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基础练习
4.若右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 陆地,图中箭头表示气流运行方向,则甲、乙、 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A)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乙>甲>丁>丙 D.丙>乙>甲>丁
基础练习
5.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A)
6.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是先有气流的水平运动 然后才有气流的垂直运动。( B )
郊区
市区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郊区
基础练习
1.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 A) A.热力环流 B.三圈环流 C.大气环流 D.季风环流
2.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B) A.太阳辐射 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 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基础练习
3.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海陆之间的冷热不均 B.热力环流是由大气的水平运动引起的 C.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D.在近地面,温度高处形成低压
海陆分布使其断
2.季风环流
2.季风环流 A.含义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 律变化的风叫季风。
2.季风环流 B.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七月
洋
亚速尔 高压
海陆的热力 性质差异
阿留申
副 亚极 洲地高低压气 压 带 低压 60N
对流运 复杂 动显著 多变
最密切
水平 运动
晴朗
高空飞行、地 球生命的保护伞
反射无线电 短波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光谱包括:r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光、红外光和无线电波,波长依次增加。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选择性 散射 —选择性 反射 —无选择性
六、锋面系统
1.气团
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 较均匀的大团空气,叫做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2.特点
问题探讨1 1、正确判断冷暖气团交界面? 2、怎样判断冷暖气团的位置?
暖
冷
锋面系统
锋 线 锋面
锋面附近会造成什么样的天气?
锋面附近会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风等 天气。
3.分类
问题探讨2
怎样判断冷锋与暖锋?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假设条件:地表均一、地球公转、地球自转。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五、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A.原因
B.表现
0°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低压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h p a) 1000
1002
1004
1006
F
梯
1008 F梯
F
F
梯
F
梯
V风
梯
F
梯
F偏 F偏 F偏
F偏
F偏
1010
F偏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既影响风的方向,也影响风速。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
风速。
二、大气的运动:
2.成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
1、气压梯度 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影响,风向将垂直于等压线)
你可以绘出水平气压梯度 力吗?
1005pa
A 1010pa
D
A
低
C
B
三、大气的运动:
2.成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高空风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大气的运动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气
圈
大
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
圈
圈
水
地核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大气圈的组成: 地球表层包围着的大气称为大气圈。
低层大气 组成
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1、大气圈的组成:
理想模式
夏季:大陆升温快于海洋,形成低气压
B.表现
冰岛低压
阿留申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
理想模式
冬季:大陆降温快于海洋,形成高气压
B.表现
冰岛
一月低压
大
西
洋
七月亚速尔
高压
副 亚极洲地高压低 气 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副 亚热洲带低压高 气 压 带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占优势)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C.意义
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 力随季节而消长,位置随季节而移 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 重大影响。
小结
太阳辐射使其动 地球自转使其偏 地球公转使其移
高空风 近地风
(h p a) 1000 1002
1004
F摩
1006
1008
1010
F梯 V风
F偏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的方向,也影响风速。
①④ ③②
①_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力 ②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_
③___摩__擦__力____
④____风__向_____
四、气压带和风带
冬太 海陆的热力
性质差异
亚欧大陆
夏平
洋
副 热印带度高低压气 压 带
夏威夷 高压
30°N
冬
夏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
性位置移动
0°
例题:
读亚洲7月季风图: (1)图中季风A的风向是 __西__南_季风,B的风向 是__东_南__季风。 (2)图中季风A和季风B 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形成的是_B____, 这类季风在_东_亚__(地区) 最为典型。 (3)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沛,特别 有利于粮食作物中_水__稻__的生长。由于季风的强弱 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__水_旱__灾害频繁,对该作物 的生长威胁很大。
低压与气旋
低
北半球逆时针
以阴雨天气为主
高压与反气旋
高
北半球顺时针
以晴朗天气为主
气旋(低压)
北半球
南半球 气旋:北逆南顺辐合上升
单位:百帕
低
气压梯度力
低
风向
气旋——阴雨天气
反气旋(高压)
北半球
南半球
反气旋:北顺南逆辐散下沉
高
单位:hPa
高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反气旋——晴朗天气
5、案例
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气压带风带分布有何规律?
气压带分布规律: 高低气压相间分布,并且南北半球对称。
风带分布规律: 南北对称分布,但风向不同。
合作探究2
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 同吗?
不同。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阴雨。 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晴朗。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主要 N2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 成分 洁
O2
维持生物活动必需的物质
空 气 次要
成分
CO2 O3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 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的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
怎样对锋面天气进行预报?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冷气团
暖锋
冷锋
判断方法: 观察冷气流的运动特点
4.天气
怎样对锋面天气进行预报?
预报方法: (1) 冷锋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2)冷锋过境时: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3)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1)暖锋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2)暖锋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天气现象 (3)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反射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收 散射
大
射向宇宙空间
气 辐
大气上界
射 大气
吸收
吸
收
大气逆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辐射
综合练习
读左图,回答问题:
A
A2 A1
B2
C2 B C1
1.A、B、C中表示短波辐射 是 ( A ) ,表示长波辐 射的是( B、C ) 。
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长江中下游 地区7月份出现的伏旱天气、两极地区的极地 高压等都是反气旋控制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