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化学发展简史PPT课件

药物化学发展简史PPT课件


们的合成和使用是零散的、偶然的。这些药大多治疗
一些头痛脑热的小毛病,而对当时主要的致病性微生
物引起的各种传染病,尚未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科学
家和医生们尚未根据医疗的目的和需要主动地进行有
机化学药物的合成和制备。
1909年,德国医生兼化学家保尔·埃尔利希,
把有机砷化合物(试验发现第606号化合物可以杀死梅
3.药物化学基本方法的奠基
• 20世纪初,药物化学结构研究的基本方法 形成,即利用官能团反应预测药物的各个 基团;利用化学降解法将药物分解成较小分 子;利用各种分析手段测定小分子结构;最 后,必须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证明药物结构 的准确性。
• 许多药物基本结构的合成方法,就是经化 学家多次实践,逐步形成完善,得到公认 后,作为经典方法指导相似结构药物的合 成。
今天,药物化学已发展成为药物学中一门强 大的分支,成为专门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 理化性质、结构测定、化学制备、结构与药 效相互关系、药物作用的化学机理,以及寻 求新药途径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 一、药物化学的萌芽时期 • 二、药物化学的奠基时期 • 三、药物化学的发展时期
一、药物化学的萌芽时期
1.药物化学产生的物质基础
2.药物化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 伴随着有机物质的提纯、分析及合成,有 机化学理论逐步建立,至19世纪下半叶, 已初步形成了一些科学的概念和理论。
• 19世纪从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有机化学理 论,指导人们对染料、香精、药物等有机 产品的进一步合成利用。有机化学理论的 建立成为药物化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3.药物化学分化的内在条件
• 从18世纪开始,化学家就依靠经验,开始对 天然物质进行分析,提制到一些纯净的天然 有机化合物。
• 19世纪发现的具有药效的生物碱有10余种。 • 这些天然药物成份的分析提纯,大大地丰富
了传统药物学的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科 学自身的发展,在药物学学科内部,药物化 学分化独立的内在条件亦已成熟。
二、药物化学的奠基时期
第一节 药物化学诞生与发展
第 二 节 药物制剂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国内外药物生产及研究状况 第四节 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第五节 各主要药物发展史状况
19世纪,在自然科学分化的基础上,各门经 典学科也开始分化。药理学首先从药物学中 独立出来,药物化学也开始萌芽。
20世纪初,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研究对象、应用领域逐步建立和完善。
20世纪 结构测定技术应用最有影响的 范例当属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青霉素、维生素 B12的结构。
二、三十年代 化学家已成功地测 定了奎宁、维生素C 、维生素B2, 甾体骨 架、维生素B,维生素A 等一大批药物的化 学结构。
到四、五十年代 已能测定具有 复杂立体构型的药物结构,如番木鳖碱、 青霉素(1948),利血平、维生素B12 等。
60年代以后 已基本阐明了胰岛素 (1969)等蛋白质药物的化学结构。
20世纪初,可以被认为是药物化学奠基的 时代。一方面它表现在化学合成药“六O六” 第一次成功地用以治疗人类传染病,开创了 化学药物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科学家在早 期药物的结构分析和化学合成中建立了药学药物应用领域的开创

19世纪末,已经发现了不少有机化学药物,但它
毒螺旋体)用于治疗人类梅毒螺旋体感染,获得成功,
成为药物化学的奠基者。这是第一个根据医疗的需要
而设计并且人工合成的药物。它的成功为药物化学开
拓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2.药物化学基本理论的奠基
•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化学家在合成药和 天然药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药物化 学的基本理论。
• 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人们必然会考 虑为什么类似的化学药物会产生类似的药 效,开始提出了化学有效基团与药理作用 相互联系的初步思想,“沙罗原理”便是 当时著称的一种。
马克思说:“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最 显著的例子,它不仅发现了新的方法来利 用本工业的废料,而且还利用其他工业的 各种各样的废料,例如,把以前几乎毫无 用处的煤焦油,变成苯胺紫染料、茜红染 料(茜素),近年甚至把它变成药品。”这 些源源不断出现的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潜在 的药品原料。
• 有机合成药物的偶然发现使人们意识到:有 机化学合成能提供自然界没有的新药物。 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为药物化学的产生奠 定了物质基础。对这类新化学药物的研究 必然会导致药物学的分化,药物化学的产 生是必然的了。
•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理论认识深化了, 导致了药物构效关系理论的建立。古柯碱 的作用和结构的研究即是一例。
• 一系列化学实验给化学家一种启示:药物分 子中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包括特殊基团, 是发挥药效必需的,具有相同结构的物质 会产生相同的治疗效应。在这一理论思想 指导下,局麻药的合成进展很快,在19101938年之间,共有28个局麻药被合成出来。
构效关系理论的应用
构效关系理论对新药研究有很好的 指导作用。在抗疟药、非甾体抗炎药、抗组 胺药、精神药物等一大批新药的研究中,科 学家就借鉴了已有的药物构效关系规律,自 觉地进行实验设计,有目的地进行合成筛选。
2.药物结构测定技术的发展
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 分析仪器和技术。光度分析法、电化学 分析法、色层分析法、分子结构测定技 术、核磁共振技术、X射线结构分析等技 术大大提高了药物结构测定的手段。
1.构效关系理论的发展应用 2.药物结构测定技术的发展 3.药物化学合成的发展
1.构效关系理论的发展应用
构效关系指药物的化学结构,包括 基本骨架、立体构型、活性基团、侧链长 短与药理作用之间的特定关系。 它是药物化学最基本的核心理论。
吗啡类药物的研究十分典型地反映 出构效关系理论发展的轨迹。
20世纪初 这一理论概念初步形成 20世纪30年代以后 构效关系理论深入 到立体结构的层次,认识到分子的空间排列 及距离、分子的几何构型、光学构型、电子 等排等性质均与药理作用有关。 50年代后 抗癌药、抗代谢药、受体 拮抗剂等一系列药物的出现,又使构效关系 的研究深入到药物如何到达作用部位并与受 体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