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大的书教学实录

最大的书教学实录

《最大的书》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平时,你最喜欢读什么书?喜欢读书是一个好习惯。

多读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还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懂得更多的道理。

有一个叫川川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特别喜欢读书。

有一天,他去爬山,居然在山上见到了一本和我们读的完全不一样的书——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
板书课题:最大的“书”学生齐读课题
大家注意看,这个课文题目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书,加了双引号)
为什么要把书字加上引号?(因为它不是真正的书)
不是真正的书为什么还要叫它书?是谁教川川读这本书的?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段落和不懂的地方。

二、读文学字
1.学生初读课文。

谁能告诉大家,这本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岩石)识字:岩
是谁教川川读这本岩石书的?(……)词卡出示:地质勘探队员
这个词当中有两个生字:谁记住它们了?质(……)质的部首是什么?贝字底勘kan 怎么记住这个字?
谁知道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
地质勘探是一种特殊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就是翻山越岭,到处寻找可以那些有开采价值的矿,比如煤矿,铁矿,金矿……。

然后报告给国家的地质部门,再由国家组织进行开采。

中国有一个最著名的地质学家叫李四光,就是他在不断寻找中发现了黑龙江的大庆油田,从此结束了中国只能向外国购买石油的历史。

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读一遍:地质勘探队员
2.这位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是怎样教川川读岩石这本书的?
川川都提了哪些问题?叔叔又是怎么回答的?下面由老师为同学们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想边听。

3.老师范读课文
4.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的方式?(对话)一问一答的方式,也就是对话方式。

川川一共提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快点拿起笔,把川川的问题用横线画出来。

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第六个问题?
(小黒板出示6个问题)
川川提了这么多问题,都得到解答了吗?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是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你对川
川的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地质勘探队员叔叔的回答,并且认真地想一想,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5.学生自主学文。

6.随文识字
A、川川的问题都找到答案了吗?
好,那谁先来读一读川川的第一个问题?指名读:“叔叔,您在看什么?”
川川为什么这么问?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他的语气是怎样的?看到一个叔叔趴在大石头上看什么,他感到——很好奇。

所以他奇怪地问:~~~~
你能奇怪地问一问吗?指名:读出奇怪的语气。

叔叔是怎么回答的?————我在看“书”呢!
B、对于叔叔的回答,川川什么反应?他看到书了吗?所以,他的语气应该是怎么样?——更奇怪了。

明明只是一块大石头,叔叔怎么说在看书呢?所以他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哪里有书啊?
对于川川的第二个问题,谁找到答案了?指名答。

(出示小黑板: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指册:这个字读什么?它的部首是什么?查字典,找册的部首。

共三个。

出示字卡. 厚:厂里过日子。

反义词:薄。

你见过一层一层的岩石吗?想看看吗?课件出示:岩石书。

C、看了这样的岩石书,川川又提出了什么问题?指名:这上面有字吗?
什么语气?认真地谁能读得更认真些?指名读
你们说,这岩石书有字吗?叔叔是怎么给川川讲的?示小黑板:有。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认识生字:印,痕,
谁读懂了这段话?叔叔的话是什么意思?
下雨的时候,雨点落在软软的泥地上,或者是灰尘的地方,就留下了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坑,就是雨痕。

同样,在海边,湖边,河边,波浪一层一层地涌向岸边,在岸边的泥沙上就留下了一层一层的象波浪一样的痕迹,就是波痕。

这些雨痕,波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之后,变成了坚硬的岩石,但是雨的痕迹波浪的痕迹却被清晰地保存了下来。

地质队员们通过对这些雨痕,波痕,还有矿物的分析,就可以了解到许多的事情。

所以,把它们叫做——字。

(师在小黑板上画出:雨痕,波痕,矿物,都是字。

一起读一遍:雨痕,波痕,矿物,都是字。


你们想看看这些特殊的字吗(课件展示雨痕,波痕,各种各样的矿物。

C、岩石书中光是有字吗?还有没有别的?(还有画!)从哪里看出来的?
第7、8自然段: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想看看岩石书中的画吗?(出示课件:树叶,贝壳,小鱼。


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想不想看?
大家看,(师点击课件,出示恐龙、虾、恐龙蛋、乌龟的化石…………)
同学们,你们知道岩石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图画吗?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了象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

这些叫什么呢?(“化石”)
知道化石形成的时间至少要多少年吗?(至少,1万年)世界最早的动物化石,距今,5.8亿年。

叫贵州小春虫。

D、你觉得这些有意思吗?那你有没有问题要问呢?指名: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谁能通过读文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林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这里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岩石告诉我们这里发生了什么?
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在运动着的。

在地壳的活动中,陆地-大海-高山它们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转变。

不同的是,这个过程是————非常非常漫长的。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很久很久以前,后来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慢慢)(师在小黑板上画出)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
指名读词。

哦,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这个变化的过程实在是太漫长了。

把这几个词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能不能读把这种漫长表现得更明显。

齐读
师:地壳的变化的程实在是太漫长了。

没有任何一种生命形式能亲眼见证这一过程。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亿万年前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发生了哪些事?(岩石书)对!就是这些岩石,用它们特殊的方式,也就是用这些字,画,矿物,清楚把这些过程完完整整地记录了下来。

现在的我们正是依靠这些岩石默默的记录,一点点地寻找寻找,去阅读,去发现历史的真相的。

谁能再来读一读?
E、听了叔叔的解释,川川满意了吗?(没有)从哪里看出他并不满意?他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了: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大家看看,川川从一开始遇到这位叔叔就开始提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问个没完没了,非得把事情弄个明白。

这种做法,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叫什么?——
刨根问底。

(贴词条)刨,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生字。

你有没有好办法记住它?还能组成什么词?
谁能替叔叔给川川解释一下?出示小黑板。

指名读:“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这一段话当中也有两个生字。

煤:宝。

家里有玉。

刚才我们看到了,那些矿物中有好多就是玉,谁家里要是有那么一块,会把它当成什么?——宝!对于爸爸妈妈来说,自已的孩子是比天下最贵重的玉石还要珍贵的,所以,每一个孩子也是家里的——宝。

还有一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藏,多音字组词。

读懂了这本书,能找到哪些宝藏?这里有一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还有更多)那么你能不能说说,还能找到哪些宝藏?(……)
F、听了叔叔耐心的解释,川川有什么表现?大家一起来读读川川的话:太好了,太好了!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川川的话是什么意思?(长大后也当一个地质勘探队员)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地)你能读出川川那种高兴的心情吗?试一试。

指名读。

齐读。

6.你觉得川川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好学,爱问,爱思考,充满好奇心刨根问底)
对于勘探队员叔叔,你认为是一个怎样的人?(耐心,特别热情,)
从哪儿看出来的?(图,脸上笑咪咪的。

一连回答了那么多问题,解释得特别清楚。

)7.那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两个人物的特点吗?
同桌练习。

8.角色朗读
A、指名读
B、分成两组读文。

女生:叔叔,男生:川川,老师:旁白。

三、总结
同学们,知识不仅仅可以从书店里买来的各种各样的书中去获取,还可以在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有声有色的“书”中得到。

小到蚂蚁的走路,大到太阳的升落……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一颗善于探究的心,勤学好问的习惯,我相信你们也会找到更多的“书”,发现更多的奥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