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针灸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优化与实践_董宝强

中医针灸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优化与实践_董宝强

247第13卷 第7期 2011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7 Jul . ,2011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应熟练掌握各种针灸的实践操作及相关技能,以适应针灸临床工作的需要。

因此针灸技能实训在针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培养和造就针灸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针灸技能的培训,制定教学计划时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与临床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熟练掌握针灸基本技能,从而得到较为系统的职业能力训练,以符合21世纪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宗旨。

1 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医针灸专业技能教学改革收效颇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精简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②分别制定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和考核内容,提高操作考核的权重;③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④规范操作示教,加强见习和实习,注重临证指导;⑤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增加投入;⑥组织社会实践;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⑦虚拟现实的应用[1]。

2 特色分析2.1 学生与教师的选拔、考核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学生的选拔上,以本科生、研究生为对象,采取自愿参与原则, 需通过笔试和面试方可参加。

笔试考针灸专业课,面试重在对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意志品质及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将通过考核的30名学生分成3组,10人一组进行初级实践培训,通过卷面及技能考核的进入中级实践培训,经过再培训和考核合格后进入高级班,最终选出高素质技能人才。

2.2 实训课程设置特色2.2.1 实训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增设《运动损伤病证临床诊疗学》,编制《针灸专业技能实训手册》,补充现有临床医学中高、新医学知识及技能,如毫针的精确刺法、特种针法、多维定点靶向推拿、整脊、中药外用、功能训练及灸法、罐法等。

本实训实践的第一创新点将毫针的精确刺法引入教学。

目前高等教育院校对针灸实训操作的培训,以教科书为主,其中毫针的刺法也仅局限于书本,对腧穴的精确刺法鲜有系统地教授,使教学与临床脱节,严重影响技能素质教学水平和临床疗效。

如风池穴传统的刺法是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向风府穴[2]。

然而临床上风池穴的针刺方法根据治疗病症的不同可有5种刺法:向对侧眼球方向刺0.5~0.8寸,治疗头疼、眩晕、内风和外风所致疾病和对侧眼球疾病;向同侧眼球方向刺1.5~2寸,治疗偏头痛和同侧眼球疾病;向对侧风池针刺1.5~2.5寸治疗后头项疾病;向鼻尖方向刺0.8~1.5寸治疗鼻相关疾病;向同侧眼下区域任一点针刺1~2寸,治疗同中医针灸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优化与实践董宝强,李春日,王树东,袁建妹(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摘 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针灸临床技能及思维创新能力,以《运动损伤病证临床诊疗学》课程为桥梁,整合并优化各种针灸治痛技能,借助精英式培训带动一般培训的激励机制,通过对学生针灸技能阶梯式培训,观察学生培训前后针刺效果和实践考核成绩。

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的得气感出现人数和总成绩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

学生问卷调查显示针灸临床实践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针灸技能培训教学尝试了一种新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针灸;技能实训;教学优化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7- 0247- 03收稿日期:2011-01-28基金项目: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09-56)作者简介:董宝强(1969-),男,辽宁本溪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损伤病症及损容性疾病临床及机理研究。

Teaching Optimization and Practical Training on Clinical Skills of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DONG Bao-qiang,LI Chun-ri,WANG Shu-dong ,YUAN Jian-mei(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2, Liaoning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increase students' acupuncture clinic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he author choose the clas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udy for Disease and Syndrome on Sports Injury”as the bridge course, as well as integrated and optimized various acupuncture pain therapy skill. The author was wanted to evaluate students' acupuncture effect and practical examinatio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he stepped training through this research. The Students'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s that the practical training has enhanced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The acupuncture clinical practical teaching achieves the desired result, and provides a new training mode for teachers' teaching.Key words :acupuncture; practical skill training; teaching optimization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3卷侧眼下之面部疾病。

本实训实践创新性地将临床毫针刺法引入课堂教学,使同学们的技能更接近临床要求。

本实训实践的另一创新点将特种针法引入教学。

特种针法治疗痛证有其独特的疗效,已渐渐的被大众所接受。

痛证是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症候,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集中体现于运动损伤类疾病中。

针刀(刃针、长圆针)是临床常用特种针具,在治疗陈旧性运动损伤病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针刀医学以现代人体精细解剖学为基础,以传统医学为框架,秉承了中医的精髓,并与外科手术相结合,创造性地填补了传统疗法和外科手术之间的空白,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疗效,在整个医疗界不断掀起推广热潮。

随着针刀等特种针疗法在全国的普及,针刀医学的高等教育也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将特种针法融入到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中,并逐步向更高层次拓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针灸临床治疗手段和方法。

[3-5]同时推拿、整脊、功能训练、中药外用等疗法作为传统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治疗疾病时功不可没,国内此类技法的教学多自成体系,学生缺乏对疾病治疗技法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对学生针灸技能阶梯式培训,有机整合了各种治疗技能,进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

2.2.2 实训教学方式 在选拔、考核参与者的基础上,实训教学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如一对一技能实训、学习小组讨论、临床治疗模拟等。

“一对一技能实训”指学生之间结成学习对子,通过互相练习来检验技能掌握情况,或者由导师“手把手”的指导学习。

实践证明,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和学习,有利于学生逐步熟悉并完成各项针灸技能,还可独立进行常见疾病的治疗。

“一对一技能实训”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6-7]“学习小组讨论”是开放式教育中常采用的较为有效的学习形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还可以建立学生互相帮助、互相鼓舞学习的信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营造出更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通过互相讨论,交流心得,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水平。

“临床治疗模拟”即学生模拟临床治疗模式,使学生提早体验临床治疗氛围。

我国传统医学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在自己或病人身上进行试验。

这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因绝大部分学员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也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临床模拟诊室的建立,恰恰解决了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2.2.3 阶梯式精英培训模式 阶梯性精英式教学模式是将阶梯性教学模式和精英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

世界发达国家医学专业通常是最优秀人才的第一选择,医学教育本身就是精英教育。

阶梯性教学模式已被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教学,作为实践性强的针灸学科,将两者结合的模式引入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精英教育带动一般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2.2.4 人才库的建立 人才库是企业(或者团体)储备各类人才的场所,是组建团队、承接任务、选拔角色时的重要的人才来源。

本实训实践借鉴了人才库的模式,对于优秀的参与者,纳入优秀人才库并推荐就业。

人才库的建立有利于整合针灸领域的优势资源,为针灸临床精英式教学成果的推广提供坚实的基础。

3 对教学的影响3.1促进教学观念转变针灸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优化与实践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师的角色由演示者向指导者的转换;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向创造型学习者的转换,达到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转变; 其次要求教师善于应用教学策略, 启发学生不断提高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2增强学习效果针灸教学实训优化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学生与教学实训实践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学生通过自身与环境的互动来获得知识及技能,使抽象、难懂的学习内容便于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中医基础知识,特别是针灸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握力。

对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将起到积极作用。

3.3促进教学内容的变化针灸临床技能实训教学优化与实践从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整体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

加入了临床常用的、有效的资料方法,对于那些难度大、有操作风险的技能通过针灸技能实训室循序渐进地训练,直至学生掌握该项技能为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