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体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高中部宋月平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现行教材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三节《抛体运动的规律》。
首先我对本节进行一下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抛体运动(重点是平抛运动)是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形式,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实际应用,也是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其它复杂的曲线运动的基础。
本节课的讲解思路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在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抛运动、抛体运动的特点及运动规律;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因为“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研究的曲线运动第一个具体实例,其研究思想和方法是研究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
而课标要求: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关注抛体运动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因此把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得出的过程(也即是平抛物体运动是怎样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
由于平抛物体运动规律的分析过程中牵扯到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受力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等,高一学生对这多方面问题的联系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平抛物体的运动的规律得出不仅是重点,同时也本节的难点。
(根据上述分析和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说出平抛运动、抛体运动的定义。
(2)能够用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并总结抛体运动的位置,轨迹及速度规律。
(3)能够利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效替换、正交分解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通过对“频闪照片”的分析,启发学生:处理物理问题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弥补我们感官功能上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和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研究精神。
(2)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四、说教法
本节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良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因此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全有可能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这节课主要采用教师提问启发,实验、课件创设情境,学生自学、讨论、练习为主的综合性启发式的教法。
五、说学法
经上述所分析高一学生的情况,本节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更深更熟练的去体会物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怎样?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3)、在一个具体问题中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
(4)、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
教师总结:由前面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一个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的直线运动进行研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
看下面的演示实验。
设计意图:因曲线运动的基础知识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基础。
所以课前必须进行诊断补偿、扫清知识缺陷。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
小粉笔头沿水平桌面弹出;小球沿不同方向抛出。
播放课件: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网球被击打后在空中的运动、铅球被扔出后在空中的运动、弹弓水平射出弹丸,弹丸在空中的运动;被运动员水平击出的排球在空中的运动。
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运动轨迹、分析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得出抛体运动、平抛运动的定义。
说明平抛运动是抛体运动的一个特例。
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从身边现象入手,亲身体验,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平抛运动概念的理解,为探讨平抛运动分解打下的基础。
3、引出课题后,根据前面的讨论直接得出抛体运动及平抛运动的概念。
平抛运动及抛体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以一定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它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如果抛体运动的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这个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特点:
①物体有初速度(若初速度水平,则是平抛运动),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
运动轨
迹是抛物线。
②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这两个运动并
不互相影响。
③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根据前面师生的讨论总结,直接得出特点①。
课件模拟平抛竖落仪实验,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分析,平抛小球与自由落体小球运动情况的对比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物体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从而得出结论特点②。
在分析特点②的基础上得出特点③。
设计意图:平抛运动的概念和特点主要是从实验中进行分析总结得出。
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
4、引导同学自己推导,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采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化曲为直,从特殊到一般的物理思想,以平抛运动为例,通过分步骤逐步突破的方式,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建立平面坐标系的。
在坐标系里大致画出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
引导学生根据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为匀速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得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师需明确:
(1)、求物体的运动规律,即求出物体任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也即是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和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就是通常说的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
)
(2)、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沿初速度方向为x 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 轴正方向。
从抛出时开始计时,t 时刻质点的位置表示为P (x ,y )。
学生推导后,教师总结:
抛体的位置
抛体运动的轨迹
抛体的速度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体现领悟、强化和激励原则。
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已有的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这样不仅能检测和强化学生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
5、巩固练习与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讲解书上例题1、2;讨论教材第九页的“说一说”。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 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概念: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 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并
且两个分运动与平抛运动具有等时性。
(3)平抛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
202v 2g x
y
(5)平抛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讲解书上例题目的是巩固平抛运动的规律,并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本节课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运动合成和分解的科学思维方法,将曲线运动化为直线运动,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6、作业布置
1、教材“问题与练习”1、2 题;
2、课下自由组织合作小组,完成“问题与练习”3题。
设计意图:由于平抛运动及规律的应用是整个高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课后练习相对来说要多些,但这是必要,且1、2这两个题目求解的内容各不相同。
让学生多方面的理解和复习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第三节抛体运动的规律
一、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
概念:
抛体运动的定义:
平抛运动的定义:
平抛运动的特点:
1、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3、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二、平抛运动的规律
抛体的位置:水平位置、竖直位置、位置坐标
抛体运动的轨迹:轨迹方程
抛体的速度:水平速度、竖直速度、合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