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7.创造性: 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

8.实验法: 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应变量,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作自变量,测量应变量,以推论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

9.问题解决: 根据给定、克服障碍达到目标的过程。

10.教学设计: 是指对教学的系统规划以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的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进行设计。

11.教学测量: 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

12.学习动机: 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3.学习策略: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而有意识有目的应用的方案和计划。

14.学习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5.教学模式:16.教师威信: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7.最近发展区: 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将要达到的水平之间达到的区间。

18.教学效能感: 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9.自我效能感: 个体再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面对任务的主观信念和判断。

20.有意义学习: 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给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21.教学监控能力: 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和安排,教学活动检查,评价和反馈教学活动调节校正。

三、简答2.教师职业角色过程的形成答:(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3.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4.经典型条件反射与操作型条件发射的区别答:(1)代表人物不同:经典型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提出的,操作型条件反射是桑代克和斯金纳提出的;(2)条件反射的形成流程不同:经典型条件反射是先刺激后反应,操作型条件反射是先反应后刺激;(3)经典型条件反射是被动的,应答的,而操作型条件反射是主动的。

9.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分为哪三维度和六因素答:(1)三个维度分别是: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六个因素分别是: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10.简述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答:(1)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保持;(3)知识的提取与应用。

13.记忆的两个规律17.学习策略的分类答:①认知策略②元认知策略③资源管理策略18.认知策略的分类答:①复述策略②精细加工策略③组织策略23.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答:(1)智力和创造性是楔形关系;(2)智力水平低,创造力低;智力水平高,创造力有可能高,有可能低;(3)智力水平是创造力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25.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答:水平一,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权威取向阶段;水平三,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26.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答:态度与品德其实质是相同的,都包含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不同点是1)内化的程度不同,品德的内化程度高,态度的内化程度低;2)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的范围更广,品德的范围相对较小。

31.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阶段答:1)、定向阶段 2)、情感探索阶段 3)、情感交流阶段 4)、稳定交往阶段3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答:1)、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渗透于心理健康教育;3)、融合于班集体活动和学术活动;4)、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报告,包括团体辅导或个体辅导。

3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答:1)、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2)、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4)、大学生恋爱与性的心理健康教育34.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答:(1)设定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2)进行教学分析:安排任务分析,教学对象分析;(3)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事项,选用教学媒体;(4)优化教学环境:社会环境,物理环境;(5)选择教学策略:教师中心,学生中心;(6)实施教学评价:自我反思,学生评价。

22.如何进行教学任务分析答:(1)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2)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39.标准化学绩测验特征答:(1)命题组卷标准化;(2)实测标准化;(3)评分计分标准化;(4)结果解释标准化。

4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答:第一,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共同因素的学习迁移的影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现代心理学倾向于从学习对象的构成成分来分析。

第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凡是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越好。

反之,效果就越差。

第三,认知技能与策略。

在掌握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认知智能和认知策略,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第四,定势的作用。

值得重视的是定势对于迁移影响具有双重性。

在实际教学中,既要考虑所学课程与原有经验的统一性,利用积极的定势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一类课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变化课题,以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干扰。

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之外,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

46.心理的发展水平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答:(1)学生的心理水平制约着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2)教学又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48.简述教师自编测验的基本环节答:①确定测验目的;②制定编题计划;③命题组卷;④制定评分计分标准;⑤确定结果解释和应用的标准四、论述题1.论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119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主客观的因素,如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的制约。

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虑,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直又不一直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图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重要,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

4.试论如何改革高等教育教学;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因此深化教育改革成为一种必然。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生主动构建的结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1)要不要改——要;(2)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具体的教学模式:科学探究,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

定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的要素:1.积极的相互支持,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2.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组内冲突。

4.对于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定义: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建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的特点: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1.理智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2.建构知识3.掌握问题的方法5.如何给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与指导的教育;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