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软件开发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软件开发行业分析报告

三、
综合来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目前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阶段。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软件开发行业中优质企业迭出。国内逐步形成了以大型软件开发和集成商占据全国市场、部分中型企业占据区域性市场、大批小企业为补充的市场格局。在软件开发行业内部,一般新进入的小企业由于企业资质与资金规模的制约,仅能从事小型软件开发项目,而对于在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来说,具备较强的技术实施能力,可以承接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项目。未来,随着行业兼并整合速度的加快,少数具有规模的企业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部分产品贴近客户需求的中小型企业也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此外,市场也将会淘汰一批成本高、技术落后的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巨大,企业数量众多,竞争较为充分。行业内各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市场定位与专注领域,行业竞争主要体现在各细分领域内部。
持续的技术更新不仅要求企业具备科学的技术创新机制,同时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及保有提出了较高要求。随着行业快速发展,行业内的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人才逐渐向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层次更高的企业流动,行业订单数量、订单规模越来越向技术实力较强、技术服务较全面的规模化公司集中,小规模公司受制于其自身技术及资金实力,业务承接能力较弱,无法吸引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继而导致业务收入及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未来发展空间受限。
目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进入快速成长期,是信息产业中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行业,同时其也已逐渐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突破8万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占信息产业比重超过30%,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达到55%。信息安全产品收入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软件出口超过680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900万人。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呈现“龙头领先、中小微跟进”的趋势。对重点龙头软件企业的监测显示,2018年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达20.4%,高于其业务收入增速13.3个百分点,研发强度达10.4%。
在持续研发投入的推动下,国内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呈爆发式增长,部分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已居于全球前列。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逐渐成熟和落地,已成为大多数软件企业创新发展和业务应用的主流方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打开了新的创新路径,初步形成多种创新应用成果,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引领发展;开源社区改变传统开发模式,正在成为新的创新原动力;以应用拉动创新的体系,催生出大量新兴业态,吸引了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投资和资源,不断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倾斜。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统计:“十二五”期间,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从2010年的1.3万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3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7%,占信息产业收入比重从2010年的16%提高到2015年的25%。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18年度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约为63,061.0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2%。
四、
1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其显著特点是技术壁垒高,行业技术与应用更新快,基本上每隔2-3年就会产生一次较大的技术革新。行业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建模、程序设计、代码测试等软件工程技术,还需要不断对新涌现的技术与应用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诸如移动应用开发、开放平台、云计算等。对于企业而言,只有通过不断跟踪、学习新技术,准确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才能把握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2019年软件开发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管理
1
2二、Βιβλιοθήκη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核心支撑。当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性产业,软件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与灵魂,已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促使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及社会管理等其它领域的生产、经营方式及工作效率等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陆续发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因素的推动下,软件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
对于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而言,企业与客户通常会建立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长期合作可以增强服务提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双方建立了互惠互利的信任关系,增强了彼此的认同感,提高了双方的沟通效率。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客户的认同,获取长期订单或大额订单。
企业为客户提供应用软件产品定制化开发及相关的运维服务后,在后续的系统维护和软件升级服务中,出于数据的一致性、信息的安全性及更换成本等考虑,用户会对服务供应商产生依赖,导致新企业进入行业难度增大。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兴起,世界经济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软件行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我国软件产业始于80年代中期,为推动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增强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国务院于2000年6月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力争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并从投融资、税收、技术等多个方面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扶持下,我国软件产业高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进一步优化软件产业的发展环境,培育一批有实力和影响力的行业领先企业,国务院又于2011年1月印发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11]4号),从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研究开发政策、进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市场政策七个方面继续对软件企业进行支持和鼓励,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