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for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课程代码:1012014课程负责人:李红梅课程中文名称: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英文名称: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6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三年级学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理论一、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中西文化比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个层面上进行探讨和介绍。

通过讲授分析中国与西方主流文化在基本精神、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及差异,使学生明确中西文化的不同起源;把握中西古代政治制度、道德理想和宗教信仰的异同以及中西哲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

增加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要,认识世界文化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注社会现实,既为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化问题贡献力量,同时也树立起全球性的宽广视野,自觉地去参与、推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及合作。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历史、辩证地看待文化传统及其走向,能对中西文化进行有机客观地比较,扬弃糟粕,吸取精华。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课堂讨论、观看影片以及撰写书评和论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仅掌握较为扎实的有关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而且也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文化及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

本课程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采用专题式教学体系,有重点地集中讲授一些重要内容,避免流水账式的历史叙述。

(2)积极采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改善教学效果。

(3)本课程将尽量利用更多的一手文献和图片资料,以更为生动和有效地展示课程内容,同时也会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适时地组织观看影片和课堂讨论。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第一章导论(2学时)一、文化”释义二、文化的性质与特征1、多层性2、民族性和地域性3、规则性4、稳定性与变异性三、跨文化比较方法论四、中西文化比较的意义第二章中西文化寻根(2学时)一、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1、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2、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二、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1、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明2、古代希腊罗马的工商业文明三、家国与城邦1、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2、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第三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2学时)一、文化的轴心时代二、帝国时代三、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四、封建帝国的衰落五、近、现代中国文化第四章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2学时)一、古希腊罗马时代二、基督教文化时期三、近代西方文化四、现代西方文化第五章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2学时)一、历来对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二、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1、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道德价值2、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化三、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1、义务本位的群体原则2、个人主义的自由与权利四、中庸和平与崇力尚争1、中国精神的“中”和“和”2、西方价值的“利”与“力”五、内向与开放1、道统与涵纳2、开拓与求新第六章中西思维方式比较(4学时)一、从宇宙观到认识论1、“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2、二元对立的认识前提二、直觉思维与逻辑推理1、主观联系的直觉思维2、细剖精祈的逻辑分析三、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1、直观实用的思维原则2、纯粹思辨的抽象理性第七章中西语言文化比较(4学时)一、语言、思维与文化二、羚羊挂角与板上钉钉1、语义语言与语法语言2、意合语言与形合语言3、宽式语言与严式语言4、整体领悟与构造分析三、中国套盒与西洋项链1、立体与线性2、散点与焦点3、对偶与主从四、雾里看花与光风霁月1、模糊与精准2、简约与周严3、含蓄与直露4、螺旋与直线第八章中西宗教文化比较(4学时)一、世界主要宗教介绍1、基督教2、佛教、3、伊斯兰教、4、道教二、中西宗教文化比较1、非宗教的人生与对超越的向往——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2、多元与一元——两种不同的宗教信念3、逍遥与拯救——两种不同的宗教体验4、王权与教权第九章中西社会规范体系之比较(4学时)一、克己复礼与维权奉法1、德主刑辅的礼治理想2、以制约王权为目标的法治二、中西社会规范的价值基础1、中西德法信念的人性论基础2、清心寡欲的义务本位3、自然人性的权利本位三、德治与法治的社会实践1、“令出于一”与公众意志的立法实践2、司法的任意性与监督制衡3、厌诉心理与法为武器第十章中西艺术比较(4学时)一、心物感应与模仿现实1、意与境谐的交融转换2、意与境谐的交融转换3、中和婉约与激扬奔放二、中和婉约与激扬奔放1、宁静谈泊的闲情逸致2、灵肉冲突的生命体验三、中西艺术的形式构成1、散点透视与用线造型2、从具象、印象到抽象的艰难探索第十一章中西文化风俗比较(2学时)一、中西方衣食住行及婚俗葬礼的比较1、涉外事例2、衣食住行3、婚俗葬礼二、中西方节日习俗及社交礼仪的比较1、节日习俗2、社交礼仪第十二章中西教育的差异(2学时)一、中西教育思想二、中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三、重“艺”的中西教育传统四、影响深远的中西教育家第十三章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文化(2学时)一、文化比较的逻辑序列1、隔离与差异:难以消除的文化现象2、交流与渗透:不可阻遏的文化趋势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互通与互渗: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2、挑战与应对:“物质——制度——观念”三部曲3、交汇与融合:从西方化到现代化三、中国文化的继承与更新1、辉煌与阴影: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检视2、继承与更新:中华文化的复兴之路各章讲授及参考学时数推荐教材:《中西文化比较》,徐行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中文参考书]: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年版2.《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年版3.《韩子浅解》梁启雄中华书局1960年版4.《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辑》周辅成编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5.《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6.《政府论》洛克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7.《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8.《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9.《金枝》弗雷泽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10.《人论》卡西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11.《西方哲学史》罗素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12.《基督教简史》穆尔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13.《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池田大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14.《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15.《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16.《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17.《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18.《佛教哲学》方立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19.《西方思想宝库》艾德勒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0.《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斯威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21.《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22.《宗教学通论》吕大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23.《西方伦理思想史》章海山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24.《天人之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魏光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5.《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26.《西方文化概论》启良花城出版社 2000年出版27.《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商务印书馆 1921年出版28.《张岱年全集》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1年出版29.《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张岱年程宜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年出版30.《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9年出版31.《中国思想史论》李泽厚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年出版32.《西方宗教学说史》吕大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94年出版33.《禅宗与中国文化》葛兆光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出版34.《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张中秋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出版35.《外国经济思想通史》赵崇龄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出版36.《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 1965年出版37.《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三联书店 1957年出版38.《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商务印书馆 1984年出版39.《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 1987年出版40.《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三联书店 1988年出版[英文参考书]:1.Blair, John K & McCormack Jerusha Hull, Western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omparisons, 2006, Fudan University Press2.Pleskacheuskaya Inesa, Chinese Customs and Wisdoms, 2007, Foreign Language Press3.Scott Morton & Charles M. Lewis, China: its History and Culture, 2005, Mc Graw-Hill, Inc.4.Orville Schell & David Shambaugh, The China Reader, Vintage books5. Dresser, Norine, Multicultural Manners, 1996, John Wiley & Sons, Inc6.Robert Atwan, America Now, 2007, Badford / St Martin’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