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活化作文的学习策略策略研究名称:实施生活化作文的学习策略适应范围:低年级习作理论依据:1、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
”2、《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应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说真话,表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3、研究现状:低年级学生因为入学时间短,识字量和阅读量少,因而词汇量不丰富。
写话时语言干巴,没有生气,对写作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老师训练时难易成度把握不准,不能正确认识讲评修改作文的重要作用。
这些现状引起我们的思考,值得探究。
4、操作要点:低年级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实验,易由简到难,进行阶梯式训练。
先是通过学会说话,奠定写作基础。
再是通过学会观察,搜寻写作题材。
然后通过拓展空间,激发写作灵感。
最后讲评修改、激励兴趣。
在进行生活化作文实验时,应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关键,保障学生持久的写作兴趣,不宜拔高。
5、通用模式:学会说话、奠定基础——学会观察、搜寻题材——拓展空间、激发灵感——讲评修改、激励兴趣6、正文对于低年级作文,很多人的认识是不重要,或者认为很难有成效。
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只要训练有法,低年级学生能写好作文。
这个阶段的作文如能成功进行,对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会说话、奠基基础。
低年级的老师在识字阅读教学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说话的训练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句到段的规律。
小学生作文训练起始于一年级的“口头作文”,而最根本的还是以写话为目的的“听说一句话”的训练。
学完汉语拼音之后,在原来大量的“听说一句话”的训练基础上,我们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写话。
只要会说意思完整的话了,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去作文。
一开始,可先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每天练说一句简单的、完整的话。
如:今天的天气真凉快;京京的新衣服真票漂亮。
一段时间后,可发展为每天练说一句话后再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优秀,以优带差,以培养全体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等到学生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后,进而提出适当的要求。
从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则要进行写好句子的训练,有些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尝试写多句话来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
二、学会观察、搜寻题材。
观察,就是仔细的察看。
人认识外界的事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脑袋记忆、分析、联想。
在寻找写作素材时,我先会交给孩子们观察的方法和途径。
我将人的感官形象的称之为“作文好帮手”,我告诉学生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离不开六个好帮手,即眼、耳、口、鼻、手、脑。
观察的时候要让所有的帮手都派上用场,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
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意识地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观察事物。
我设计了以强化训练观察能力为目的的小作文训练。
通常训练从观察吃的东西开始。
例如课前准备一大包包装口味窘异的糖。
当可口可爱的糖展现在孩子们眼前时,首先眼睛发挥了作用。
提示学生将看到的写几句话。
看到了包装精美的糖,脑袋也不会闲着。
让孩子们把此时脑袋中想到的写下来。
孩子们信笔写下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看到这些漂亮的糖,我真想马上吃两颗……然后学生再选择一颗自己喜欢的糖,分别调动耳朵(吃起来有没有发出脆脆的响声?)、鼻子(打开包装袋闻到了什么气味)、嘴巴(味道、软硬等)进行仔细研究,要求学生每派出一个“小帮手”要将“小帮手”所搜寻到的信息写两三句话。
就这样,孩子们在吃糖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将这颗糖来了个全方位,详尽的描述。
篇幅比较长,而且很实在。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一方面知道了如何去观察,另一方面体会到写作其实不难,甚至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看到一篇字数较多的文章,低年级学生内心的骄傲和喜悦会张扬地表现在脸上。
有了这样的训练做基础,学生既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又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三、拓展空间、激发灵感。
懂得了怎样观察,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可观察乐于观察的生活资源。
一个人想要倾诉的时候,必是感受非常深刻的时候。
看到了景色宜人的大自然风光,受到了老师嘉奖,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学生有了新鲜的、激动的、愉悦的体验。
他们往往有倾诉的意愿。
教师和家长此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说出来,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说完后,鼓励其动笔写下来也就水到渠成。
《语文学习》的封面上印着这样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相等。
”生活中,时时处处皆语文。
语文老师除了把握好四十分钟之外,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
低年级学生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作用。
记得前些年,上海的《语文学习》杂志社曾成功举办过一次“语文生活于作文”活动,主题便是“今天我当家”。
