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图书馆
理念 — 创新
(已实现的)
读者可以预约订购中的图书,一旦到货,立刻通知读者,等读者看完归 还后再编目。 出借笔记本电脑、DVD Player、光驱、耳机等 (Uris); 对研究生出借书桌,代办书桌上的借书手续(Olin); 为读者提供笔记本电脑储存充电保存柜( Mann, laptops Locker) 提供图书馆信息的播客(podcasts at Mann)
3、具体措施
(1)资源建设
① 结合学校教学和学科建设需求,继续调整外购资源建设内容 及结构,在满足教学、科研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在一些重点 学科领域形成系统、全面的馆藏(特色馆藏)。 ② 网上资源的收集、整理、稳定获取与保存; ③ 加快馆藏数字化建设(全部馆藏数字化?)。 ④ 建立全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制; (总馆-专业分馆-资料室体系, 科研经费购保存问题。
清华值
2,107,500 (2,500,000) 1,567,500 511,250 690,000
147 41 132 108
生均馆员数
0.0121
0.00544 (0.0081)
四、清华大学图书馆今后几年建设的思考
1、总体目标: 提供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的有 效利用,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基本需求,提高学校学术 生产力。利用良好的技术和设施,创建宽松、和谐、 舒适的学习和学术交流环境,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开 放式、数字化现代化大学图书馆。
③ 随时了解读者需求;
④ 重视队伍建设,创建和谐社会; ⑤ 创新是面对挑战,不断前进的关键。
理念 — 创新
设有专门负责创新的岗位
—— Service Innovations & Resource Planning
根据读者反馈,以及统计调研数据,提出新的服务设想,上报馆核心。如果大家 认为有意义,就由设法实现。 与之配合的有Research & Assessment Services部门,进行读者动态做需求的研究 与评估,相当于信息挖掘。
清华值
1,200,000
33,934 25,737 799 13,034 87,896
5,029 4,312 133 1648 14031
32,200
391 4,328 15,508
ARL中值 ARL低值
文献经费(总) (刊) (书) (电子刊) 运行经费 馆员总数 专业馆员数 职员数 开馆时间 8,286,431 5,580,157 1,824,296 2,450,920 2,288,348 273 80 123 111 3,899,410 2,654,050 256,721 458,046 478,278 109 34 51 82
二、挑战与困难
1、多种形式与来源的文献资源的揭示、管理、集成 与保存; 2、教师、学生日益增长的对资源及服务的需求: 资源的量和质; 获取的方便、快捷、远程获取; 高水平的咨询服务; 资源与教学、科研的结合; 阅览与学习的环境 3、经费的紧缺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的矛盾。
三、国外的借鉴
大学图书馆是学校的知识、学术、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心。 图书馆提供先进的技术,营造一种温暖、充满吸引力的环境, 允许用户在这里进行深入地研究、学习或协作式工作。
理念 — 以读者为中心
前述各种服务新举措及人性化标牌,都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
以下服务时间指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理念:
Time Line from Arrival to Stack的调研:80%以上的图书从到馆到上 架的时间少于4周。其间的流程包括:登到、发票、装订、编目、入OPAC 、上架等。 图书搬运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例如:呆滞图书从校园运到远程书库, 48小时内就要保证读者能借到这本书。 新书装订及旧书修复都在48小时内完成;期刊送外面装订2周返回。
(多层次、多类型)
② 课程建设(教员梯队建设、教材、课件); ③ 开展多种形式读者培训(内容、方式、对象);
④ 建立网上远程教育平台。 (提供7×24小时学习服务) ⑤ 与教师合作,将信息素质教育内容整合到课程之 中。
(5)加强读者联系与沟通 ① 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调查;
(综合、定题、网上、馆内)
清华大学图书馆 十一五期间建设的思考
清华大学图书馆 薛芳渝
一、现状
1、资源结构的调整,电子资源大幅度增加; 2、优良的网络环境,先进的OPAC系统和电子资源 管理系统的引进; 3、新的服务模式初步建立: 学科馆员制度; 多种形式的参考咨询; 广泛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体系; 内容形式多样的读者培训。 4、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馆员队伍, 读者为中心、服务为主导的办馆理念深入人心。
8、更符合现代学术图书馆要求的馆员队伍建设
与ARL数据的比较
ARL中值 ARL低值
馆藏(总量)
(年增量)
清华值
3,500,000
3,136,964
66,659 34,126 23,241 8,332 33,425 158.01 1.46 0.96
1,555,385
25,744 10122 7,485 80 6,620
教学 图书馆 出版
科研
信息技术
谢 谢 Thank You
MIT图书馆2006-2010年战略规划
几点启示: 1、图书馆的定位:
知识的创造与传播中心、学术与文化交流中心、(生活休闲中心?)
