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资源及其原因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资源及其原因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资源及其原因---基于跨国并购的视角上传日期:2010年1月13日编辑:现代经济编辑部点击:953次葛晓春1,徐惠娟2(1.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2. 无锡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江苏无锡214122)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踊跃到对外直接投资浪潮中,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通过详细分析,本文认为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发达经济体的动机主要是寻求战略资源和能力,投资依据是战略需求。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旨在以一个创新的思路来思考这一重要问题,从而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战略决策。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资源;战略需求;竞争优势Abstract:As more Chinese companies become engaged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crucially important issue must be addressed: what is the motivation of Chinese outward FDI, and what is its reason? 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hen investing in advanced economies, Chine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motivatedprimarily by the quest for strategic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nd that the underlying reason for such asset-seeking FDI is strategic needs. The study of this issue aims to think about the important issue in new and innovative ways, thereby drawing up an appropriate policy and strategic decision.Key words: Chinese MNCs;FDI;Resources;Strategic needs;Competitive advangtages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09)11-0042-03一、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的概述邓宁把中国对外投资的动机分为以下五种:获得自然资源,学习先进技术,开拓海外市场,投资多样化,寻求战略资产。

然而他并没有解释隐藏在这些投资动机下的原因,特别是为什么要寻求战略资产。

随着管理能力、资产、竞争力、知识这些资源的重要性的显现,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也聚集在此。

尤其对于作为后来者的中国跨国公司来说,迫切需要投入到资产寻求型的对外投资浪潮中,解决自身的竞争劣势问题,提高全球竞争力。

鉴于这点,本文主要是以资产寻求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领先企业的投资活动,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的投资活动。

从资产寻求的角度来看,FDI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开发海外战略资源的手段,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市场信息、技术、管理知识以及建立的企业形象。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换言之,战略资产寻求型的对外投资是为了利用稀缺性资源,尤其是各种知识性资源,以提高自身能力。

许多事实证实了资产寻求型动机。

例如,Mutinelli 和Piscitello(1998)指出,意大利企业投资北美是为了获取和开发技术,以及与技术相关的无形资源和互补资产。

再者,Belderbos(2003)表明亚洲企业投资于工业化国家是想通过积极收购先进的企业获取它们已有品牌,新颖的生产技术以及广泛的销售网络,提升非价格竞争力。

中国跨国公司开展的大量投资项目,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投资都是为了寻求诸如高新技术、营销知识、专利等资源。

资产寻求型的投资途径主要有两种: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

下面笔者从跨国并购这种投资形式来具体解释战略资产寻求型投资。

目前,并购海外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形式,主要是因为通过跨国并购可以迅速使用东道国企业的专有技术和建立研发中心。

典型的案例是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部门。

联想集团获得了Think品牌的系列产品,在全球PC产业中被评为品牌领先者,产品被誉为是一流的Think集团以ThinkPad 笔记本电脑和ThinkCentre台式机(包括ThinkVantage技术的软件工具),以及ThinkVision显示器和全线电脑附件为荣。

此次收购还使联想能够利用IBM的强大的全球经销网络和PC机的研究中心---罗利、北南卡罗来纳州。

此外,该协议允许联想继续使用IBM的品牌,聘用IBM公司销售人员,并聘请IBM高层担任首席执行官。

中国领先的手机生产商之一---宁波波导公司,也是通过跨国并购获得战略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的。

该公司通过与法国萨基姆通讯公司的股权合作获得其系统设计,与韩国LG电子和台湾明基集团建立技术联盟。

此外,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建立拥有大部分股权的合资企业,减少海外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同时,有效地寻求战略资源。

采用这种方式的是TCL公司,即中国最大的电视生产商。

TCL集团的电视机、DVD业务和法国汤姆逊的合并案,以56000万美元建立TCL-汤姆逊电子公司(TTE),TCL控制着公司67%的股权。

TTE合资企业使得TCL能有效控制汤姆逊在法国、波兰和泰国的电视生产车间,由此TCL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制造商。

虽然TTE使得TCL能够规避中国电视机出口到欧洲的非贸易性壁垒,但是TCL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利用汤姆逊长期立足于北美和欧洲市场的优势,核心专利技术如RCA,以及公认的嵌板商标的所有权。

