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教案我的新朋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做一幅肖像画。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1、描绘出新同学的外貌特征,在欣赏同龄人作品时,大胆的发表自己的建议。
2、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
3、大胆自由的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更方法为同学绘制肖像画。
课前准备同学之间相互观察准备几幅供学生欣赏的肖像画,教学过程一、组织学生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引导阶段板书:朋友,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朋友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彼此关系比较好的人)引导学生谈话,从幼儿园到现在你认识了很多的人,在这些人中,有你喜欢的、了解的……,相信其中肯定会有你的好朋友,在这些朋友中那些是刚认识的,而且你们的关系比较好。
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新朋友和老朋友,在这些新朋友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在说话时,指以表达出同学的特点。
要把同学画像主要应画好它的什么地方,学生思考、讨论,小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得出话好肖像画主要应抓住人物的特点。
三、发展阶段1、真实反映阶段带领同学互相观察,通过观察了解新同学的外貌特征,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利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好朋友的脸型、五官、发型等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也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描绘。
2、形成特色阶段引导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学生通过欣赏懂得画像肖像画时既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又要体现自己的绘画风格。
3、大师们的作品非常有特点,相信同学们,也会向大师们一样讲好朋友表现出来。
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的方法为新同学绘制一幅有特点的肖像画。
4、展示学生的肖像画作品请同学们猜猜他是谁,检测一下自己有没有把同学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收拾整理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将工具材料收拾好五、课后拓展1、欣赏更多的肖像画。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方法、风格来绘制自己周围的亲人和朋友。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与”兔”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得到提高。
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积累出发,挖掘其中的艺术要素,感受并运用表演艺术(动作、神态、语调等)的表现手法。
3:通过儿歌、故事表演,渗透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说说、跳跳、欣赏、表演等形式了解兔子的特征及特有的生肖文化。
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可爱的小兔。
教学难点掌握兔子的主要特征,并能在创作中有所体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律动:《十二生肖》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的是谁呀?课件出示课题--可爱的小兔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可爱的小兔。
二:小兔特征1、图片展示:兔师:看了这两只可爱的小兔,你能说说兔子有哪些特征吗?(兔子有一对长长的耳朵,一个圆圆的头,红红的眼睛,奇特的三瓣嘴,胖胖的身体,前腿短,后腿长,短短的尾巴翘翘的,兔子还很善良,从来不欺负其他小动物)你摸过兔子吗?有什么感觉呀?你知道兔毛有什么作用吗?兔子爱吃……走起路来……2师示范简笔画,学生模仿。
师:和老师一起来画一画可爱的小兔好吗?(胖胖的身体、长长的耳朵、红眼睛、短尾巴)师:老师画出了这只小兔的一些最主要的特征,省去了腿脚,把头和身体连为一体,我们通常把这种简化物体的方法称为省略法。
3、观察:玩具兔师:小朋友,你们看看教室里的这几只玩具兔,和生活中的兔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师:人们为什么把小兔装饰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呀?还把小兔拟人化了呀?(--用不同的颜色和拟人化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兔子的喜爱之情,充分说明了兔子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
)4、课件--儿歌1: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是根据小兔的外在特征来编的,我们一块来看看好吗?小白兔--小兔子,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蹦蹦跳跳乐开怀,爱吃萝卜爱吃菜。
师:这里还有一首儿歌,这首儿歌说的又是小兔的哪个方面呢?我们一起来瞧瞧。
小白兔过桥-- 小白兔,过小桥,走到桥上瞧一瞧,山羊公公过来了,摇摇摆摆走上桥。
小白兔,往回跑,站在桥头把手招,山羊公公,您走好,山羊公公,您先过桥。
河水听了哗哗笑,小鱼听了蹦蹦跳,都夸白兔有礼貌。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只小白兔吗?为什么?三、《小兔跳跳》师:让我们跟着这只既善良可爱又有礼貌的小兔一起到草地上去跳跳好吗?课件播放--小兔跳跳师:这首歌里的小兔是只什么样的小兔呀?(勇敢的小兔、最快的小兔)你们喜欢这样的小兔吗?四、欣赏师:小朋友都喜欢兔子,老师也特别喜欢勇敢善良的兔子,所以收集了一些关于兔子的图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课件展示:兔儿爷--剪纸--手工--纸工--彩笔兔儿爷师:在欣赏兔儿爷的同时,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思考几个问题:兔儿爷的模样是什么样的?(--拟人化,画上了眉毛,穿上了衣服,手脚的变化)色彩以哪几种颜色为主?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兔儿爷的造型注重衣着的华丽和面目五官的神情,通常是二目直视,三瓣嘴紧闭,脸蛋上施淡淡的胭脂,俊秀中含威武,端庄中有稚气,看上去活泼生动惹人喜爱。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兔儿爷吗?关于这个兔儿爷呀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
住在月宫里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
玉兔变成人来到了北京城,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者骑上狮子、老虎,有时是男人装束,有时是女人打扮,走遍了北京城内外。
后来玉兔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后就回到月宫中去了。