2、丰富的馆藏(物理与虚拟)的建设,加快数字化资 源建设进程。 3、本校学术资源的收集、整理、数字化、保存与利 用(机构库)。 4、各类资源的无缝链接、检索与获取。新的信息技术 及时应用。 5、更加贴近读者的服务(口号的改变)。 6、读者培训(信息素养教育)。 7、更加舒适、温暖的学习、交流与休闲环境。
波士顿学院图书馆2004-2006战略规划
The mission of the MIT Libraries is to create and sustain an intuitive, truste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that enables learning and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 at MIT. We are committed to developing strategies and systems that promote discovery and facilitate worldwid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Second, we will rely on our exceptional staff and our remarkable culture of innovation, responsiveness, and collaboration. We will collaborate across the Libraries, with Institute faculty and staff, with MIT's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with colleagues in peer institutions, and with interested parties in industry. Our goal will be to design services, to research key problems and to develop solutions that will contribute to charting a path to the future for the nation's great research libraries.
2、指导思想
(1)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学术支撑平台之一,图书馆应为科技 创新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丰富而便捷有效的学术信 息资源保障。 (2)图书馆应保持在数字化资源、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新型 读者服务及馆员素质等方面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的领先地 位,同时紧密跟踪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结合清华 实际,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3)要始终坚持读者为中心、服务为主导的办馆理念,同时 大力开展以提高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目的的图书情报 学学科建设和研究,提高图书馆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学 术地位。 (4)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社会,使图书馆成为广大师生 最喜爱和向往的学习与学术交流场所。
(3)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
① 拓展馆舍 (总馆拓展工程与新的专业馆的建设); ② 远程书库建设(增加阅览空间); ③ 建设多功能信息服务中心;
④ 改善学习空间环境。
(完善标识系统,增加休闲空间,开设研读小间及交流 室等)
(4) 读者培训(信息素质教育)
① 制定清华大学信息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 标准 ) ;
(2)信息获取与服务
① 全校资源的充分揭示(范围、深度); ② 资源的集成与整合; (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资源的整合;资源与 服务的整合;与全球互联网的整合等) ③ 深化面向教学、科研的个性化服务; (多种形式的咨询,深入院系、课程的资源推送服务, 印刷本资源推送到桌面的服务) ④ 搭建网上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建立以用户为中心互动式 的服务模式; ⑤ 大力发展便捷、迅速的馆际互借; (扩大范围、缩短时间、增加补贴) ⑦ 战略情报研究与学科咨询; (建立学科咨询中心)
② 建立教授与学生参与机制;
(聘请图书馆顾问、建立资源建设委员会)
③ ④ ⑤ ⑥
改善网页; 公开图书馆年度报告; 馆长咨询台服务制度; 加强宣传。
(图书馆宣传推展月、信息发送、校内广告)
(6) 队伍建设
① 做好规划(建立规模、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工作 人员队伍);
(专业馆员、非专业馆员、学生、临时人员) ② 严把进人关(聘用程序)
理念 — 创新
远程书库的资源共享和资源共建。
(实现中或酝酿中)
把一些没有版权的图书数字化,与Amazon网上书店合作,快递给读者。 顺应读者爱用Google的趋势,与OCLC和Google合作,把WorldCat中 Cornell书目提取出来,让读者能在Google中查到,然后点击按钮,就连到 CUL的OPAC,可以要求借书。 Google Scholar中,点击“Find it in Cornell”进入本馆资源。 把教参资料自动转换成语音资料,供读者用MP3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