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艺术鉴赏
西部:环境优雅清静,富有 自然山林野趣。
东部:建筑庭院为主,曲院回廊, 奇峰秀石。
北部
西 区
中区
东区 入口
留园分区
2 中部
• 中部是原来涵碧山庄的基址,是全
园精华所在。古木交柯是位于留园中 部山景主池的入口部分,从院门进去 经过一段空间曲折的小巷进入。
• 留园入口以虚实变幻、收放自如、
明暗交替的手法,形成曲折巧妙的空 间序列,引人步步深入,具有欲扬先 抑的作用,历来为园林界人士称道。 先是幽蔽的曲廊,进入“古木交柯” 渐觉明朗,并与“华步小筑”空间相 互渗透。北面透过六个图案各异的漏 窗,使曲廊与园中山池隔而不断,园 内景色可窥一斑。绕出“绿荫”则豁 然开朗,山池亭榭尽现眼前,通过对 比达到最佳境界。
中部游览路线
第一条路线:古木交 柯——花步小筑——绿 荫轩——明瑟楼——涵 碧山房——爬山廊—— 闻木樨香——远翠馆— —五峰仙馆
壹 贰
第二条路线:古木交 柯 —— 曲 溪 楼 —— 西 楼——清风池馆——五 峰仙馆
第一游线路
1、框景与空间 交融 2、以景点题
花步小筑 绿荫轩
碧寒山庄 明瑟楼
间。
院落空间丰富
五峰仙馆庭院以狭长 见厅山之高耸,石林 小院的院中院突出了 立峰之姿态万千,冠 云峰庭院则以开敞的 空间彰显之空灵。
框景、对景、漏 景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 曲折,利用空廊、小 天井、漏窗、隔扇、 洞门等形成富有变化 的画面,展示奇峰异
石、名木佳卉。
3
造园理法
理水 中部形成以水体为主、四周是假山的开敞景观,而西部形成以
浣云沼以小衬大
浣云沼尺度小,反射 冠云峰倒影,乃镜借 之佳例。其水面尺度 较小,以此衬托冠云
峰的窈窕与灵秀。
3
山峦理景
掇山
特纸云峰
麓坡理景
壑谷理景
中部假山为“石屏山”,后成为黄石、湖石混叠, 艺术价值不高。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 气息。东部则多用象征手法,大量使用特制石峰。
云墙衬托与分景
山石花台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留园游览路线分析
A.留园入口
B.门厅小院
C.门厅后通廊 D.古木交柯小院 F.窄巷
N.留园西部 M.留园北部
E.中部景区
G.五峰仙馆庭院
L.冠云峰前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 H.东部小院 林小院
K.鸳鸯厅南
THANK YOU!
• 立峰。南院仿照庐山五老峰,北院 将立峰设于花台,有十二峰之一的 猕猴峰。
石林小院
是五峰仙馆东侧院落,由“静中观”半亭的洞门进入。揖峰轩是石林小院的 主要建筑。小院特点如下:
• 立峰。小院中有晚翠峰、千霄峰,此外每个小天井均有立峰。 • 院中有院。在院落的对角线上,以空廊分割墙角的小天井,增加景观层次。 • 空间丰富。以漏窗、空廊、洞门作为框景、引景的方式,空间互相渗透、
要位置。
第二游线路
曲溪楼、西楼在古木交柯北侧,沿水池东岸展开。特点如下:1、尺度得宜。采用 了单檐歇山构造,也就是半个楼,形成面阔大于进深的狭长地带。2、粉墙漏景, 打破长直立面带来的单调性。
清风池馆四面墙做法不同,西面凭栏看小蓬莱,东面漏景五峰仙馆,北为墙,南 为窗。壕濮亭在清风池馆南侧,与小蓬莱呼应。
2 北部 北部建筑早已被毁,昔日为菜田、茅屋等田园景观, 现广植竹、李、桃、杏等农家花木,在小路上建葡萄、紫 藤。其余之地辟为盆景园。盆景园小屋三楹,为小桃坞、 花木繁盛、犹存田园之趣。
3 造园理法
1
2
3
4
建筑空间
理水
掇山
植物配置
留园的建筑空间 的旷奥、明暗、 大小处理的颇为 精湛,无论是哪 条游线,都形成 层次多变的建筑
2
东部 东部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建筑丰富,院落之间互相对比衬托,成 为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
五峰仙馆
冠云峰庭院
石林小院
戏厅
五峰仙馆
俗称“楠木馆”,装修精美、陈设典雅。
东侧为有鹤所、偮风轩小院、还我读书 院落。前院特点:
• 东西透景轴线。东西墙开窗,形成 可亭、偮风轩小院东西透景线。
• 厅山。南院湖石起伏有致、延绵不 绝,是楠木厅对景又是登上西楼的 楼山。
空间。
留园的山水格局 采用了对比的方 法,将中部与西 部空间进行对比, 形成疏密相间的
空间景观。
留园筑山叠石的 风格也有所不同, 东南西北四个方
向变化丰富。
植物变化丰富, 层次多样,既有 独立成景,又有 与其他山石结合。
3 造园理法 建筑空间
空间对比明确
从大门到古木交柯、花 步小筑一段极好的利用 小天井等在屋顶的明瓦、 曲廊、漏窗等形成富有 光线变化的明暗对比空
虚实结合。 • 尺窗,无心画。
在东部园中最东北侧。林泉 耆硕之馆为鸳鸯厅,北厅用 于夏秋观赏,南亭用于冬春 观赏。冠云楼前立有留园三 峰,冠云峰、瑞云峰、繇云 峰。冠云峰前有浣云沼,周 围建有冠云楼、冠云亭、冠 云台等。
冠 云 峰 庭 院
戏 厅
从亦不二亭进入园东南角小 院落,有拂袖峰,小路存在 花纹有花径之意,与园内山 石牡丹花台相呼应。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 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 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 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 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 和特色。
