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清查的方法教案
六、布置作业(20分钟)
完成习题册上对应习题。
教师讲授结合PPT展示为主,并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
计算公式
期末账面余额=期初账面余额+本期账面增加数合计-本期减少数
本期减少数=期初账面余额+本期账面增加数合计-本期盘点实际结存数
优点
可以及时记录和了解财产物资的账面结存数,有利于加强管理,被广泛采用
核算工作简单
缺点
核算工作量大
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日常财产物资的账面结存额不利于管理,一般不采用
2.财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四、教学内容(30分钟)(重点)
1.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盘存制度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盘查、核对,确定财产物资的实际结存情况的一种制度。
种类
永续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
定义
根据会计凭证对各项财产物质的增加和减少在有关账簿中进行逐日逐笔地登记、反映,并随时结算出账面结存数额的一种盘存制度。
根据会计凭证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在有关账簿中进行逐笔登记,但不登记日常的减少数,期末结账时,根据实地盘点的实存数额倒挤出本期的减少数,并据此登记入账的一种盘存制度。
4.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如果发现存在未达账项,必须根据未达账项及有关数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再通过此表检验双方结余数额是否一致。
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的口诀:
企业已加,银行未加,银行加;
企业已减,银行末减,银行减;
银行已加,企业未加,企业加;
银行已减,企业未减,企业减。
5、课堂练习(20分钟)
PPT上案例分析。
2.清查时应注意一切收据、借据均不得抵充现金,注意库存现金是否超过规定的限额,有无坐支现金的现象等。
(2)银行存款的清查
银行存款的清查是通过与银行核对账面记录的方法进行的。
步骤:①清查之前将本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过入“银行存款日记账”,再进行检查复核,确定账簿记录是完整、准确的。(内部)
②然后,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记录进行逐笔核对。(外部)
步骤:
(1)制定实施计划,确定清查的对象、范围、时间和方法步骤,以及清查人员的分工、职责。
(2)财产清查之前,会计人员将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账簿中全部登记完毕,确保账簿记录完整,计算准确,以便为财产清查提供真实可靠的账面资料。
(3)财产物资使清楚,标明品种、规格和结存数量,以便盘点核对。
学科
财务会计
课题
财产清查的方法
班级
14-18
人数
62
授课时数
2
课型
专业课
周次
3
授课时间
—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学习银行存款业务处理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能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关于银行存款的业务处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具有责任感。
教学重点
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
教学难点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教
具
教材及相关资料,多媒体
(4)对银行存款、银行借款、往来款项,在清查之前,应及时与对方联系,取得对方的有关对账单,或将本单位的对账单(有关账簿记录的复写账页)寄给对方。
3.财产清查的方法
(1)实地盘点
指通过逐一清点或用计量器具具体衡量出实物的实际结存数量。这种方法计量准确、直观,适用于大多数财产物资的清查。
(2)技术测算盘点
盘点后,应及时地将盘点的结果,如实地记载在“盘存单”上,并有盘点人员和保管、使用人员签章。在“盘存单”填制审核完毕后,应将其与有关账簿记录进行核对,并将结果填入“账存实存对比表”,通过分析确定实物的盈亏情况。
货币资金的清查
(1)库存现金的清查
库存现金的清查是通过是实地盘点的方法进行的。
1.清点库存现金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以明确责任。
教
学
小
结
对于本次课程所学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均掌握较好。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方式
备注
财产清查的方法
1、复习旧知(10分钟)
提问式复习:1.出纳岗位的工作内容;
2.企业的结算方式有哪些,该怎么进行业务处理。
2、本堂课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3、新课导入(10分钟)
通过PPT上“女出纳挪用公司69万资金”的案例导入本次课内容。
指通过量方、计尺等方法,结合有关数据,测算出实际结存数量。适用于大量、分散、成堆、难以逐一清点的财产物资。还应对财产物资实物的质量核查,可以根据其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检验。
为明确经济责任,便于核查,在实地盘点时,必须要有实物保管人员在场并参与盘点工作,但保管人员不宜单独承担清查工作,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财产物资的管理、保管工作的成绩和问题。
由于银行和本单位在办理结算手续和凭证传递、入账的时间不一致,本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上或银行“对账单”上存在着“未达账项”。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由于核算时间不同而形成的一方已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会计事项。
未达账项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1.企业已收,银行未收
2.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3.银行已收,企业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