作为TTE合资企业的一部分,TCL又获得汤姆逊在新加坡、墨西哥和欧洲的菲林/昂热的研发中心的一流研发能力。

一些中国企业是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品牌在国际上建立企业形象的。

TCL就是以820万美元收购德国电视生产商施奈德。

施奈德是TCL合适的目标,拥有宝贵的资产:品牌、消费者基础、技术和固定的销售网络。

但是,由于控制管理成本的失败,产品定价过高,收购完成后,TCL将大部分的产品移回中国,保留了品牌名称、分销渠道和一些当地人才。

事实证明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是为了获得知识,学习新技能来增强其国际竞争优势和建立全球品牌的。

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主要是由强劲的中国企业进行的,这些企业已有了一定的资源禀赋,但是需要额外的资源使其在特定的市场有竞争力。

在说明这一看法的时候,笔者引入了吸收能力这一概念,这是组织学习能力的核心。

当企业拥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时,能够利用资产投资获得新的资源。

因为吸收能力是企业进一步发展其能力和增加它们开发新能力机会的平台(Zahra&George,2002)。

对于那些拥有较强吸收能力的企业(例如TCL、华为、联想、海尔),由于能够识别、接触和开发新知识,并且愿意更好地利用资源开发机会,所以它们投资战略资源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二、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的原因---战略需求为什么一些强大的中国企业投资战略资产,而其他公司却没有进行战略资产投资呢?关键问题在于那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战略资源的需求,才能使资产寻求型的对外投资得以进行。

这种战略上的需求,可以以弱势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意愿进一步的分析,用案例加以说明。

由于战略地位取决于公司战略和市场特点,在全球范围内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当需要先进技术和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时候,弱势的战略地位就会显现。

更何况这些战略资源在国内又是非常有限。

战略弱势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弥补国内创新技术以及品牌的缺乏。

反之,这样做可以获得规模经济,产品技术,还可以帮助它们保持或提升全球竞争地位。

Nolan研究表明,中国跨国公司和世界跨国公司的差距比多数人想象的还要大。

如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专业技术的缺乏和大量低质产品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

外资蜂拥中国市场正是因为中国企业缺乏竞争力并且不能抓住新的商机。

基于资产寻求的方式,在工业中处于明显劣势的企业将会投资同行业中处于明显优势的企业,通过获得所需资源缩小它们间的差距(Makino etal.,2002;Wesson,2004)。

这个道理显然适用于中国的跨国公司。

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企业受到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大批有实力的中国公司立志成为中国一流的企业,进入全球财富500强行列或是建立全球品牌。

它们渴望成为像德国大型跨国公司西门子集团和韩国财阀这样的组织,并且不断进行尝试,通过加速国际化或税收减免和政府提供的低利率贷款进行大量海外投资。

事实上,中国主要的投资者(包括海尔和联想)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确实得到政府的鼎力支持。

对于那些在国际化进程中缺乏先进技术是最大劣势的中国企业来说,这种战略寻求变得更合理。

为了赶上世界大型企业,中国跨国公司需要扩大其国际市场获取专有技术和管理技能,抵消它们的竞争劣势,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国内外竞争。

对外投资改善了企业的战略地位和市场地位,并且帮助它们快速得到有用的技术资源,还可以使投资者获得如技术、设计、客户信息等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源。

毕竟对外投资提供给企业关键性资源能够帮助新兴经济体企业赢得信誉和树立威望。

因此,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开发海外战略资源的主要途径,特别是进入创新性强的工业国家。

TCL的企业目标是”创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用TCL集团CFO的话说,“公司渴望成为第二个索尼或者是三星”。

具体来说,TCL集团在试图把自己从常规电视机的制造商转变成一家领先的电子集团,重点是高端等离子电视、TFL-LCD显示器和DLP 投影电视。

尽管TCL的销售量领先国内其他电子产品,但是与全球大型企业如索尼和飞利浦相比,TCL缺乏核心技术。

除了本国市场,TCL的品牌影响仅限于东南亚地区,甚至对于其在发达经济体的销售能力没有丝毫把握。

为了成为世界级的公司,TCL必须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去。

与TCL相似,战略需求促使联想集团通过对外投资获取战略资产。

最初,联想希望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但是没能建立国外品牌意识,并且损失了几千万美元。

继而选择了收购的路线,通过购买IBM的PC 业务,联想很快获得IBM的研发能力,笔记本电脑的生产技术以及世界级的管理团队。

如果联想自己做这些事情的话,需要花费的则是现在几倍的资本以及将近数十年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那些努力不一定能保证联想达到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水平。

另外,全球化的生产和销售使得联想拥有高质量的产品。

相关主题