2 空间布局
中部:以以山池为主,池碧水寒,峰回 峦绕,古木森幽。
北部:竹篱小屋,颇 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
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留园简介
目
录
空间布局
02
CONTENTS
03
造园理法
空间序列
04
1 留园简介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现占地面积2平方千米, 明代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建东西二园, 后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 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重加扩建取留与刘 的谐音,始称留园。曾先后被日军、国民党军 队占用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97年被列入 世界保护遗产名录。
3 造园理法
植物配置
Lorem ipsum
景以境出,营造意境 “又一村”营造田园 景象,中西部假山上 种植茂密树林,营造 了山林意境。
Lorem ipsum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闻木樨香轩有悟道之意, 这是当时士大夫追求的 高尚行为,园中大量牡 丹比喻自己高贵品格。
Lorem ipsum
独立成景,兼顾季相 古木交柯、花步小筑、 绿荫轩、曲溪楼、小 蓬莱等都是独立成景 的佳例。
2 西部
西部以假山为主,土石相间,浑 然天成。至乐亭、舒啸亭隐现于林木 之中。登高望远,可借苏州西郊的上 方、七子、灵岩、天平、狮子、虎丘 诸山之景。从假山向西南顺溪流而下, 廊的尽头刻有“缘溪行”。水阁“活 泼泼地”位于溪水的东北角,接近曲 廊尽头。南边临水水面,其下凹陷, 宛如跨溪而立,令人有水流不尽之感。
序列分区
序列分区
序列分区
序列分区
前序 留园空间的迂回序列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使人在期待和 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 一振。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空间延续——诱导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Lorem ipsum
点缀山石,丰富景观 天井内、立峰旁、叠 石间、驳岸旁,有植 物景观,丰富景观效 果。
4 游览路线 苏州留园:留园分四个景区(中、东、西、北部),每个景区既各 有特色,又相互联系贯通,缱绻徘徊之间,令人留连忘返。可按两条 游览路线进行。
第一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曲谿楼 ——西楼— —清风池馆——自在处——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 泼地——别有天——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 谿楼——古木交柯——绿荫——涵碧山房——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 游东部,再游北部、西部,最后游览中部。
山体为主、水体辅助的山林景观。东部多采用象征手法来形成山景意境。
景观与空间对比
理水形成不同空间,西 部形成缘溪行景观,中 部是较大的水面,设小 岛,以小岛象征仙山, 水池象征大海。因此形 成强烈空间对比,中部 旷而阔,西部奥而秒。
疏水若为无尽
中部池山西南角设置 水涧,池水仿佛有源 头,涧口设对景石矶。 涧上设置石梁,使水 涧景观层次更丰富。 “活泼泼池”凹入处 理,仿佛没有尽头。
第二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绿荫 ——涵碧山 房——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西 楼——清风池馆——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待云 庵——冠云亭——冠云楼——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 —活泼泼地——别有天——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中部,再游东 部、南部、北部、西部。如果是雨天,你就可循着园中长廊而游,不 湿衣襟而获雨中游园的雅趣。
爬山廊不仅与 云墙若即若离, 单面空廊和双 面廊道交替, 形成小天井, 明暗变化丰富。
闻木樨香轩
之字回廊增加 了空间的丰富 性,以自然山 石进行烘托创 造延续南侧爬 山廊的山林意
境。
别有洞天 之字回廊
远翠阁
1、先乎取景, 妙哉朝南。
2、荷花亭 3、山石镶耦
山高气爽,环顾 四周,满园景色 尽收眼底,是对 景池曲溪楼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