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归纳【课标链接】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3、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4、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5、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6、说明酗酒、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毒品7、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8、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9、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知识框架图】【知识要点】知识要点一传染病和免疫1、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2)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①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历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③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感染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名师点拨】(1)细菌≠病原体不是寄生在人体内的细菌都是病原体。
大多数细菌属于正常菌,与人体共生,只有那些能引起人生病的才是病原体。
(2)如果某人对某种病具有了抵抗力,则此人不再是该病的易感人群,但是此人可能是另一种病的易感人群。
如王丽患过麻疹,具有对麻疹的免疫力,则王丽不再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但是王丽不具有对结核病的免疫力,她属于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2、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与功能(2)抗体与抗原①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②抗体: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③以麻疹病毒为例,图示抗原和抗体的关系(3)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在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又称先天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又称后天性免疫(4)免疫的含义和功能①含义: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小宝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②功能:A:防御保护: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B:自身稳定: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C: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5)计划免疫:①概念;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②意义: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③免疫类型: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二用药和急救1、用药(1)安全用药: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药物的种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①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②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
适用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OTC”。
(3)安全用药常识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2、急救(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如果病人呼吸停止的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3)出血和急救:①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冲洗干净伤口;贴上创可贴或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②大静脉或动脉出血:拨打电话120;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大静脉出血在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则在近心端止血。
知识点三了解自己,增进健康1、健康(1)概念: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健康生活的要素做到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保持愉快的心情(1)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
(2)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3)调节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1)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
(2)现代文明病:又叫“生活方式病”,受遗传因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坚持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4)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
【典例精析】【例1】(2013·赣州)坚持饭前便后洗手,这项措施在预防传染病上属于()A.杀死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解析】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针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染源与易感人群之间的环境采取的措施为切断传播途径;针对健康的人或动物采取的措施为保护易感者。
注意个人卫生,坚持饭前洗手,属于传染病措施的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C【例2】(2013·德州)早在10世纪,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斌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以预防天花,其中痘浆和预防天花的方法分别属于()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的类型。
人体的免疫类型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而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的后天防御功能;从题上分析,早期人类预防天花的方法是接种天花病人的痘浆,说明这种防御功能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建立的,属于特异性免疫,接种的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相当于抗原,目的是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以抵抗天花病毒的侵入,维持人体健康。
【答案】B【例3】(2013·漳州)如图是某药盒上的部分使用说明,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地是()A.这是一种非处方药B.此药可用于治疗肺炎C.每日用药量不能超过4粒D.此药现在已过保质期【解析】由题意可知该药是“OTC”属于非处方药,该药主要适用于呕吐腹泻的,所以此药不可以治疗肺炎,一次4粒,一日两次,所以每日用药应不超过8粒,该药到2015年7月16日才失效,所以此药还在保质期内。
【答案】A.【例4】(2013·湘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A.为了提高成绩,通宵学习B.为了保持苗条身材而节食C.积极参加体育活动D.适量吸烟、饮酒【解析】本题考查健康生活的知识。
通宵学习不利于身体的发育,也不利于大脑的正常功能,除了会损害健康,也不利于提高成绩。
节食无法保证身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也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对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均有危害。
【答案】C【例5】(2013·滨州)2013年春,流感家族中的一位不速之客-H7N9不期而至,拨动着中国内地民众的神经.H7N9型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截止5月16日16时,全国已确诊130人,36人死亡,72人痊愈.迄今为止,没有迹象表明H7N9病毒已发生人际间传播,目前没有疫苗.据国家疾控中心网站介绍,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传染病,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1)H7N9病毒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属于该病的,病毒没有.(2)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看,对临床确诊为H7N9型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这属于;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这属于。
(3)若H7N9型禽流感疫苗研发成功,那么注射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它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4)为防治H7N9型禽流感,某些同学自己购买了板蓝根冲剂,其包装上印有“OTC”字样,这种药属于药(填“处方”或“非处方”).(5)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易感高危人群是A.医生 B.农民 C.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者 D.司机.【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传染病、免疫及安全用药的知识。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
H7N9型禽流感病毒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禽流感,从传染病角度看,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病原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禽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对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勤洗手、室内勤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若H7N9型禽流感疫苗研发成功,注射该疫苗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免疫的角度分析,H7N9型禽流感疫苗属于抗原。
该抗体只针对H7N9型禽流感病毒起作用,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4)用药时注意查看药品的使用说明书,非处方药的标志是OTC。
(5)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对于H7N9型禽流感来说,与禽类接触较多的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者的人容易受感染,是该病的易感人群。
答案:(1)病原体细胞(2)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3)抗原特异性免疫(4)非处方(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