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第四讲(一)、基础知识常见考点根据汉字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拼判断汉字的注音是否正确音汉字的笔画与笔顺与判断错别字汉字形近字多音字词义的理解近义词、反义词词多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基语词语的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础成语知句子的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句式的变换(“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反问句、引述句—识—转述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陈述句—比喻句、拟人句句)关联词语子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判断病句谚语、歇后语标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和省略点号。
符号(二)、句子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
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1、句子的构成句子是由词构成的。
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
例如:“是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什么”春天来了。
我们是少先队员。
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
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
例如:外宾们游览了峨眉山。
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
“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
例如:这位老教授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老人悠然地谈着过去的辉煌经历。
情绪激动的歌迷们把演唱会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2、句子的类型陈述句:陈述一件事情,语调平直,句末一般用句号表示。
可分为否定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有否定词)疑问句:询问或提出问题的句子,语调高升,句末用问号。
祈使句:请求、命令、商量或提出要求的句子,一般用降调,语气坚决的句子句末用叹号,语气缓和的用句号。
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惊讶、厌恶、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等),语调一般用降调,句末有叹号。
3、句子的变换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
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一般变换方式:A、“把”与“被”的变换B、陈述与反问的变换C、肯定与否定、双重否定的互换D、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互换(引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例1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要点:肯定或.否定词互换、标点互换例2 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
改成:凡卡说:“我在给爷爷写信”。
把第三者的转述改成某人直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
要点:直接和间接人称和标点的转换例3我羡慕他。
他聪明。
改成:我羡慕他聪明。
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
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
“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4、扩句与缩句句子的主要成分:“谁+干什么或怎么样、在哪里”扩句:在主要成分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恰当的修饰或限制性的词语,使句子丰富、具体和生动。
缩句:保留主要成分,把修饰或限制性的词语去掉,缩成简单的句子注意:扩句与缩句都不能增加和减少原句的主要成分,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5、仿写句子仿写句子只是做到句式相仿,内容与语境相一致,但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三步法:A、仔细研读提干,明确要求B、研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特别是注意句式的限制和修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关注文意的统一性和句意的连贯性C、仿写完后,要回头审读所写句子是否恰当原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温暖。
仿写:母爱是一泓清泉,让我们的情感纯洁明净。
【基础训练】1、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2、改写句子。
①他上课玩东西,这是事实。
改成反问句改成双重否定句.②小明对小红说:“明天,我请你去公园玩。
”改为转述句、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3 A、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 B、十万支箭,三天怎么能造得起呢?改为陈述句: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
C、改为“把”字句: D、郎朗说:“我是来弹一首贝多芬曲子给你们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句: 4、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缩句)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改成反问句)“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改成转述句)中队长对张铭说:”、仿写句子,以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或者杰出人物为主要的对象,加上适 5 当的修饰语写三句话。
例:我们有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有博大精美的故宫,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
6、仿写句子,尽量做到句式整齐。
(注:先写出一种自然现象,然后写出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合乎情理感悟)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在万物,;,;(三)、关联词一、什么是关联词?关联词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
复句也叫关联句,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二、常见的关联词(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并列关系1.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2、承接关系(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3、递进关系(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4、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5、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6、因果关系(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7、假设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8、条件关系(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三、容易混淆的几组关联词★既然……就(那么)表示依据和结论的关系,推论因果既……又表示并列关系例老师对同学们说,“既然外面下雨了,我们的课外活动就取消吧。
”★尽管……却(也)表示转折关系不管……都(也)表示条件关系天气尽管这么冷,心头却很热。
例不管成绩怎样,文凭上都那么几个字:“新制初三”。
“尽管”表转折,后边通常用表确指的“这么”或“那么”与之呼应;“不管”表条件,后边通常用表任指的“怎么”、“多么”与之呼应。
★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只有……才表示唯一条件只要……就表示一般条件无论……都表示无条件★即使……也表示转折关系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例即使学习上遇到极大的困难,他也有勇气去克服。
如果你买了那两个,这个就算白送。
【基础训练】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
①()风吹雨打,我们()要坚持到校学习。
②()要努力读书,()要关心政治。
③()我俩住得很远,()不常见面。
④()困难再大,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
⑤()别人的意见不对,我们()要虚心听取。
2、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①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②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我们多赶几里路。
③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④⑤3、判断下列句中关联词使用的正误,错误的在原句上改正。
)①因为同学们信任你,你所以应该勇敢地接受这份工作。
()虽然太阳离地球太远了,但是我们并不感到它有那么热。
(②)只要平时从严从难地刻苦训练,就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③④鲁迅先生不是伟大的文字家,而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⑤山上开满了杜鹃花,无论花朵还是叶子,()、判断病句(四)一、什么是病句?所谓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也就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
我们不仅要学会辨别、改正病句,而且要在作文中尽量避免写病句。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1、要尽量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在原来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2、要尽量少改,改动的字数要尽可能少。
三、判断病句的方法1、缩句法缩句法就是把长句缩为短句,去掉修饰部分,保留句子的主干的方法。
其优点是便于看清句子的脉络和层次,利于抓住句意,有助于辨别句子的正误。
例: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在二十一世纪担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强国。
显然,缩句后的“担负”与“强国”搭配不当,应在“强国”后面补上“的责任”。
2、逐一检查排除法检查排除法就是从前往后逐一对句子的每一部分(词组或短语)进行检查,并在检查中逐步排除那些没有语病的成分,对怀疑有问题的部分逐一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出有问题的部分。
使用此法要注意一个成分与它前后的配合关系,如果一个成分与几个成分有搭配关系,要把几个成分分开来分别与这一成分考察,然后再做出正误判断。
例:爸爸端着盆和毛巾走进屋来。
采用逐一检查排除法,可知“爸爸端着”与“爸爸走进屋来”都没有问题,“端着盆和毛巾”是问题怀疑的对象,把“端着盆和毛巾”分开来考察便知,“端着盆”没问题,“端着毛巾”就有问题了,应改为“拿着毛巾”。
原句应改为“爸爸端着盆,拿着毛巾走进屋来。
”四、常见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个成分,使表达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
其修改方法是补上所缺的成分。
例1 在冬季动员会上,纷纷表决心。
此句缺少了表决心的对象(缺主语),改时应在“纷纷”前加上“我们”或“他们”、“大家”等表示复数的对象。
例2 小燕紧紧地书包带。
此句缺少了小燕发出的动作词(缺谓语),改时应在“紧紧地”后面加上“拉着”或“抓住”等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