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新课改明确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理念,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中学地理教师多是以教材中的全球或全国性的案例为切入点,较少涉及乡土地理知识,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加强乡土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才能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乡土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28-01
新课改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理念,并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多以教材中的全球或全国性的案例为切入点,较少渗透乡土地理知识,致使学生能对全球或全国的地理知识耳熟能详,而对自己身边的地理知识却了解甚微,而这些恰恰是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因此,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加强乡土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才能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目标。
“生活是地理学之‘源’,没有生活就没有地理学;而地理是生活之‘梯’,有了它可以提高对生活世界的认识,不断提升生活的质量”[1],不断提升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1 贯彻新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中学乡土地理教学把地理知识与当地实际联系起来,把所学知识变成将来建设家乡的基本技能,很好地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2]。
1.1 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体现了新课程“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新课改提出“加快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3],即课程要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思想,并指出“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生活中的学生’既是指发展过程中的学生,又可以指处在于社会的日常生活背景中的学生,前者要求教育的各种要素和教育活动本身应具有对学生生活的指向性,并且有强烈的生活意义;后者要求各要素和教育活动应反映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联系生活,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3]。
中学地理教育乡土教材正是回归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围绕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进行教学,因而体现了“回归生活”的理念。
1.2 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体现了课程内容整合的现实性的特点
新课改提出了整合课程内容的思想,并指出”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体现现实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其中现实性是指课程具体内容的设计要从现实出发,充分体现青少年所处的社会条件对他们成长的客观要求”[3]。
开发中学地理教育乡土教材,必然需要以乡土地理为载体,这就必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着手,从乡土地理中整合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程。
1.3 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体现了新课改课程管理的新理念
新课改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要求广大教师要具有“课程资源”意识,强调“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地理教育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开发乡土地理教材。
2 学乡土地理教学之有效策略
进行中学乡土地理教学,把学科教学与当地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地理教育的课程目标。
要进行中学乡土地理教学,需采取一些有效策略。
2.1 开发“乡土地理教材”,整合中学地理教育课程
进行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开发乡土地理教材是关键。
学校教育总是依托教材作为信息的载体,因此,进行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必须重视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建立乡土地理信息资源库。
以广西为例,广西有着许多典型的地理素材,如喀斯特地貌、滑坡、泥石流等,这些为学生所熟悉,是学生长期积累的感性知识,但学生缺乏对它们的理性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收集各种有用素材,整合出乡土地理教材。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地方志,从气象局、研究所等有关部门搜集数据、资料,从新闻、杂志中节选有关乡土地理知识的报道等方法来不断丰富乡土地理教材。
2.2 加强乡土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有机渗透
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还未出现专门的乡土地理课程,因此,课堂渗透便是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有的教师在教学实
践过程中并不注重渗透乡土地理知识,只是照本宣科,不注重结合当地实际,生硬地照搬课本上的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例子,致使学生熟知全球、全国的地理知识,对本地区地理知识却不甚了解。
因此,必须加强乡土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有机渗透,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3 开辟校外课堂,在“乡土地理”中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技能乡土地理中存在许多地理教学的案例,它们发生在学生身边,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息息相关。
在乡土地理中进行地理教育,它要求学校的地理教育必须重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技能。
中学地理教师可以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各种野外观测,如观测云、观测风向、测量雨量、检测河流的水质、判断地貌地形等,在各种观测中,学生加深了对地理现象的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观测水平以及地理判断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基本地理技能。
2.4 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人类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都比以往更快捷。
进行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必须重视互联网的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前演讲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自己在互联网中搜集到的有关乡土地理的新闻、报道、天气预报等资料,学生既得到了锻炼也扩大了知识面。
师还可以创建关于乡土地理的博客,同学们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发表到博客上,实现资源共享。
由于网络上的氛围相对宽松,学生们可以各抒
己见,这样有利于促进内向学生的参与,实现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重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知识,重视在乡土地理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钟青娇.地理教育要面向学生生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2):59-60.
[3] 环境部基础教育司,环境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