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要: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阐明了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并指出教学改革应注重实效性与实践性。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一、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现今的数学教学在许多方面囿于传统方式,难以适应大学生求新、求变的思维方式。
尽管我们至今不能否定这种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授课方式的实效性与先进性,但现在社会的发展已使得课堂以往所不具备的条件与规模迅速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五花八门,途径颇多。
数学教学却一如既往,囿于课堂,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授课的效果难免不如以往。
如果我们的数学课教师都能想尽办法博采众长,势必会大大克服现今数学教学的单一、古板的缺点,学生也不会用“难”字来评价数学学习,其授课效果会大大改善。
(二)数学教学的理论性、抽象性与大学生活跃、生动、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相冲突。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虽已从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式教育,但大学生的专业化的特点并未改变,专业化的学习本身就需要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数学教学本身固有的理论性、抽象性与大学生的专业化学习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现代科技的发展,
教学手段的日趋多样化,使数学教学完全可以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哪一方面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都会导致学习的效果欠佳。
(三)数学课教学注重理论性与大学生强调个人能力水平提高相冲突。
当今大学生已经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了自身实际的能力与水平对今后工作的影响。
在大学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大学不仅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训练基地,因此十分重视自身各种能力的培养。
而数学课主要以教授知识为主,对任何一门基础性课程的教学来讲,不断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其生命力所在,也是吸引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二、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多年来,作为基础课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趋向于稳定。
因为其知识点并无太大的改变,基础数学本身也不可能像其它新兴学科那样地日新月异,这也是造成数学课缺乏时代感和新鲜感的主要原因。
但数学学科也在发展,尤其是《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更需要更新和发展。
(一)数学这一学科的进步使其在其它学科中的基础性作用愈加突出,这必然会引起数学本身的学科变化。
数学课的教学应紧跟发展的步伐,充分展现出生机与活力。
从数学课本身来讲,其紧密的逻辑及深厚的理论固然会使许多学生觉得深奥难懂,但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如何使难懂变成强大的吸引力确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需要
思考的。
因此,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大力改进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会有效地减轻大学生们的学习压力。
现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的增加使得当今的大学生们面临着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学习压力,加上社会竞争的加剧,毕业后就业的压力,使得当今的大学生们极少能以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
《高等数学》这门课的功能虽然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为深造和就业打下牢固基础。
但是,它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显然,将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着时代感与新鲜气息,这对于缓冲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少心理问题,提倡快乐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数学教学改革必然会激发更多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为其专业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高等数学》是学生的必修课,不属于专业课,但与其专业联系密切。
目前,许多大学生重视数学学习,但认真学习数学并不是其体会出学习数学的趣味或者认识到数学在其未来从事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是因为要备战考研,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因此,数学教学有必要从方法到内容作一些相应的必要的改变。
三、数学教学改革应注重实效性、实践性
(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这样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对于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会有极大的帮助。
在如今的高等院校,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全校性的共同课,课时多、任务量大,许多教师忙于授课,而顾不上授课效果。
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利用则可以缓解这对教与学的矛盾,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多掌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社会新信息。
增强了课堂的活力,使数学课充满了魅力,这必然会增加数学课的实效性。
(二)将数学教学与专业课学习紧密联结,增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大学的学习是以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的掌握为主要任务的,是一个围绕具体专业而展开的一个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
从根本来讲,大学的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都应围绕专业教学而展开。
因此数学课与专业课紧密结合,必定会得到绝大部分同学的热烈欢迎,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增强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数学课仅仅是教书、传授知识,而其“育人”的功能并不突出。
许多人将“育人”的功能寄希望于学校管理。
而实际上我们应当看到,优秀的人格魅力不仅仅是教师品质的表现,更是其学识、风度、处世态度的表现。
一个学识渊博、风度出众、授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超过一千次、一万次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学校数学教师学识渊博者有之,循循善诱者有之,如果注意发挥其人格魅力,数学教学必定会变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会从根本上改变数学教学会让学生感到困难的现状。
四、小结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的竞争。
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社会需要具有系统思维,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高科技人才,掌握信息技术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是他们必备的素质。
因此,我国教育面临重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在强调理论系统性的同时,存在知识旧,内容单调和理论脱离实际等缺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迫切需要加以改革。
参考文献:
[1]温启军.工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d].东北师范大
学,2003.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
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