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016年秋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喑.哑(àn)田圃.(pǔ)静谧.(mì)恪.尽职守(kè)B.教诲.(huì)陨.落(yǔn)彷.徨(páng)一抔.黄土(pòu)C.撅.断(juē)谮.害(zěn)食讫.(yì)窸窸窣.窣(sū)D.拮据.(jū)嗤.笑(chī)狡黠.(xié)锲.而不舍(qiè)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是()A.原弛蜡象冥思遐想左右逢源相形见绌B.断章取义迫不及待戛然而止委曲求全C.重蹈覆辙一愁莫展惊慌失措吹毛求疵D.与日俱增戒骄戒燥怒不可遏歇斯底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地排列着,显得十分壮观。
A.新安装在大冶大道的路灯鳞次栉比....B.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扯西拉,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了。
C.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
D.由于地势高,能见度也特别高,远近景历历在目....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开阔心胸,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裨益。
B.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C.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D.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5.填入文段空格中相应的句子,最贴切的一项是()我爱这迟来的春天。
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A.②④①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①②④③6.对下列文段的理解或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⑤这叫逆温层。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B.第一段第八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C.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②为第一层,③——⑧为第二层。
D.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时间因素,后者是空间因素。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塑造了宋江、武松等一大批人物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C.《陈涉世家》节选自编年体史书《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一百三十篇。
D.《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文章开头写的是香菱到潇湘馆拜访黛玉时请求学诗的情节。
8.默写填空。
(6分,每小题1分)⑴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方平《月夜》)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⑸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作者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选择题每题2分)[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乙]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
磨砻砥砺,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臣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选自《上书谏吴王》)【注】①蘖:植物的幼芽。
②据其未生,先其未形:在它未成长之前(就抑止它),在它未成形之前(就抑止它)。
③磨砻砥砺:四种磨刀工具。
④种树畜养:种植物,养牲畜。
⑤熟计:仔细考虑。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庶竭.驽钝(竭尽)B.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C. 猥.自枉屈(卑鄙)D. 足可搔而绝.(断)10.乙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B. 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C. 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D. 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率师伐魏,在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
B. [甲]文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 [甲]文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D. [乙]文画线句子阐明了积善成德、防微杜渐的道理。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⑵臣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
(共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3.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2分)14.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三、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0分)低姿态进入①你见过打太极拳吗?无论是陈氏还是杨氏,无论是“四十八式”还是“七十二式”,或弓或曲,轻灵沉稳,势断意连,讲究的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天人合一。
②你一定欣赏过不少世界名曲,至少经常听流行歌曲。
你是否发现,很少有歌曲是以高音起奏的,几乎每一首歌曲的过门都是舒缓的低音。
只有用低音切入,才会带来歌曲的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③你观摩过中国山水写意画的作画过程吗?当宣纸铺好,构思了然于胸。
几乎没有几个画家会先泼重墨。
他们大都先施底色,由浅入深,深浅结合。
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是韵味,是内涵,是层次。
同时他们还不忘“留白”,“留白天地宽”、“留白留余韵”。
④以上这些似乎都说明一个道理:做事情最好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蓄足势头,把事做好。
⑤做人也同理。
勾践若抱住“越王”身份不放,只想当年风光,全无卧薪尝胆、当牛做马的低姿态,是不会灭夫差、平吴国、成霸业的。
三国的刘备若无“三顾茅庐”的求贤之举和平时礼贤下士的谦恭姿态,是不会成鼎足大业的。
⑥人的一生要经历千门万坎,千曲百折,所面临的事情不见得件件称心如意.不会件件量身定做。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调整我们的姿态、心态,否则就可能碰壁。
学会低姿态,该低时就低,绝非懦弱和畏缩,而是人生大智慧,是修身、正身、处世不可缺少的修养和风度。
⑦亚里士多德说:“高标准的目标和低姿态的言行的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而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
”看来低姿态当为生存之态,当为人生常态。
唯有“低”才会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领悟事物的真谛。
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
(选自《智慧》,有改动)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6、选文第①~③段以打太极拳、欣赏歌曲、观摩作画开头,有什么好处?(3分)17、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8、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第六段画线语句给你的启示。
(2分)(二)文学作品阅读(共16分)他为我摆渡①我想他应该是出生在一个缺少浪漫的灰色年代,一个黯淡而不见生动的枯槁岁月,一点点的摇曳都可以带来许多惊喜与闪光。
②大概与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及他的自身阅历有关,他很稳重内敛,他不喜欢我的嚣张我的任性,要我懂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到未雨绸缪。
③可是他不知道这样做我很累,结果及过程都预测好了,安稳得让我觉得一切都很程序化。
④他对我期望很高,给了我一双沉重的翅膀,让我像一只孤独的大雁,疲惫地飞翔。
我很努力地学习,可总达不到他希望的成绩。
我为他放弃了我本该拥有的激情与活力。
⑤他从不表扬我,即使我拿了稿费、获得了荣誉证书。
有一次我看到席慕蓉的一句话:“青春的无暇与无邪,就在于它的一去而不复返,可遇而不可求。
”我意识到我已经背离了青春的道路,背离了我的梦想。
⑥他是教师,总喜欢说一大堆的话来教训我,他告诉我不懂一件事就不要说它没有道理,告诉我无论受多大的委屈都得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没有说我不喜欢这种处世基调,就因为他是我那很辛苦也很敬业的父亲,他的话我不想违背。
⑦我记起了一些童年往事。
他让我骑在他肩上带我去看马戏,买很多小字本让我一笔一画地练字,灰蒙蒙的雨天带我去很远的地方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