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简答题》专题
1、把正在熔化的0 ℃冰拿到温度为0 ℃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
2、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扇扇子也感到凉快,试分析这两种凉快的原因。
3、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常先把一面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
是为什么?
4、在玻璃杯里倒上半杯开水,会发现玻璃杯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这是为什么?
5、为什么北方的冷气流南下,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交汇处会下雨?
6、从冰箱里拿出冷藏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
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
7、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
为了保
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火
箭发射时,发射架为什么不会被高温烧坏? 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如图)是由
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8.小明的妈妈用食用油炸油条时,油的温度约为200℃。
她不小心把几滴水溅到了油锅里,出现了“油花四溅”的现象。
请解释这个现象。
9、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10、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
过一会儿,他
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
请解释这个现象。
11、灯泡用久了以后为什么会发黑?
12、为什么说“霜前冷,雪后寒”?
13、小陆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
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儿,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
请你帮小陆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14、如图,大烧杯内的冰熔化时小烧杯内的冰是否会熔化?为什么?
15、“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
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16、夏季的清晨,湖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它是怎样形成的?
17.不同季节的清晨,有时会看到卧室窗玻璃内侧表面有一层小水珠,有时是小冰花。
请分别解释这两个现象,并说明发生这两种物态变化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18、取一张光滑的厚纸,照图那样做成一个小纸锅。
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
注意不要让火苗烧
到水面以上的纸。
过一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实际做一做,并且说明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
《物态变化简答题》专题
1、把正在熔化的0 ℃冰拿到温度为0 ℃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
答: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把正在熔化0 ℃的冰放在0 ℃的房间里,冰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够继续熔化。
2、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扇扇子也感到凉快,试分析这两种凉快的原因。
答:吃冰棒是熔化吸热;
扇扇子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吸收人体的热量。
3、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常先把一面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
是为什么?
答:在酒精灯上烧一烧是为了提高镜面的温度,避免由于镜面的温度低,使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镜面模糊不清。
4、在玻璃杯里倒上半杯开水,会发现玻璃杯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这是为什么?
答:开水蒸发产生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壁,降温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杯壁上,因而模糊不清。
5、为什么北方的冷气流南下,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交汇处会下雨?
答:南方的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与北方的冷气流相遇,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熔化变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6、从冰箱里拿出冷藏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
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
答:从冰箱里拿出冷藏的鸡蛋温度很低,鸡蛋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在鸡蛋上,所以鸡蛋变湿了;擦拭以后由于鸡蛋温度仍很低,水蒸气还不断液化,所以擦不干;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温度升高,鸡蛋表面的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所以变干了。
7、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
为了保
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火
箭发射时,发射架为什么不会被高温烧坏? 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如图)是由
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大水池里的水受到高温汽化吸收热量,保护发射架不被烧坏。
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小水珠组成的。
它是由水池里的水汽化后又降温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成的。
8.小明的妈妈用食用油炸油条时,油的温度约为200℃。
她不小心把几滴水溅到了油锅里,出现了“油花四溅”的现象。
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溅入油里的水滴,到达油面时有一定的速度,要继续向下运动。
由于油的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水滴向下运动过程中快速汽化,产生高压气泡,气泡迅速膨胀破裂把油溅起来。
9、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答:舞台上喷撒干冰,当干冰升华时需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10、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
过一会儿,他用
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
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时,冰的温度还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
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
11、灯泡用久了以后为什么会发黑?
答:因为灯发光时温度很高,钨丝因受热升华变成气态钨,当气态钨遇到冷的灯泡壁又凝华成固态的小钨粒,附在灯泡内壁上,长时间灯泡会变黑
12、为什么说“霜前冷,雪后寒”?
答: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化雪是熔化过程,而熔化时需吸热,所以“雪后寒”。
13、小陆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
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儿,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
请你帮小陆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答:“粉”是冰箱里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产生的;
“白气”是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
“冒汗”是茶杯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
14、如图,大烧杯内的冰熔化时小烧杯内的冰是否会熔化?为什么?
答:不会熔化,因为大烧杯内的冰熔化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小烧杯内的冰由于热传递,温度也会达到熔点温度,由于温度和大烧杯内混合
物的温度相同,不能从大烧杯内的混合物中继续吸热,所以不会熔化。
15、“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
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答:不会沸腾,因为大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
沸点温度不变;小烧杯内的水由于热传递,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由
于温度和大烧杯内水的温度相同,不能从大烧杯内的水中继续吸热,所
以不会沸腾。
16、夏季的清晨,湖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夏季的白天温度高,湖水蒸发,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夜间至次日清晨,气温降低,湖面上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飘在湖面上。
17.不同季节的清晨,有时会看到卧室窗玻璃内侧表面有一层小水珠,有时是小冰花。
请分别解释这两个现象,并说明发生这两种物态变化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答: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成的;
小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的;
两种物态变化中,水蒸气遇冷温度不同,凝华时遇冷温度低且低于零度。
18、取一张光滑的厚纸,照图那样做成一个小纸锅。
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
注意不要让火苗烧
到水面以上的纸。
过一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实际做一做,并且说明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
答: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在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
温度却保持沸点温度不变,用纸锅烧水,纸锅始终要向水传热,所以温度
不能达到纸锅的着火点,所以纸锅能烧开水,而纸锅不会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