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高中物理课堂笔记
量) T= 2 m (T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
K T 2 l ( 5) (T 与振子质量、振幅无关)
g
(1)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 f
T
波)
=VT x=vt(适用于一切
(2) I 如果 S1、S2 同相
①若满足: L2 L1 n (n 0, 1, 2,…) ,则 P 点的振动加强。
G Mm (R h)2
m
V2 (R h)2
m
2
(
R
h)
m
4 2 T2
(R h)
Mm
Mm
b、近地卫星 mg = G R 2 (黄金代换);地球赤道上 G R 2 -N=mRω2
Mm
同步卫星 G
=mrω2
r2
c.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2 R
V= gR GM / R
d. 行星密度
3
=
(T 为近地卫星的周期) V 球= 4 R3
4
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简谐振动: 波动
三. 电磁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m1v1 m2v2 … m1v1'm2v2 '…
v1 '
m1
m2 v1 2m2v2
m1 m2
v2
'
m2
m1 v2
m1 m2
2m1v1
v m1v1 m2v2 m1 m2
回复力 F kx (k 比例系数,非劲度系数;x 位移,非形变
无关)
WA0 (相对零势点而言) 点电荷电势: k Q
q
r
电势能
q
电容 电容器串、并联
定义:C= Q ne 决定: C= S
电压不变E U d
UU
4kd 电量不变E 4kQ
s
串联: 1 C
1 C1
1 C2
… ;并联: C
介质中:
F
k
Q1Q2 r 2
F
Q
U
E= (一切)
q
E=K R 2 (点电荷) E= d (匀强)
电场力 电场力的功
电势差
电势
F qE (一切 )
F=K Q1Q2 (点电荷 ) R2
W qU (一切) W=EqScosθ (匀强)
U AB
WAB q
A
-B
Ed =-UBA=-(UB-UA)
(与零势点选取
一. 力学 1.1 静力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重力
G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摩擦力 胡克定律
(1) 滑动摩擦力: f= N (2)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 O f 静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F kx (在弹性限度内)
万有引力定律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G
m1 m2 r2
Fy
0 0
F=o 或Fx=o Fy=o
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 M合 0 或 M逆 M顺
条件
共面力的平衡 F合 0,M合 0
1.3 动力学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向心力
F F 合 = ma 或 a 或者 Fx = m ax
m
Fy = m ay
F
mv2 R
m 2 R ma向
牛顿第三定律
F F'
1.2 运动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 s vt
匀变速直线运动
vt
v0
at,s
v0t
1 at 2 2
vt2
v02
2as,s
v0
vt 2
t
平均速度: v s t
Vt/ 2 = V0 Vt = s 2t
Vs/2 =
vo 2 vt 2 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
①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v
②若满足:
L2
L1
(2n
2
1)
(n
0,
1,
2,…)
,则
P
点的振动减弱
II 如果 S1、S2 反相,P 点振动的加强与减弱情况与 I 所述正好相
反。
(3)一个周期质点走的路程为 4A
半个周期质点走的路程为 2A
一个周期波传播的距离为
半个周期波传播的距离为/2
公式
5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真空中: F
k
Q1Q2 r2
vt
2
s t
v0
vt 2
②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
s2
s1
s3
s2
…
aT 2 ,a
sm sn
m nT 2
初
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时间间隔相同时 SⅠ:SⅡ:SⅢ=1:3: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间隔相同时 TⅠ:TⅡ:TⅢ=1 : ( 2 1) : ( 3 2)
2
sin
t
1 2
gt
2
轨迹: y tan x g x2 2v02 cos2
线速度: V= S
2R
= = R
角速度:=
2
2f
v
S=Rθ
tT
tT
R
向心力: F= ma = m v2 m 2 R=mvω= mR ( 2 ) 2
R
T
3
轨迹: y R2 x2
1.4 冲量与动量、功和能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动能
s = aT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自由落体运动
vt
gt,h
1 gt 2,v 2
2 t
2gh
竖直抛体运动
vt
v0
gt,h
v0t
1 gt 2 2
vt2 v02 2gh
(注意:时间和速度的对称性)
平抛运动
速度: Vx= V0 Vy=gt
v
v
2 x
v
2 y
tan vy
公式
Ek
1 mv 2 2
p2 2m
重力势能
E p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弹性势能 功
功率 机械效率
Ep
1 kx 2 2
W = Fs cos (恒力做功)
W=Pt(拉力功率不变)
W=f S 相对路程 (阻力大小不变)
平均功率: P W 即时功率: P F v cos t
W有 P有 W总 P总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量
W合
1 2
mv22
1 2
mv12
1 2
mv12
mgh1
1 2
k
x12
1 2
mv22
mgh2
1 2
kx22
或者Ep=
Ek
p mv = 2mEK
冲量 动量定理
I Ft F t mv2 mv1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动量守恒
m1v1 + m2v2 = m1 v1‘+ m2v2’或p1 =一p2 或 p1 +p2=O
gt
2
1 2
gt 2
2y
y
①
vx v0
v0t
x x x'
位移: Sx= Vot
sy
1 gt 2 2
轨迹: y
g
2v
2 0
x2
s
s
2 x
s
2 y
tan
y
1 2
gt
2
1
gt
②
x v0t 2 v0
斜向上抛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vx v0 cos
vy v0 sin gt
x v0 cos t
y
v0
S 球=4πR2
GT 2
3
e. 双星系统
G
m1m2 r2
=m1R1ω2=m2R2ω2
(R1+R2=r)
F合 F12 F22 2F1F2 cos tan F2 sin
F1 F2 cos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F合 Fx2 Fy2
正交分解法:
tan
Fy
Fx
1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合
0 或 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