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B .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 .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D .若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若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解析:选C.根据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可知,A 、B 两项错.由加速度定义得Δv =at ,即Δv ∝t ,所以C 项对.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 、x 随时间增加,但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v 在减小,x 在增加,所以D 项错.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 内的位移为2 m .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B .第1 s 末的瞬时速度为2 m/sC .第2 s 内的位移为4 mD .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4 m/s 2解析:选AD.由v =x t =21 m/s =2 m/s 知,A 对;由公式x =12at 2得:a =2x 1t 21=2×212 m/s 2=4 m/s 2,v 1=at 1=4 m/s ,B 错,D 对;第2秒内的位移x 2=12at 22-12at 21=12×4×(22-12)=6 m ,C 错.3.如图2-3-5所示为一列火车出站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请用“图象面积法”求出这列火车在8 s 内的位移为( )图2-3-5A .40 mB .80 mC .120 mD .160 m解析:选C.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S =12(上底+下底)×高=12×(10+20)×8=120,此面积对应于列车8 s 内的位移,故该列车在8 s 内的位移是x =120 m ,C 正确.4.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为x ,则它从出发开始经过x 4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 ) A.t 4 B.t 2C.t 16D.22t 解析:选B.由x =12at 2和x 4=12at ′2得: t ′=t 2,故B 对. 5.一小球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斜面足够长),已知小球在第4 s 末的速度为4 m/s.求:(1)第6 s 末的速度;(2)前6 s 内的位移;(3)第6 s 内的位移.解析:a =v -v 0t =4-04m/s 2=1 m/s 2 (1)第6 s 末的速度:v ′=at ′=1×6 m/s =6 m/s(2)前6 s 内的位移:x =12at ′2=12×1×62=18 m (3)第6 s 内的位移:Δx =x -12a (t ′-1)2=[18-12×1×(6-1)2]m =5.5 m. 答案:(1)6 m/s (2)18 m (3)5.5 m一、选择题1.下列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图2-3-6 答案:ABD2.如图2-3-7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对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3-7 A .OA 段运动速度最大B .AB 段物体做匀速运动C .CD 段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D .运动4 h 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 km解析:选C.x -t 图象中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CD 段速度最大,A 错;AB 段表示静止,B 错;初始运动沿正方向,CD 段运动沿负方向,C 对;4 h 内汽车的位移为0,D 错,选C.3.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3-8所示,由此可判断两车在这3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是( )图2-3-8A .甲车大于乙车B .甲车小于乙车C .甲车等于乙车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选A.甲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故位移x 大.因v =x t,所以A 对. 4.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2-3-9所示,那么0~t 和t ~3t 两段时间内( )图2-3-9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解析:选BD.由a =Δv Δt求得:a 1:a 2=2∶1,故A 错;由位移之比等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得:x 1:x 2=1∶2,故B 对;由v =v 1+v 22得:v 1∶v 2=1∶1,故C 错D 对. 5.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是x =4t +4t 2,x 与t 的单位分别为m 和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v 0=4 m/s ,a =4 m/s 2B .v 0=4 m/s ,a =8 m/s 2C .2 s 内的位移为24 mD .2 s 末的速度为24 m/s解析:选BC.由x =v 0t +12at 2=4t +4t 2得:v 0=4 m/s ,a =8 m/s 2,故A 错B 对;将t =2 s 代入x =4t +4t 2得x =24 m ,C 对;v =v 0+at =(4+8×2)m/s =20 m/s ,D 错.6. 质点做直线运动,其x-t 关系如图2-3-10所示.。
关于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3-10A.质点在0~20 s 内的平均速度为0.8 m/sB.质点在0~20 s 内的平均速度为1m/s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D.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答案:AC7.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 s 、第2个2 s 和第5 s 内三段位移比为( )A .2∶6∶5B .2∶8∶7C .4∶12∶9D .2∶2∶1解析:选C.由位移公式x =12at 2得第1个2 s 内的位移x 1=12at 21=12a ×22=2a .第2 个2 s 内的位移x 2=12a (t 22-t 21)=12a (42-22)=6a ,第5 s 内的位移x 3=12a (52-42)=92a ,故x 1∶x 2∶x 3=2a ∶6a ∶92a =4∶12∶9,因此选C.8.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沿平直路面行驶,当汽车以5 m/s 2的加速度刹车时,则刹车2 s 内与刹车6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A .1∶1B .3∶4C .3∶1D .4∶3解析:选B.汽车刹车后最终静止,应先求汽车运动的最长时间,由v =v 0+at ,得t =v -v 0a=0-20-5s =4 s ,即刹车后汽车运动4 s,6 s 内的位移即4 s 内的位移.因为x 2=v 0t 1+12at 21=[20×2+12×(-5)×22]m =30 m ,x 4=x 6=[20×4+12×(-5)×16]m =40 m ,所以x 2∶x 6=3∶4.9.一个以v 0=5 m/s 的初速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自始至终有一个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2 m/s 2的加速度,则当物体位移大小为6 m 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可能为( )A .1 sB .2 sC .3 sD .6 s解析:选BCD.当位移方向与v 0同向时,由x =v 0t +12at 2得:5t +12(-2)t 2=6 解得:t 1=2 s ,t 2=3 s当位移与v 0反向时,5t +12(-2)t 2=-6 解得:t 3=6 s ,故BCD 正确.二、非选择题10.山地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一个滑雪的人从85 m 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 m/s ,末速度是5.0 m/s ,则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解析:因滑雪的人沿山坡匀变速滑下,我们可以认为他的运动是直线,由v =v 0+at 可得at =v -v 0,代入x =v 0t +12at 2得x =v 0t +12(v -v 0)t =12(v 0+v )t ,解得t =2x v 0+v=25 s. 答案:25 s11.某市规定,汽车在学校门前马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辆汽车在校门前马路上遇紧急情况刹车,由于车轮抱死,滑行时在马路上留下一道笔直的车痕,交警测量了车痕长度为9 m ,又从监控资料上确定了该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1.5 s ,根据以上材料判断出这辆车有没有违章超速?解析:汽车滑行9米停下来,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为0的匀加速运动,则∵x =12at 2,∴a =2x t 2=2×91.52 m/s 2=8 m/s 2 v =at =8×1.5 m/s =12 m/s =43.2 km/h>40 km/h.此车超速.答案:见解析12.某高速列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 0=50 m/s ,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a =5 m/s 2,求:(1)列车刹车开始后20 s 内的位移;(2)从开始刹车到位移为210 m 所经历的时间;(3)静止前2秒内列车的位移.解析:(1)列车从开始刹车到停下用时:由v =v 0+at 得:t =v -v 0a =0-50-5s =10 s 则20 s 内的位移等于10 s 内的位移.x =v 0t +12at 2=[50×10+12×(-5)×102] m=250 m (2)由x =v 0t +12at 2得: 210=50t +12×(-5)t 2 解得:t 1=6 st 2=14 s(不合题意,舍去) (3)列车的运动可看做初速度为0的反向加速运动则x ′=12at ′2=12×5×22 m =10 m. 答案:(1)250 m (2)6 s (3)1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