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解读儿童画——《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读后感
太仓市实验幼儿园张丹
一直以来,儿童画都以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的目光,让我流连、关
注、投入。
虽然这种兴趣的起源已无从追溯,但它确实强烈的存在。
因为关注,一直期待了解儿童的绘画世界,经常努力去解读他们的作品。
美国心理学家Cathy的着作《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让我
第一次了解到如何剖析儿童绘画的诸多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儿童画。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美术发展黄金时期”的介绍。
在学校的时候就曾接触过儿童绘画发展水平的理论,也曾经在课题研究
的过程中运用过这一理论。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相应阶段联系起来,更加清晰的论述了不同时期儿童绘画的发展特征。
指出对儿童美术发展进行过详细研究的研究者认为:处于6-9岁左右的儿童,他们在这一阶段的作品非常具有创造性,不受约束,代表了儿童”美术发展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之后的阶段,则更趋
于写实,反而缺少了那种迷人的创造性。
对比我所接触的孩子,他们很多就处于这样一个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应该就是儿童画长久以来吸引我的最直接原因吧。
也解释了为什幺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幼儿园孩子的绘画,反而比小学生的绘画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原因。
一直让我印象深刻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所说的”学会像一个六岁的孩子一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
时间。
”,所指代的也应该就是这样一种象孩子一样,无拘无束、真实、自然的艺术追求。
以往对儿童画的解读,虽然是建立在对孩子的了解基础之上的,但往往
是凭借着个人的直觉去解释儿童画。
很多时候成人对儿童画的点评,也只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