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羊布鲁氏菌病诊断

羊布鲁氏菌病诊断

编号(学号):毕业论文(设计)(2014届)题目: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制学院:沈阳农业大学专业:动物医学姓名:丰华义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5 年12 月15 日沈阳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考核表论文题目: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制姓名:学号:专业:注:答辩委员会意见除填写简要评语、给出成绩外,还要提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说明:此任务由指导教师填写一式两份,一份发给学生,一份发给指导教师留存。

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2)前言 (3)1 病原学 (3)1.1 种及生物型 (3)1.2 形态及染色 (3)1.3 培养特征 (3)1.4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3)1.5 致病力 (4)1.6 抗原成分 (4)2 流行病学 (4)2.1 易感动物 (4)2.2 传染源 (4)2.3 传播途径 (4)2.4 流行特点 (4)3 临床症状 (5)3.1 潜伏期 (5)3.2 主要症状 (5)4 病理变化 (5)4.1 母畜 (5)4.2 流产胎儿 (6)4.3 公畜 (6)5 诊断 (6)5.1 细菌学诊断 (6)5.2 血清学诊断 (6)6 爆发布鲁氏菌病的原因 (6)6.1 引入方面 (6)6.2 检疫方面 (6)6.3 免疫方面 (6)6.4 放牧方面 (6)6.5 饲养管理封面 (6)7 防治措施 (7)7.1 预防措施 (7)7.2 治疗措施 (8)8 总结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摘要布鲁氏菌病是危害畜牧业和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疫病之一,它在世界上广泛地流行,但是,人们真正开始认识此病,并不断深入开展研究不过一百年的历史。

虽然很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控制和消灭本病的规划,但全球大范围开展检查和扑杀感染动物及全面执行消灭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规划是不可行的,因此,布鲁氏菌病仍将继续存在和不断发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牲畜市场流动量的增大和某些优良品种的引入,布鲁氏菌病又有所抬头。

目前我国已在十余省区内出现了明显的疫情反弹,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本文通过列举实例阐述了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羊;布鲁氏菌病;诊断;防治措施The diagnose and mevention andcontrol approach for Brucella melitensisAbstractBrucellosis disea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isease which endanger husbandry and human being health.It has been widespead prdvailing in the word.But,it was known and studed deeply by people only one hundred years.Though many countries and areas had made progrom to contrd and eliminate this disease,it is impossible to check up and capture.and kill the infection animals.all over the world and to execute the program eliminate.Brucellosis distase.All above mentroned can be result in Brucellosis continue to exist and to happen.Especially in the pass few years.Brucellosis disease had ri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irculation in the animal,s market and import of good strains of seeds.At present,this disease has obvious repeated more than ten provinces in our country.which caused enormous economic loss to the breeding husbandry.So,our country has listed it as the second kind of infections disease.This article expounded the prevailing peculiarity of Brucella meliensis,clinical symptom, dragnose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pproach through list exampies.Keywords:Sheep;Brucellosis disease;Diagnose;Prevention and control approach.前言布鲁氏菌病亦称“地中海热”、“马耳他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生殖系统,以母畜发生流产和公畜发生睾丸炎为主要特征。

布鲁氏菌为兼性细胞内寄生菌,持续性感染(终身)是常见的,病原体通过生殖系统和乳腺分泌液排出体外,人是终末宿主,常表现为持续性感染、间歇性流感样症状,称为“波状热”。

一经发生,将给畜牧业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流行范围甚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凡有牲畜的地区都有本病流行。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牲畜市场流动量的增大和某些优良品种的引入,布鲁氏菌病又有所抬头,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感染了人类。

为消灭该病通常根据血清学检查结果,采取两种主要措施:一是对幼年和成年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二是扑杀感染或根据血清学检查呈阳性反应的动物,并取得了控制本病的良好效果。

1 病原学1.1 种及生物型布鲁氏菌属有6个种19个生物型,即马耳他布鲁氏菌(羊种3个)、流产布鲁氏菌(牛种8个)、猪种布鲁氏菌(5个)、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1个)、犬种布鲁氏菌(1个)、沙林鼠布鲁氏菌(1个)[1]。

