩余固体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在350~400 ℃范围内,剩余固体成分为________。

Co(OH)2的热重曲线【解析】Co(OH)2的摩尔质量为93 g/mol ,设Co(OH)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则C 点1 00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93 g/mol ×(1-80.65%)=18 g ,即1 mol H 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OH)2CoO +H 2O 。

1 000 ℃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oO 。

B 点50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93 g/mol ×(1-86.38%)=12.7 g 。

已知290 ℃时Co(OH)2已完全脱水,1 mol Co(OH)2脱水成CoO 时应失重的质量为18 g ,因为500 ℃时失重的质量不到18 g ,所以一定有氧气进入,使钴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进入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 (O)=18 g -12.7 g 16 g/mol =13 mol ,即可表述为CoO ·O 13,整理得化学式为Co 3O 4。

同理,A 点29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93 g/mol ×(1-89.25%)=10 g ,进入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 (O)=18 g -10 g16 g/mol =0.5 mol ,即可表述为CoO ·O 0.5,整理得化学式为Co 2O 3。

所以在350~400 ℃范围剩余固体是Co 3O 4和Co 2O 3的混合物。

【答案】CoO Co 3O 4和Co 2O 3【名师点睛】本题是固体试样以氧化、还原等方式失重的热重曲线试题考查某温度时物质组成的判断,分析时要注意空气中的氧气参与反应,不完全是分解反应的结果。

例2.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金属钒及其化合物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

经过热重分析测得:NH 4VO 3在焙烧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减少值(纵坐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则NH 4VO 3在分解过程中________。

A .先分解失去H 2O ,再分解失去NH 3B .先分解失去NH 3,再分解失去H 2OC .同时分解失去H 2O 和NH 3D .同时分解失去H 2、N 2和H 2O【解析】[NH 4VO 3的摩尔质量为117 g/mol ,设NH 4VO 3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则210℃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117 g/mol ×(1-85.47%)=17 g 。

NH 3的摩尔质量为17 g/mol ,所以先分解失去NH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为NH 4VO 3=====210℃HVO 3+NH 3↑。

即可确定选B 。

38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117 g/mol ×(1-77.78%)=26 g 。

在第一次失重的基础上,第二次又失去的质量为26 g -17 g =9 g 。

H 2O 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 ,所以再分解失去0.5 mol H 2O 。

根据质量定律守恒,化学方程式为2HVO 3=====380 ℃V 2O 5+H 2O ↑。

确定B 选项正确。

【答案】B 【名师点睛】本题是固体试样以脱水、分解等方式失重的热重曲线试题考查某温度时分解产物组成的判断,分析时要注意空气中的氧气并未参与反应,完全是分解反应的结果。

例3.MnCO 3可用作电讯器材元件材料,还可用作瓷釉、颜料及制造锰盐的原料。

它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不同价态锰的氧化物,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300 ℃时,剩余固体中n (Mn)∶n (O)为________;图中C 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MnCO 3的热重曲线【解析】MnCO 3的摩尔质量为115 g/mol ,设MnCO 3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则A 点30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115 g/mol ×(1-75.65%)=28 g 。

已知CO 的摩尔质量是28 g/mol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解化学方程式为MnCO 3MnO 2+CO ↑。

所以A 点300 ℃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MnO 2。

则n (Mn)∶n (O)为1∶2。

B 点77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115 g/mol ×(1-66.38%)=38.7 g 。

由于300 ℃时固体的成分为MnO 2,再加热造成失重的原因只能是氧元素以O 2的形式逸散失去,随着氧元素的失去,锰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失去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 (O)=38.7 g -28 g 16 g/mol =23 mol ,可表示为MnO(2-23),整理得化学式为Mn 3O 4。

D 点90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115 g/mol ×(1-61.74%)=44 g 。

失去的n (O)=44 g -28 g 16 g/mol =1 mol ,可表示为MnO (2-1),整理得化学式为MnO 。

所以C 点时固体物质正从Mn 3O 4转化为MnO ,此时为Mn 3O 4与MnO 的混合物。

【答案】1∶2 Mn 3O 4与MnO【名师点睛】本题是固体试样先以脱水、分解等方式失重后,又以氧化、还原等方式失重的热重曲线试题考查某温度时分解产物组成的判断,分析时要注意分析以分解方式失重与氧化、还原等方式失重的区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为研究一水草酸钙(CaC 2O 4·H 2O)的热分解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准确称取36.50 g 样品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300 ℃时残留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900 ℃时残留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

(2)通过计算求出500 ℃时固体的成分及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n(CaC 2O 4·H 2O)=36.50 g 146 g·mol-1=0.25mol ,含有m(H 2O)=0.25 mol ×18 g ·mol -1=4.50 g ,在300 ℃时,m(剩余)m(起始)×100%=87.67%,m(剩余)=36.50 g ×87.67%≈32 g ,减少的质量为36.50 g-32 g=4.50 g ,故此时失去全部的结晶水,残留固体为CaC 2O 4;在900 ℃时,m(剩余)m(起始)×100%=38.36%,m(剩余) =36.50 g ×38.36%≈14 g ,其中Ca 的质量没有损失,含m(Ca)=0.25 mol ×40 g ·mol -1=10 g ,另外还含有m(O)=14 g-10 g=4 g ,n(O)=4 g 16 g·mol -1=0.25 mol ,则n(Ca)∶n(O)=1∶1,化学式为CaO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