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务会计复习资料

税务会计复习资料

税务会计
单选:
1.税收三要素:①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课税主体、纳税义务人、法定直接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公民个人)和法人(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力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
②课税对象—是国家征税的基本依据(课税客体)≠税源
③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是税收政策和制度的中心环节,被称为“税收的眼睛”。

2.基本税率为6%:现代服务业(有形租赁除外)
①研发和技术服务(包括技术的转让咨询能源管理工程探勘等)②信息技术服务(电信服务软件设计业务流程电路设计等)③文化创意服务(著作权设计权广告服务会议展览)④物流服务(航空码头客运站服务)⑤鉴证咨询服务(认证咨询)
3.基本税率为11%:适用11%税率的有:交通运输业、邮政业和基础电信服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

4.哪项计入销项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收取的货物增值税税额。

一般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时要收两部分钱,一部分是不含税价款,一部分是销项税额。

5.视同销售的几种情况:
(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施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其货物从一个
机构运往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4)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7)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给他人
6.进口消费品的组价公式: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7.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额:3%
①小规模含税应交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3%;
②小规模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03;
8.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
9.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对企事
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九、财产转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自有财产给他人或单位而取得的所得。

转让股票不算。

十、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取得的所得是非经常性的,属于各种机遇性所得,包括得奖、中彩。

十一、其他所得
除上述10项应税项目以外,其他所得应确定征税的,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

国务院财政部门,是指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

截止1997年4月30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项目有:
(一)个人取得“蔡冠深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基金会”颁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奖金。

(二)个人取得由银行部门以超过国家规定利率和保值贴补率支付的揽储奖金。

(三)个人因任职单位缴纳有关保险费用而取得的无偿款优待收入。

(四)对保险公司按投保金额,以银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支付给在保期内未出险的人寿保险户的利息(或以其他名义支付的类似收入)。

(五)股民个人因证券公司招揽大户股民在本公司开户交易,从取得的交易手续费中支付部分金额给大户股民而取得的回扣收入或交易手续费返还收入。

(六)个人取得部分单位和部门在年终总结、各种庆典、业务往来及其他活动中,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金、实物或有价证券。

(七)辞职风险金。

(八)个人为单位或者他人提供担保获得报酬。

10.哪些计入管理费用:
工资职工福利费办公费折旧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租赁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物料消耗无形资产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坏账准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招待工会经费税金水电取暖
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义务人:简称为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纳税人也称纳税主体。

税务会计:又称企业纳税会计,是指以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为依据,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因纳税单位的纳税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维护国家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专业会计。

税务会计对象:是指税务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混合销售行为:是指在实际工作中,一项销售行为常常会既涉及货物销售又涉及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流转税:又称流转课税、流通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税法允许的办法,作适当的财务安排或税收策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1.税务会计有哪些特点:
①法律性
②相对独立性
③差异互调性
2.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区别:
(1)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一般纳税人根据经营项目适用税率分为0%、6%、11%、13%、17%几档。

(2)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实行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一般纳税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3)小规模纳税人开具普通发票;一般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增值税普通发票。

3.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①在我国境内生产的应税消费品
②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
③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
④进口的应税消费品
⑤零售的应税消费品
4.应税消费品采用定额税率征税的其销售数量的核定方法有哪些?
从量定额征收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具体规定如下:(1)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其计税依据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2)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其计税依据为应税消费品的移送使用数量;(3)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其计税依据为纳税人收回的应消费品的数量税;(4)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其计税依据为海关核定的应税消费品进口征税数量。

论述题
比较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其对所得税会计的不同的影响?
(资产负债表核算步骤)
(一)确定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二)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三)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根据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纳税的影响金额;
(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期末余额一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期初余额”。

(五)计算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一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

②(比较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关系并分别举例说明其对所得税会计的不同影响)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负债的账面价值;就是资产负债表上各项负债金额或负债合计金额
比如:固定资产原价为120万元,不考虑净残值,会计按照4年计提折旧,税法按照3年计提折旧,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1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0万元,计税基础为80万元。

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比如计提产品三包费用走预计负债,那么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③(分别写出负债与资产的计税基础的含义)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抵扣的金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