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陈毅小时候的故事

关于陈毅小时候的故事

关于陈毅小时候的故事
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

五岁那年,父亲送他去私塾念书。

私塾老师叫毛崇芝,是个老秀才。

他学问渊博,教学严谨。

学童如果不守纪律,不完成课业,他责罚严厉,因此学童们见了他有点害怕。

但陈毅却并不畏惧这位严师的管教,他对那些极为难懂的文言诗书似乎有着特别的爱好,而且他似乎有着一般儿童所没有的超常的记忆力。

老师所数的子曰、诗云,他只要回家读三遍,就能琅琅背出。

老祖父见陈毅如此聪慧,也常常给他点儿小奖励。

这样,陈毅对念书、背书更感兴趣,他常常把那些要背的篇目背得滚瓜烂熟为止。

在私塾里,每到背书的时候,常常有不少学童因背不出而受到塾师打手心的惩罚。

然而陈毅却从来未尝过打手心的滋味,因为别的学童背不出的,他都能从容而流利地背出来。

老师对那些背不出的学童说:“你们要好好向陈毅学学,他年纪比你们小,背得这样熟,你们年龄比他大,却背不出,难道不难为情吗?”在私塾里,陈毅念了一年多的书,读完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虽然他并不理解这些篇章的意义,但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矗由于他聪慧好学,成绩出类拔萃,便被同窗学友们称为“小神童”。

陈毅虽然聪慧好学,但家境清贫,没有钱买当时价格昂贵的纸,父母为此犯了愁。

而学堂要求学生练字临帖。

此外,陈毅还给自己规定,每天除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加练1000个大字,1000个小字。

陈毅让父亲给自己买了一些价格便宜的草纸,沾着米汤在草纸上写字,写
完后拿出去晒干,第二天再写。

如此循环往复,寒暑不息。

老师对于陈毅书包里有一大叠草纸感到很奇怪,通过问陈毅方才知道其中原委。

用秤一称,足有一斤多重!他说:“这纸里的字不仅是米汤写的,更是凝聚着他的心血啊!
还有一次,他正在看书时,妈妈端来一盘饼和一碗芝麻酱,叫他蘸着吃。

陈毅的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因为每天都要用,所以墨盒经常是开着的。

陈毅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不知不觉中,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还挺香的。

妈妈走进屋里,看到他满嘴都是墨,吃惊地叫起来:“你在吃什么?”这时,陈毅才发现自己蘸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

妈妈一边责怪他,一边心疼得拉他去漱口。

陈毅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啊!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了呢!”
就这样,陈毅凭着自己的勤奋学习、刻苦努力,长大后成为一个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中国的革命者。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元帅先后担任过国家副总理和外交部长,他的卓越风采和光辉形象永远闪耀在共和国的浩瀚星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