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1)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1)


病原生物
不良环境条件
植物
不正常
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1)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输导 (2)光合作用 (3)养分的转移与运输 (4)生长与发育 (5)产物的积累与贮存(产量) (6)产物的消化、水解与利用(品质)
病因与病害三角
1.病因
(1)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 (3)复合因素
2.病害三角
坏死(轮斑)
坏死(环斑)
坏死(角斑)
坏死(角斑)
坏死(叶枯)
坏死(叶枯)
坏死(猝倒)
坏死(立枯)
坏死(溃疡)
坏死(溃疡)
坏死(枯梢)
坏死(枯梢)
坏死(流胶)
坏死(疮痂)
坏死(疮痂)
③ 腐烂:干腐、湿腐、软腐 腐烂(干腐)
腐烂(软腐)
腐烂(软腐)
腐烂(软腐)
腐烂(软腐)
畸形(矮缩)
畸形(根结)
畸形(根肿)
畸 形 ( 癌 肿 )
畸 形 ( 癌 肿 )
畸 形 ( 癌 肿 )
畸 形 ( 癌 肿 )
畸 形 ( 癌 肿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畸形(丛枝)
畸形(丛枝)
畸形(花变叶)
畸形(花变叶)
畸形(扁枝)
丛 生 ( 疯 顶 )
畸形(蕨叶)
丛 生 ( 发 根 )
畸 形 ( 肿 枝 )
变色(花叶)
变色(花叶)
变色(花叶)
变色(花叶)
变色(花叶)
变色(果实)
变色(果实)
变色(脉明)
变色(斑驳)
变色(碎锦)
变色(碎锦)
变色(碎锦)
变色(种子)
② 斑点(坏死)
叶斑、穿孔、轮斑 叶枯、叶烧 猝倒、立枯、梢枯 溃疡
坏死(叶斑)
坏 死 ( 叶 斑 )
坏死(穿孔)
(二)病征类型
霉状物:霜霉、青霉、绿霉、灰霉、黑霉、烟 霉等; 粉状物:黑粉、白粉、锈粉; 颗粒状物:褐色菌核、鼠粪状菌核、小黑点; 线状物:白色或红色的棉线状物; 脓状物:细菌所特有。
症状类型(插图)
A.内部症状
(1)内含体 (2)侵填体 (3)胼胝质 (4)维管束变色
B.外部症状
① 真菌的子实体:菌丝体、菌核、孢 子器、黑粉、白粉、锈状物、霉状物 ② 细菌的菌脓 ③ 线虫的虫体 ④ 寄生植物个体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病理程序 症状 病征 病原 病原物 侵 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2.简答题 1)简述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与特征。 2)植物病害的病征主要有哪些类型?
寄主
病害
病原
环境
环境
病害
寄主
病原
病害三角环式图解
2.病理程序 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
改变,最后发病植物外观表现出病态。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 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3.判断植物病害的两个衡量标准 (1)病害必须有病理程序; (2)病害必须造成损失。
二、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病征(寄生植物)
病征(寄生植物)
病征(寄生藻)
三、植物病害的病原
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按其不同性质可分为非生物 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1.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 以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该类病害的发生直接取决于植物 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物(是指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 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传染性病害,也称侵 染性病害。该类病害的发生除了寄生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外,还 应该包括环境条件的影响。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
第一节 植物病害概述 第二节 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 第三节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
第一节 植物病害概述
一、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1.植物病害 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
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 到其他寄生物的侵染,植物的正常 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 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 化,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影 响其使用价值的现象,称为植物病 害。
症状:植物发病后,在外表的不正常变化; 病状:受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症:病部所长出的病原物的特征。
所有病害都有病状。 病症只有在真菌、细菌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明显。 病毒、类病毒在植物细胞内寄生、外部没有病征表现。 非侵染性病害也无病症。
(一)病状类型:
1.变色 指植物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被破坏或形成受到抑制,以及其它色素 形成过多而表现不正常的颜色。如:褪绿、黄化、花叶、红叶、斑驳、明脉。 2.斑点 指植物病部局部细胞和组织坏死;但不解体,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 坏死斑。如:褐班、黑斑、灰斑、白斑;圆斑、条斑、角斑、轮纹斑、不规 则斑;褪绿斑、坏死斑、溃疡、疮痂。 3.腐烂 指植物病部整个组织和细胞被破坏而消解。如:根腐、茎腐、果腐、 穗腐、干腐、湿腐。 4.萎蔫 植物失水而使枝叶凋萎下垂的现象。分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两 种。 5.畸形 植物发病后,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或毒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 常生长。如:矮化、丛枝、皱缩、肿瘤、畸形等。
④ 萎蔫
根据能否恢复:暂时性萎蔫和永久性萎蔫 根据萎蔫程度和类型:青枯、枯萎、黄萎 根据受害部位:局部性萎蔫和全株性萎蔫
萎蔫(青枯)
萎 蔫 ( 枯 萎 )
萎蔫(黄萎)
萎蔫(枯萎)
⑤ 畸形
整株:矮缩、矮化 根部:根结、根肿、发根 茎干:扁枝、丛枝、癌肿 叶部:蕨叶、小叶、叶变花 花果:花变叶、小果
病征(真菌的菌丝体)
病征(真菌的菌核)
病征(真菌的白粉状物)
病征(真菌的白粉状物)
病征(真菌的黑粉状物)
病征(真菌的黑粉状物)
病征(锈状物)
病征(锈状物)
病征(真菌的霉状物)
病征(黑色粒状物)
病征(细菌的菌脓)
病 征 ( 细 菌 的 菌 脓 )
病征(线虫的虫体)
病征(寄生植物)
(一)病状(症状)
① 变色指植物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被破坏或形成受到
抑制,以及其它色素形成过多而表现不正常的颜色。
褪绿:绿色叶片全叶变为淡绿色或黄绿色的,称为~ 黄化:叶片均匀发黄的,称为~ 花叶:叶片呈现浓绿或浅绿相间的,称为~ 红叶:花青素形成过盛,叶片变紫或红色,称为~
变色(黄化)
变色(黄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