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学校:河南工业大学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F1101
学号:201123910305
姓名:史永坤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
中国古典园林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
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或是因地制宜,直接利用自然景观,亦或是叠山造石,建亭修阁,创造了既适合居住,又不缺乏观赏性质的人间仙境。
郁郁葱葱的树木及应时而易的花草点缀在房前屋后或石山、小径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流水潺潺,鸟语啾啾,别致的门和窗,独具韵味的诗词书画。
这些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世界园林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中国园林的发展建筑类型艺术特征中国古典园林价值
(一)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园林是初形成与“囿”,形成于商周时期,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的景色。
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了大量建筑和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
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为兴盛。
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是中国园林的成熟期。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十分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的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由于历史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的自然式园林艺术颇
负盛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园林中的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
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厅、堂、楼、阁、桥、亭等。
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
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山为石。
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设门。
堂:是居住建筑中队正房的称呼。
一般为家中举行庆典的场所。
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饰瑰丽。
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楼:是两重以上的建筑,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
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
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桥就有特殊的情愫。
“杨柳迎桥绿,玫瑰拂地红”桥的出现使得难倒之处
可到,难触之景可触,更使得桥那边的景弥足珍贵,所以园主人都想把桥搬入园中。
种类繁多的桥真可以说是千姿百态。
在我国园林中,有石板桥、木桥、石拱桥、多孔桥、廊桥、亭桥等。
置于园林中的桥除了实用之外,还有观赏、游览以及分割园林空间等作用。
我园古典园林中所有桥梁的类型,在江南园林中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而且在每个园林,以致每个景区几乎都离不开桥。
各种各样的桥在园林的平面与空间组合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桥可使水面空间隔而不断,桥上行人,桥下行船,丰富了水面的变化。
桥又起到联系园林景点的重要作用,景色被水隔开,而又被桥联系,平添趣味。
有些园林中的桥又由于它与文化历史或民间传说相结合,更给园林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简单的独木桥,宏伟的石拱桥,惊险的索桥,与园林的景色交相辉映,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有艺术色彩的图画。
亭: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
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
“有亭毅然临于泉水之上”,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
它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
亭子点缀在花丛中,山一旁,河岸边,不仅供休息,也是欣赏园中景色的好地方。
亭子结构简单,
体积小巧,有时掩映在树木之中,有时静静的立在荷塘一侧,有时又藏在假山之后,不张扬,不浮夸,就那样含蓄而又傲然挺立。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
例如将名家的绘画、雕刻、诗词,巧妙地分布在园林的角角落落,使得在行进中也能观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即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的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如: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与“沧浪”之说暗合。
在中国古典园林里,文学艺术无处不在,身处园中,不仅可以欣赏自然景色之美,也可以领略中国文学的魅力。
自然之景静心,
古典文化的精髓又使得游人的内涵得以提升。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
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
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
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叮咚,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
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
再如拙政园的见山楼取自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不篱下,悠然见南山。
”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
无论是亭、廊、桥、墙,还是楼、阁、厅、堂、轩、馆,无不体现着建园之人的用心良苦,根据现有的地形,材料,设计出宜居、宜赏的风景,身在此园中,是翠绿的湖水、精巧的楼阁、蜿蜒的长廊、错落的亭台,那些世间的纷纷扰扰将在这里戛然而止。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居、住观赏的地方,更积聚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走进园中,那些建筑、诗词、及其营造的意境都使人陶醉其中,因此,对园林的欣赏不能只停留在景色层次,更应该感受园林所创造的宁静、祥和而又蕴含文化的气息。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
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得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和发展的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张道一,美术鉴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范梦,美术概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方晓风,中国园林艺术,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