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摘要:近年来,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众多高校进行高等教育改革。

其中,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就是一项重大举措,该项措施打破了所谓的“铁饭碗”,实行竞争上岗,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基础课教师,长期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任务繁重。

本文主要针对基础课教师,在新形势下所面对的主要机遇和挑战,以及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师基础课教师分级聘任机遇挑战考核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为此,有的院校、地方给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1-2],有的专家、学者对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培养[3]以及基础课教学改革[4]提出了好的想法和见解。

基础课教师应该认真贯彻落实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新的教学观、实践观和学习观,从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在实践中做出不懈的努力。

但是,面对日益发展的教育新形势,广大教师尤其是基础课教师的适应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当今形势下基础课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 “分级聘任”制度考核,为基础课教师带来全新挑战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广大任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
励教师努力勤奋工作,从而推进我校教学事业的长足发展,近几年来,各所大学院校积极开展教师“分级聘任”考核制度,即:教师岗位分级设置,保证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满足基础学科和急需发展的新兴学科的需求,在聘任时充分考虑学术研究和学术影响、学术资历等因素,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就。

“分级聘任”制度要求广大大学基础课教师在认真搞好本职工作,努力教授本专业、本学科知识之外,还要搞好科研建设,即教学科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这对本身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任务的基础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而巨大的挑战。

大学基础课教师的学历层次略低,传授知识理论化偏强,传授内容较为单一,传授教学较为片面化,同时,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不能很好地将教育学习融入到学生的工作和学习中。

因此,如何提高学历层次,争取自身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学历和领域迈进,是基础课老师面临的新问题。

1.2 学校转型对基础课教师提出新要求
从上世纪我国实行“教育产业化”以来,很多高校进行了合并、扩招,随着生源的不断扩大,学校也由原来专业单一发展成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大学。

而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性质也在发生着变化,学校由原来的中专院校经合并调整到高职院校再经历史的发展和学校自身的变革发展成为一所本科院校。

学校性质发生变化带来的是对教师的
要求愈来愈高。

教师的任务也由原来的“教书育人”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更要走出课堂,思维拓展,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知识体系建设,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学术和科研水平。

1.3 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趋势更加明显
对于大学院校基础课教师来说,理论知识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新变革。

理论教学更多注重课本教学,以教授课本和本专业知识为主,同时,过多重视理论教学可能会禁锢学生思维,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创造性。

而人才培养方案的提出,要求人才的培养由“理论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不再是理论教学占据主导地位,而是重视应用教学,这无疑对基础课教师又是一个重大挑战。

期间,如何将理论知识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走出去,改变“平面课堂”教学方法,注重“立体课堂”教学效果和影响是摆在基础课教师面前的一件大事。

1.4 学科竞赛等活动亟需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近几年来,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学科竞赛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高校学子积极参加数学建模大赛。

数学建模要求面向现实生活,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相关科研背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这不仅对参加建模的学子提出挑战,更是从中考验广大基础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广大基础课教
师尤其是数学老师要求具备较高层次的实践动手本领,更好的指导学生亲身操作,自身感受实验,而不是纯粹的数学理论或者课本讲解。

2 基础课教师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针对新的教育形式下基础课部教师面临的种种新问题,基础课教师应从自身抓起,正视困难和挑战,摆正心态,努力追求自身知识的充实和完善,积极创造,努力钻研,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改造旧有观念,武装新知识,接受新改革,采取正确有效的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改革的新的教育形式。

2.1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拓宽知识面,做学习型教师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做教师的更应该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广大基础课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本学科、本专业的过硬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广博的其他学科和其他专业的知识,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学习一些新的技术,如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高数老师运用数学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同时又要注重其他学科的穿插渗透,例如物理学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多种学科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更有利于推动教学的更进一步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学问的兴趣,组织学生参加具体形式的活动,如数学建模比赛和知识竞赛,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例如PPT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带来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俗易懂而又具体形象,方便学生理解。

2.2 提高学历层次,冲刺“高水平、严标准、高要求”
针对学校转型带来的性质变化,要求基础课教师切实提高学历层次,向着“高水平、严标准、高要求”的目标奋进。

大部分基础课教师为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学历经验,学问研究等方面有所建树,但是,在大学教育普遍化,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硕士研究生学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代大学教育的新发展和新变革。

因此,学历层次的提高迫在眉睫。

致力于本专业的基础上,博览群书,努力深造,深化知识能力和水平,争取向博士生等更高学历的高峰攀登。

在此基础上,广大基础课教师应避免固步自封,加强沟通交流,尤其是增强自身以及本校与国内、国外重点院校的交流和沟通,在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内达成合作共识,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促进知识的扩充和更新。

2.3 科研建设树新风,教学科研“并驾齐驱”
就广大大学院校开展的“分级聘任”制度,这要求基础课教师较好的融入教学科研团队,积极承担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确保教学效果良好;努力争取科研机会,积极参加团队科学研究与建设任务,完成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训练,积极与国内外重点院校的同行业专家、教师进行交流和积极参与相关事项的讨论;不断扩充学术视野,开拓新的思想领域,教学相长。

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并驾齐驱”。

这对广大基础课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同时又包含着不小的挑战。

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大量的科学知识作为支撑,更需要对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所以,基础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搞好科研项目,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不仅促进教师本身对知识摄入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将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联系起来,将尊重科学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起来,也有效地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

2.4 科技创新带动对科研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素质的提高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等大赛,这不仅激发学子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借此机会,为广大基础课教师提供一个完善科学知识,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的广阔平台;积极鼓励学子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引导其将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等相结合,在头脑形成立体概念,这要求广大基础课教师创新思维理念,将知识切实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2.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广大基础课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理论指导教学的观念,在完善课堂教学,课本知识的教授之外,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做只会“啃”课本的读书人,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将数学教学引入到实际中去,例如将课本内容做深入分析,将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现象带到课堂中来,让同学们对于数学方面的学习不再抽象理论化,而是发掘其实际应用内涵,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

2.6 热爱本职工作,具备优秀品质
广大基础课老师应树立职业教育观念。

只有在正确的观念下才能指导正确的行为,因此,教师应首先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做好分内之事。

同时,要具备优秀品质,即尊重,倾听和教育感化。

教育是心和心的共鸣,是爱的呼应,教师应尊重学生自我创造力,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同时,倾听学生的困难和新生,要用道德和教育的力量感化学生。

3 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基础课教师,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要用良好的心态迎接挑战,正视困难,解决问题。

教师的岗位虽然是平凡的,但是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共创和谐社会的今天,教师们应该发挥力量,继续支持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国教育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管培俊.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J].中国成人教育,2007(6).
[2] 张杰,王盼盼,胡健.河北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6).
[3] 郑文凤,梁英.提高高校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时代教育,2013(13).
[4] 刘丽芳,孙红卫.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J].大家,
201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