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出具审计报告

如何出具审计报告

如何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 那么,如何出具审计报告 ,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出具审计报告 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审计流程的意义 (一)概述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

广义的审计 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 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 一般可划 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 容。

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流程指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 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二)制度 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 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 从而节约人力 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缺点:过分依赖 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二、准备阶段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 况;2、
1/7


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 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 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 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 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

3、查 阅公司章程 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 、重要合同 等。

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

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 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 托和受托关系, 明确委托目的、 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 同。

具有法定约束力。

⑴签约双方的名称; ⑵委托目的; ⑶审计范围;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及其反映的日期或期间 ⑷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⑸签约双方的义务; 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及时提供审计人员所要求的全部资料; ② 为审计人员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③ 按照约定条件即使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① 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② 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报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后果, 与审计人员无关。

⑺审计收费; ⑻违约责任; ⑼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的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否 作为在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进行抽样的基础,并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决定 其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

(四)确定重要性 重要性, 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这一程序在特 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在审计过程中, 需要运用重要
2/7


性原则的情形有: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计划阶段)。

在运 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在实施阶段, 根据重要性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查;三是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 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 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 志。

自考教材对重要性介绍非常简略, 但是考试时候经常涉及超纲内容, 而且与 审计报告的关系非常密切,这里进行必要拓展。

重要性, 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这一程度在特 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注意: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 会计报表使用决策而言的;2、 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3、 重要性与可容 忍误差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 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 差。

1、一般要求: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

在确定审计 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

其运用的一般要求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②重要性原则的两个目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

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

二是 为了保证审计质量。

③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两个阶段: 注册会计师应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

一是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二是 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两个方面的考虑: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在 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

这也就是说,重要性具 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般来说, 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 或漏报更重要。

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 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

例如:①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

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层次和相关账户、 交易层次的重要性。

这就意味 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性:①会计报表层次;确 定方法: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

②账户和交易层次。

确定方法:分配方法和 不分配方法。

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 保持应有的职
3/7


业谨慎, 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①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 关系。

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

③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 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 据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两两反向) (一)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2、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3、选取:同一期间的报表,取重要性水平最低的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 性水平。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账户或交易的审计程序前, 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 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 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

对 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 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 方法。

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各账户 分得的重要性称为"可容忍误差"。

对于易出错的项目, 可确定较高的 重要性水平;对于重要项目或不期望出现错误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 可能与编制审计计划 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不同, 如前者大大低于后者, 注册会计师应当 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二)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 应当汇总已发现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 报, 以考虑其金额与性质是否对会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

注册会计师在汇 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 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 并考虑期 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处理。


4/7


5/7


6/7


7/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