这次活动就是“家庭生活于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典型范例。
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佳作层出不穷。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社会生活已不再局限于“上学路上、回家路上”了。
它更多的是学生自主成为社会角色中的一员了。
此时,学校和家庭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社会活动,如参观访问、游历探险、街谈巷依等。
这些对于他们迈出人生第一步乃至一辈子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讲评修改、激励兴趣。
毕竟是低年级学生,由写话提高到独立成文,有一定难度,所以培养学生持久的写作兴趣是进行生活化作文的保证。
叶圣陶先生早在1963年的一封信中就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他强调,写好批语要“考虑怎样才能鼓励学生、启发学生”。
记得一位专家说过,低年级学生写作,写两三句很好,一句也可,能写就行。
根据这一标准,我们不可对学生写作要求过高,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重,辅之以提高写作能力。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写完作文就万事大吉了,认为讲评作文简直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
记得一节自习课我顺手拿过刚批改完的作文,找一些优秀的作文读给大家听。
本来乱哼哼的课堂一下子安静起来,特别是那些自己的作文被读的同学,更是小脸通红,两只眼睛激灵灵地盯着你,生怕老师读漏他一个字,那份得意毫不掩饰。
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几个调皮捣蛋鬼,在桌凳里掏来掏去,当我点到他的名字时,他明显的停止了搞小动作的手;当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他写的个别的句子时,他竟然在用心地听,并且还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用少有的安静听玩完了这节讲评课。
我赶紧趁热打铁,说明摘抄好词好句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经过这次大面积的讲评表扬、激励,同学们的写作热情高涨。
朗读学生的优秀习作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同时,让同学们互相评论自己习作的可取之处和不合理的地方更不失为一种取长补短的好手段。
讲评作文,再次修改,既让学生增长写作的技巧,又提高写作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低年级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须以培养写作兴趣为关键,兼之以老师精心指导,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方可逐步增强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7、典型案例:教学课题:童话创编《梅花鹿和小乌龟》教学内容:想象写作一个童话故事教学要求:1、培养写作兴趣。
2、书写正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子通顺。
3、能运用平日积累的好词语,充分发挥想象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图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激起学生想写的欲望)师:同学们,《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好看吗?生:好看!师:是呀,童话里的故事是那么的有趣、神奇,着实让人着迷!今天我们也来写个童话吧!生:好。
师:请打开课本P98,看第一幅图画。
(指生读第二题要求)生:读题目要求。
师:听明白了吗?要让我们写一个故事哪!感兴趣吗?生:感兴趣。
二、指导写作。
说出图画所表示的内容。
(培养观察力)师:好,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画,看明白上面都画了什么?生:(看黑板上挂的一副彩色大图画)师:(指生交流)从图中可以看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生:夜晚。
师:地点是?生:在大森林里。
师:主人公是?生:梅花鹿和小乌龟。
师:事件是?生:梅花鹿驼着小乌龟。
师:同学们,咱们一起看着这幅图,把画面内容连起来说说。
(师说到画面内容时稍作停顿,让学生填空。
)(一)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此时已到了夜晚,四周静悄悄的,一弯细长的像柳叶般的月牙儿高高的挂在天上。
这时,从树丛深处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声,一只美丽可爱的梅花鹿蹦蹦跳跳得走到了月光下。
不一会儿,一只笨拙的小乌龟慢慢悠悠地从池塘边爬了过来。
(拓展想象。
)(说的、想的、做的)1、指导想像。
师:同学们,梅花鹿和小乌龟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想些什么呢?(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梅花鹿为什么要驮着小乌龟?他们会是怎样想?怎样说?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开动起你聪明的小脑瓜儿,把你的想象力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用心想一想。
(给二分钟时间思考)师:想好了吗?生:想好了。
师:来,咱们先在小组内讲给同学听听。
生:(小组交流)师:(巡视交流,注意引导交流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充实自己的语言。
)2、交流并指导、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看来他的故事很好听;有的同学却皱着眉头。
这样吧,谁起来讲给大家听听,给别人点启发。
生:(讲故事)师:(评价。
)(再指一生交流故事)师:老师相信其他他同学的故事同样精彩,这样吧,咱们把它写下来,让老师看个够,好不好!生:好!师:题目自己起。
三、明确要求。
师:这片童话是要贴到大厅里展览的,你想不想让全班的小朋友都来看你的故事?生:想。
师:那你得做到以下几点:(请看小黑板)1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2、书写认真,没有错别字,词句要通顺。
3、能运用平日积累的好词好句。
(每做到一点就奖一颗星)师:同学们,想不想让你的童话缀满闪烁的星星。
生:想。
师:小星星也想啊!赶紧调整你的执笔姿势,写吧!四、写作。
(师巡视指导)五、交流分析学生读自己作品,同学评价习作的优点和缺点。
老师引导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应该改正之处。
六、修改习作,再次作文。
(老师巡回纠正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