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布鲁氏菌的意义最大,羊布鲁氏菌的致病力最强。

1.2 形态及染色本菌在形态上没有区别,都是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卵圆状或短杆状细菌。

无鞭毛,不形成芽孢,不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2]。

各个种与生物型之间,形态及染色特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别。

1.3 培养特性本菌要求营养条件高,为需氧菌或微需氧菌,在37°C,PH6.8—7.4时发育最佳。

从病料中分离布鲁氏菌时,均应采用10%CO2的环境培养,以免有所遗漏和错误。

本菌生长缓慢,多形成湿润、闪光、圆形、稍隆起的露滴样菌落。

1.4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合适条件下能生存很长时间,有较高的抗灭活能力。

在污染的土壤和水中存活4天—4个月,皮毛上45天—4个月,鲜乳中2天—18个月,粪便中8天—4个月,肉中2个月左右,流产胎儿75天,子宫渗出物200天,尿、畜舍中4天—5个月以上。

本菌对热非常敏感,对湿热抵抗力不强,60℃加热30min或70℃10min即可杀死,煮沸半分钟死亡,直射阳光下生存1—4h,一般常有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1—2%石炭酸1—5min,3%来苏儿1min,2%氢氧化钠3min,0.01%新洁尔灭30秒内可杀死本菌[2]。

1.5 致病力本菌致病力与其各型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酶系统有关。

细菌死亡或裂解后释放的内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布鲁氏菌内毒素有致热作用,影响血循环,可导致休克,降低机体抵抗力,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感染作用。

羊种布鲁氏菌的毒力最强,猪种次之,牛种较弱[3]。

1.6 抗原成分本菌存在A(流产型)、M(马耳他型)和G三种抗原成分,A对牛型布鲁氏菌有特异性,M对羊型布鲁氏菌有特异性,G为共同抗原[2]。

2 流行病学2.1 易感动物本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60多种动物(家禽、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是布鲁氏菌贮存宿主。

然而布鲁氏菌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羊(山羊和绵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多种动物对牛、羊、猪三种布鲁氏菌均有不同的感受性;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山羊、绵羊和猪,它们对同种布鲁氏菌最为敏感。

动物机体的生理状况与布鲁氏菌的致病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幼龄动物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随可带菌却不发病,老龄动物的易感性较低,成年动物特别是处于妊娠期对本菌的易感性最高。

初产动物最易感,流产率亦高,随着产仔胎次的增加易感性逐渐降低[1]。

2.2 传染源发病及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布鲁氏菌主要存在于子宫、胎膜、乳腺,睾丸、关节囊等处,除不定期地随乳汁、精液、脓汁排出外,主要是在母畜流产时大量随胎儿、胎衣、羊水、子宫、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排出体外,造成本病的传染及流行[4]。

由于人类与牛、羊、猪等动物及其产品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加大了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机会。

2.3 传播途径一般可由于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用具等直接感染,以及昆虫媒介间接感染,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生殖道、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

实际上几乎通过任何途径均可感染。

2.4 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产仔季节多发,牧区发病率高于农区。

急性病例常出现在新疫区,并使本菌毒力增强,造成流行,流产率可达全部孕畜的50%以上,常产生死胎或弱胎。

老疫区大批流行的情况较少,多为慢性病例,本病流行强度与布鲁氏菌种、型及气候、牧场管理情况有重大关系。

3 临床症状3.1 潜伏期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在一般情况下为1—3周,平均为2周,也有个别病例可达半年之久。

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诸因素有关。

3.2 主要症状牛、羊、猪布鲁氏菌病症状基本相似,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症状不够明显,而首先注意到的症状也只是流产[5]。

早期出现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症状,部分病畜呈现关节炎、滑液囊炎及腱鞘炎,通常是个别关节(特别是膝关节和腕关节),偶尔是多数关节肿胀疼痛,呈现跛行,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硬化和骨、关节变形[4]。

3.2.1 妊娠母畜怀孕母畜流产是本病主要症状,但不是必然出现的症状。

流产可发在怀孕的任何时期,而以怀孕后期多见。

羊多发生在怀孕后3—4个月,患畜流产前表现沉郁、食欲减退,饮欲增加,起卧不安,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潮红、水肿,自阴道流出灰黄或灰红褐色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不久发生流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