人们为了感谢玉兔,就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每到中秋节的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
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
剪纸师:瞧,这两个是什么字呀?通常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这两个字?在这两个代表喜庆吉祥的字上也装饰了兔子的图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字和小兔在剪的方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吗?(字:由线条组成--阳刻法;兔:由块面组成--阴刻法)这两个剪纸作品都采用了什么颜色?(同样表达了人们希望一年平平安安的美好愿望。
)……师:这些兔作品尽管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抓住了兔子的特征,是哪些特征呢?小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实践创作师:现在就请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和同伴合作完成一个兔的作品。
A:小组完成两种折兔子(可以个人折,也可以合作折,勾勒轮廓添加颜色)B:小组完成两种剪兔子(可以个人剪,也可以合作剪)C:小组合作完成一副《龟兔赛跑》[讲一个简短的故事]D:小组表演《小兔乖乖》师:兔子不但勇敢善良,乐于助人,而且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很强。
小朋友,你们听过《小兔乖乖》这个故事吗?故事里的小兔是什么样的小兔呢?老师请这一组的小朋友来演一演。
[师:小朋友,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了吗?或者看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学会保护自己、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比如小朋友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评价:自述--互评--点评五、小结1、课件播放:律动《小兔回家》2、师:可爱的兔宝宝玩累了,要回家了--关于兔子这个动物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14请你告诉我一、教学准备:1、学生:(让学生从儿童读物、报刊去寻找自己认为美丽的画,并说明理由。
)2、老师:搜集几组儿童画供学生欣赏二、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能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能表达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增强自我表现的能力。
三、教材评价:本课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画,讲述自己喜欢作品的理由,在不同的作品中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
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儿童绘画的特点,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
五、教学难点: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
六、教学与实习阶段:引导——5分钟,讨论——10分钟,构思——25分钟,着色——15分钟,欣赏评价——15分钟,整理展示——5分钟,老师小结——5分钟。
七、教学过程():第一节1、老师以谈话法引入新课。
2、请学生展示自己寻找的儿童画供师生欣赏。
3、让学生讲述自己寻找得来的儿童画,并说明理由。
4、老师展示几组儿童画供学生欣赏。
(选择有代表性的,从形式、方法等方面有重点地进行欣赏介绍)5、老师小结:归纳师生所展示的各类儿童画的特点、形式、和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7、老师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儿童画的特点、形式及方法。
▲描绘奏乐的▲描绘舞蹈的▲描绘动物的▲描绘鱼类的▲描绘花卉的8、讲述作画步骤:A、构思B、画出草图C、涂上色彩D、整理修改八、学生作画:老师巡堂辅导并播放音乐作业要求:自己表现自己学习生活以及身边的人和事,画一幅创作画。
(本节课画草图,下节课涂颜色)九、教学评价:1、请优秀作业的同学上台展示作业供师生欣赏。
2、请同学大家评议3、老师总结归纳。
重点讲述儿童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十、课程类型:寻找——欣赏——创意——畅想——寻找自己认为美丽的画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尝试创作表现第二节一、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以及出席情况。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的优缺点。
三、讲述涂色彩应该注意的几方面。
A、选用色彩要鲜艳B、用色要有变化,全部涂满,不留空白。
四、学生继续作业:教师巡堂辅导五、作业讲评:展示优秀的作业供大家欣赏,采用互评的方法谈谈各自的看法,最后教师小结;肯定画得好的同学同时鼓励后进生。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流动的颜色设计理念:通过观察发现---实践验证---交流探索---再发现系列贯穿的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了调色的方法及两种颜色的调和会产生第三种颜色等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的主观探索为本,如调色让学生实践后总结,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调色应怎么样调,再如老师提问红、黄、蓝三个好朋友在玩耍时发生了什么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主动观察发现色彩交融后的变化,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提问到除了吹画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三个好朋友一起玩耍,从而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如学生让蘸色的玻璃球在纸上滚动的游戏。
学习目标:1、了解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展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认识色彩的变化,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生将颜色调到适合的浓度。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吸管等管状材料一根,毛笔,水罐,铅画纸,玻璃球三个,小抹布一块。
2、教师除需要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外,还需准备几张范作(每小组一张)。
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欣赏范作,交流讨论: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使用了几种颜色?吸管在今天的作业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找到本次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使下一阶段的学习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