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TNM国际分期法
1、癌肿本身的生长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和它的浸润范围,以“T”(Tumor)字表示;
2、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程度,以“N”(Node)表示;
3、远位脏器有无血行转移,以“M”(Metastasis)表示。
如果在T、N、M三个字母下面再附加0、1、2、3等数字以表示其变化的程度,就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某一具体乳腺癌目前的临床情况。
这是国际抗癌协会所通过的临床分期法,简称为TNM分期法。
肿瘤的组织学表现不影响临床分期的划分。
T——代表原发肿瘤的情况。
大多数癌肿的T可分为四级,即T1、T2、T3、T4.分级的标准一是肿块大小,二是局部浸润表现。
某些癌肿还有另外两种分级,即T1S代表原位癌T 表示未扪及原发癌灶。
N——代表区域淋巴结的情况。
临床上亦分为四类,即N0、N1、N2和N3.为了说明日后病理检查有无淋巴结转移,如证实有转移,则在N上加“+”,如无转移,则在N上加“—”。
如临床上未能触及的淋巴结中已有转移,则为N0+,已触及的淋巴结中未见癌细胞转移,则以N1—表示。
临床医师对自己触及的淋巴结,也可以在N后面附加a或b来代表自己对有无癌转移的判断,如N1a或N2a代表淋巴结可触及,但认为非癌转移,N1b或N2b代表淋巴结可触及,且认为已有癌转移。
M——代表远处组织的血行转移。
M0表示无远位组织血行转移,M1则表示已有远处组织的转移。
1)原发肿瘤(T)分期:
Tx原发肿瘤情况不详(已被切除)。
T0原发肿瘤未扪及。
Tis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Paget病局限于乳头,乳房内未扪及块物。
T1肿瘤最大径小于2cm.
T1a肿瘤最大径在0.5cm以下。
T1b 肿瘤最大径0.5~1cm.
T1c肿瘤最大径1~2cm.
T2肿瘤最大径2~5crn.
T3肿瘤最大径超过5cm.
T4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
(胸部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
T4a肿瘤直接侵犯胸壁。
T4b乳房表面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水肿),皮肤溃疡或肿瘤周围皮肤有卫星结节,但不超过同侧乳房。
T4c包括T4a及T4b.
T4d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分期:
N0区域淋巴结未扪及。
Nx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以往已切除)。
N1同侧腋淋巴结有肿大,可以活动。
N2同侧腋淋巴结肿大,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
N3同侧内乳淋巴结有转移。
3)远处转移(M)分期:
Mx有无远处转移不详。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包括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4)临床分期:根据以上不同的TNM可以组成临床不同分期。
0期TisN0M0
I期T1N0M0
Ⅱa期T0N1M0;T1 N1*M0(*N1的预后同N0);T2N0M0
Ⅱb期T2N1M0;T3N0M0
Ⅲa期T0N2M0;T1N2M0;T2N2M0;T3N1,2M0
Ⅲb期T4,任何N,M0;任何T,N3M0
Ⅳ期任何T,任何N,M1
在此分期中,Tis在临床上只能有paget病限于乳头者,其他原位癌均不能作临床诊断,而N3(内乳淋巴结的转移)在临床亦是不能触及的。
总的说来,癌肿不大(小于5厘米),腋淋巴结亦不能触及者为Ⅰ期;癌肿虽不大,但腋淋巴结已肿大者为Ⅱ期;凡已有远处转移者,则不论癌肿的局部生长情况或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一律列为Ⅳ期。
Ⅲ期最为复杂,T1N2与T4N3就代表两种极端情况。
一般说,凡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属于N3范围或局部肿块生长情况属于T4范围者,预后都较差,可以考虑手术前应用放疗或化疗,以求延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